仪器分析试题

发布 2024-04-17 20:45:11 阅读 3289

河南农业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b卷)

一。简答题(每问3分,共30分)

1. ppm, ppb, ppt为废除符号不可再用,那么,如何正确表示这些符号所包括的涵义?

答:正确表示如下:ppm 用“1.0g/ml”或“1.0g/g”表示;

ppb 用“1.0 ng /ml”或“1.0ng /g”表示;

ppt 用“1.0pg /ml”或“1.0 pg /g”表示;

2. .在进行紫外光谱分析时,所选用的溶剂都要知道它的最低使用波长限度,为什么?

答:溶剂会影响吸收光谱的强度和溶剂分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一般说来,溶剂的极性增大会使溶质的精细结构清晰度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而呈现一个宽峰。所以,在溶解度容许范围内,应选择使用极性较小的溶剂。

另外,溶剂本身也有自己的吸收光谱,该光谱如果与溶质的吸收光谱有重叠,就会影响对溶质吸收带的观察。

因此,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常用的溶剂都有一个波长限度,低于此限度时溶剂的吸收必须加以考虑。

3. 什么是单色光?光的单色性如何衡量和评价?

答:只有一种波长,不能再分解的光称为单色光。

光的单色性常用光谱线的半宽度来表示,半宽度δλ(或δ v)越窄,光的单色性越好,单色光越纯。

4. 为什么说“在保证电流效率为100%的前提下,库仑分析法的准确度比较高”?

答:因为库仑分析法依据的原理是法拉第电解定律,而法拉第电解定律是自然界较严谨的科学定律之一,它不受温度、湿度、大气压、溶液浓度、电极和电解池的材料、形状、溶剂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分析时也不需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可以测定常量、微量或痕量组分,是一种准确度和灵敏度比较高的分析方法。

5. 何谓原子荧光?原子荧光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气态自由原子吸收来自光源的特征波长的光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电子能级跃迁到较高的电子能级,然后又跃迁至基态或低电子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光辐射,这种现象称为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为光致发光,主要有共振荧光(包括共振荧光、热助共振荧光或激发态共振荧光)和非共振荧光(包括直跃荧光、阶跃荧光和敏化原子荧光)两大类别。

6. 原子吸收分析法的灵敏度为什么比原子发射光谱法高得多?

答:这是由于原子吸收法测定的是占原子总数99%以上的基态原子,而原子发射光谱测定的是占原子总数不到1%的激发态原子,所以前者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比后者高得多。

7. 电位滴定法测定hac的浓度、离解常数khac和电离度α时为什么不用**较便宜的naoh标准溶液,而用**较贵的koh配制标准溶液?

答:因为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会引起ph玻璃电极产生较大的“钠差”,测定的准确度会大大降低。

8. 为什么各类发光分析都在暗盒中进行,影响液相化学发光测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怎样测定一个化学发光体系的检出限?

答:在暗盒中进行,是为了防止其他光如自然光的干扰,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影响液相化学发光测定的主要因素有:

酸度(酸度影响被测物质和发光体的存在形态或发生其他副反应,对发光体系产生严重影响);

试液的注入速率(注入速率越大,发光强度越大);

共存干扰物质(微量干扰物质存在就会引起污染,导致化学发光测定失败)。

一般把所产生的化学发光相对强度等于空白信号标准偏差s0三倍时的所需的被测物浓度作为它的检出限。

9. 电位分析法中,什么叫指示电极?什么叫参比电极?

答:电极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指示溶液中待测离子浓度的一类电极称为指示电极。

在一定温度下,电极电位值在测定过程中基本恒定不变,不受试液中待测离子浓度变化而改变的电极称为参比电极。

10. 溶液的ph值是否会影响分子光谱吸收曲线的形状?为什么?

答:溶液的ph值会影响分子光谱吸收曲线的形状,因为酸度的改变会引起被测组分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或者会使溶剂的性质发生变化,都会使对被测定物质的结构产生影响。

二。判断题(对者打“+”错者打“─”每题2分,共12分)

1.电极的实际斜率与理论斜率之比称为转换系数,其值大于90%时,表示电极有较好的能斯特响应。

2. 荧光光谱的形状取决于基态中各振动能级的分布情况。

3.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波长无关。

4. 与火焰原子化器相比,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原子化效率要高一些。

5. 吸收池是用于盛放试液或参比溶液的装置,在可见光区使用石英吸收池,在紫外光。

区使用玻璃吸收池。 (

6.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食用菌中的微量氟时,温度没有影响,可直接读数。(-

三。 填空(每孔1分,共9分)

1. 原子吸收光谱主要用来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

2. 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都是原子光谱,原子发射光谱测定的是(激发 )态原子的数目,而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的是(基)态原子的数目。

3.不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凡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 阳极)。

4.电位滴定法测定hac的电离常数,恰好滴定至一半时的ph值为hac的(pkhac )。

5.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使谱线变宽的因素主要有(多谱勒变宽 )和(劳伦兹变宽 )。

6.使吸收强度增加的现象称为( 浓色效应 )。

四。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答::以适当的置信度被检出的组分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或最小物质的量)。

2. 重原子效应。

答:芳环上取代上f,cl ,br ,i之后,使系间窜跃加强,其荧光强度随卤素原子量的增加而减弱,磷光相应增强,这种效应叫做重原子效应。

3. 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答:电极的选择性系数是电极选择性好坏的性能指标。ki,j的定义为:引起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相同的变化时,待测离子的活度与干扰离子的活度之比。ki,j =

ki,j越小,表示电极对i离子的选择性越高,一般认为ki,j小于10-4时,j离子对i离子的测定不产生干扰。ki,j的倒数称为选择比。

4. 光致激发。

答:处于基态的分子受到光的能量激发时,可以选择地吸收特征频率的能量而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种现象称为光致激发。

5.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时间。

答:离子选择性电极和参比电极一起接触试液的瞬时算起至达到与稳定电位相差不超过1mv时所经过的时间。

6. 共轭效应。

答:分子中共轭体系形成大π键,使得各能级间的能量差减小,因而产生吸收峰长移并产生浓色效应的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7. 斯托克斯位移。

答:由于分子光致激发时,光能经过各种无辐射去激的消耗,落到s1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再发光,因而所发射荧光的波长总比激发光长,能量比激发光小,这种现象称为斯托克斯位移。

8. tisab溶液。

答:将离子强度调节剂、ph缓冲剂和掩蔽剂合在一起,称为“总离子强度调节剂”,简称tisab,它有恒定离子强度、控制溶液ph、掩蔽干扰离子以及稳定液接电位等作用,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9. 电导率。

答:是指相当于距离为1cm,面积为1cm2的两个平行电极间所具有的电导,单位为。

10. 化学发光。

答:某一反应物、产物或其它能量接受体,吸收化学反应能后处于电子激发态,当它跃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辐射称为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

五。(1)测定某样品中的锌,称取2.5000克,用适当方法溶解后定容为250.

00ml,混匀后用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现准确吸取10.00ml该定容溶液两份,一份加入25μg∕ml锌标准溶液100μl后,定容为25.

00ml,混匀,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得吸光度为0.033。另一份不加标准溶液,同样定容为25.

00ml,在相同条件下测得吸光度为0.022,求样品中锌的含量。(10分)

解:加入的锌标准溶液定容后浓度的增加值c0为: 25×0.100/ 25.00=0.10μg /ml(1分)

由标准加入法公式:得4分)

0.20 μg /ml3分)

吸取了250.00ml中的10.00ml,所以样品中锌的含量为:

0.20×25.00×250.00/(2.5000×10.00)=50 ( g /g) (2分)

2)当下列电池中的标准溶液是ph=6.76的缓冲溶液时,在25℃时的电动势为0.209v,:

玻璃电极h+(a)‖sce。当缓冲溶液由待测试液代替时,测得的电动势为0.312v,计算待测试液的ph值9分)

解: (4分)

1分)2分2分)

仪器检验分析试题

2012年五年制仪器分析 选修 试题 a 期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5分 说明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前的字母写在答题纸上。1下列分子中,紫外吸收最大吸收波长 max 最长的是。abc ch ch2 d ch2 ch2 e ch2 ch ch ch2 2.下列分子中,不能产生红外吸收的是。a...

仪器分析实验 现代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 实验。应用化学 实验一红外光谱综合实验。一 目的和要求。1.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实验 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红外定性分析法。2。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测量技术。二 基本原理。当一束连续变化的各种波长的红外光照射样品时,其中一部分被吸收,吸收的这部分光能就转变...

仪器分析试卷1答案

一 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30分 1 发光强度 自吸 变宽 2 3 原子 火焰 无火焰 无火焰 c o 低 高。5 钨灯 玻璃 氘灯 石英 6 火焰光度检测器。7液一液分配色谱法 液一固吸附色谱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尺寸排阻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8 第一激发态 基态 分析线 9 糊状法 压片法和薄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