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发布 2024-03-21 23:20:12 阅读 3536

高一语文中心组。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题)

本次期末考试课内现代文阅读试题选自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最后20小节(试题对文本作了适当的整合)。

共计四小题,设题科学,赋分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技巧。

第1小题,选择题(2分),重点考查常见多音字。语音题应该是必考题,这对我们的平时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尽管题目比较简单,但是错误依旧很多。

多数同学栽在两个字音上:戏谑 (xué)、折(shé)本。前者误读了半边音,后者误读成zhé。

建议以后教学要细水长流地归纳补充常见多音字,为两年后的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2小题,找出选文中的对比(4分)。这道题没有审题难度。很多同学丢分有两个原因:

①没有根据分值的提示,答全四组对比。②不会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恰当的表述对比点。例如:

加西莫多的外表丑陋与内心善良的对比,很多同学没答。再如:爱斯梅拉达与观众对加西莫多不同态度的对比,简化为爱斯梅拉达与观众的对比,缺少了具体性和准确性。

第3小题,写出加西莫多心理变化过程(4分)。学生的失误主要表现在:用过多的语言加以叙述;不能清晰地按照文本的顺序寻找或概括。

具体地说来就是没有用语词而是用语句来回答,答案不够简练;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必要的概括能力,造成答案欠准和不完整。

第4小题,写出最后一句话的作用(6分)。其实这道题也不难,至少有三个基本理解,一写出了观众态度的前后变化,二从侧面突出了爱斯梅拉达善良的人性所形成的美的征服力量,三说明了观众良知未泯,人性的复苏,从而表现了**的主题:对人性的呼唤和赞美。

这正是雨果要着力表现的《巴黎圣母院》的主题,也是编者将这篇课文放在“美与丑的看台”板块的意图。

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文本与专题和板块的关系,这样有助于深入思考和拓展视野,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提高。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5—7题)

存在问题:1.对主旨的把握不准确、不全面,很多学生纠结于个别词语,忽视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这主要体现在第7题,学生往往只能答出一点,只见树木不森林。

而且有些同学偷换概念,把文中的一句话“美其实就在你的心里”理解成心灵美才是最美的。|

2.不会概括,只会摘抄文中现成的句子。这主要体现在第6题。大多数学生把文章第四小节原封不动地摘抄了下来,肯定不能得到满分。

3.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这主要体现在第5题。大多数同学只能答出一点,第二点基本全军覆没。

4.不注意答题技巧,没有按点答题的习惯,往往一个题目就一点,很多内容杂糅在一起,给阅卷带来很大的问题。

应对策略:1.整体感知文意。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结果往往是模糊零碎,甚至是徒劳无益的。

只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感情,从主旨着眼,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才能高屋建瓴,站在文章之上,而不是躺在文章之中。鲁迅先生说:“倘要**,最好要顾及全篇”。

“顾及全篇”就是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比如第7题。

2.学会从文章中删选信息。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上。我们在阅读时,要先看题目涉及到哪些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

这一类阅读题大多数是从选文里有可能被学生忽略且又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地方抽出来编成各种形式的问题,用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我们通常会用“题目从文中来,答案在文中找”的原则要求学生。因为只要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出来。比如第6题。

3.学会看分值答题。可以从试题的分值中推测答题的要点。如一道题给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个要点,一个要点一分,所以从试题所给的分值中,我们就能推测答案的要点和要求的字数。

例如第一题4分,答案一般都是两点。

4.掌握一些常用答题技巧。

1)标题作用: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点明主题。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添或烘托某种氛围;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转化或推动故事情节;揭示文章主旨;烘托人物形象或暗示人物命运。

3)某些情节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4)分析人物:点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根据具体句子刻画性格。

5)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内容上揭示文章主旨,表明文章的中心;结构上①开头:统摄全文、铺垫伏笔、设置悬念、引人入胜,②中间:

过渡,承上启下,③结尾:照应前文,点题,卒章显志,感情上: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现手法上:

修辞。5.分析某句话或某段话的语言特色:注意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句式、修辞,形式上的特点与文章内容相结合。

6.人称的作用。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使抒发的感情更加强烈,可以造成拟人效果;

3)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三、古诗文阅读(8-12题)

第8题为文言文加点字解释,均分为2.17分,出现的问题题为:“谢”译为辞谢、告辞、道谢。

“目”译为眼色。“举”译为起义、杀尽。“难”译为困难、危难。

可见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课外古文缺少灵活运用的能力。

第9题为断句题,均分为1.6分,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此题是一个难题,因为文段本身是课外文言文。难以理解大意,所以从语义表达的完整性上来看难以断句,另外学生缺少根据句末语气词断句的技巧。

第10题为文言文翻译题,句子都是课内句子,较简单,但均分只有4.66分。出现的问题题为:

①不会抓住关键词,如: “不自意”“ 非常”“ 出入”等,②不能将特殊句式还原成正常语序翻译,如:“得复见将军于此”这个状语后置句。

暴露出学生书本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缺点,也不知道文言文翻译字句落实的原则。

第11题为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均分为0.93分,出现的主要问题为审题不清,题目要求是找出太史公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而很多同学误以为说出自己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没有紧扣文本回答,只是回答了自己的看法。

第12题为诗歌鉴赏题,此题一向是学生的薄弱点,均分为2.56分,出现的主要问题为:①读不懂诗,不能准确解读诗歌信息,对作者写作意图不理解。

②审题不清,第二小问既要回答第二联的内容又要回答诗人的情感,而很多学生只回答了作者的情感这一问。

四、名句默写及名著阅读(13—14题)

第13题为名句默写题,这一题学生的得分较高,均分为7.1分,出现的主要问题为:表现为错别字较多,漏字的情况也不少。

如把“忽”写成“乎”,“作”写成“做”,“繁”写成“烦”,“凋”写成“雕”等。特别是一些学生把已给出的名句再写到空格中,说明学生背书时较马虎,不能在理解字义、句义的基础上阅读成诵,不知道写完后应认真检查。

第14题为名著阅读题,均分为2.2分,前一问基本都答对了,但后一问写出鲁周两人冲突性质时得分较差。主要问题为审题不清,将两人的冲突性质混淆为:思想冲突、观念冲突、冲突过程等。

五、作文(15题)

存在问题:1.审题不清,偏题。

成长的滋味”有的只写“成长”,却不写“滋味”,有的只写“滋味”,不写“成长”,写成其他的“滋味”, 有的甚至写成“色彩”、“感觉”等,没有突出成长中的感受或感悟。

2.立意浅显、思想幼稚。

多数学生围绕“酸甜苦辣”一一写来,没有深刻的思想感悟,文章只是平淡地叙述了与这几味相关的事,缺乏思想深度。

3.内容空洞。

有些作文叙述平淡,议论空洞,缺乏具体生动的实例和细节描写,只有概括的陈说,缺少真情实感。

4.其他。文体不清,既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语言表达能力差,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使用不够准确等。

2.加强审题训练;

3.强化文体意识,平时作文要写规范文体,可以尝试一题多做;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和思考,培养敏锐、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2010年7月16日。

2024年春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高一语文中心组。一 课内现代文阅读 1 4题 本次期末考试课内现代文阅读试题选自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最后20小节 试题对文本作了适当的整合 共计四小题,设题科学,赋分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技巧。第1小题,选择题 2分 重点考查常见多音字。语音题应该是必考题,这对我们...

2024年春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高一语文中心组。一 课内现代文阅读 1 4题 本次期末考试课内现代文阅读试题选自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最后20小节 试题对文本作了适当的整合 共计四小题,设题科学,赋分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技巧。第1小题,选择题 2分 重点考查常见多音字。语音题应该是必考题,这对我们...

2024年春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分析

高一语文中心组。一 课内现代文阅读 1 4题 本次期末考试课内现代文阅读试题选自必修四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最后20小节 试题对文本作了适当的整合 共计四小题,设题科学,赋分合理。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题技巧。第1小题,选择题 2分 重点考查常见多音字。语音题应该是必考题,这对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