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制造学院2024年度科研工作总结

发布 2024-02-22 20:25:08 阅读 8325

二、科研团队建设情况。

学院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整合科研群体,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团队建设。2012年,在工业学院原有的5个科研团队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的同时,新进的8位博士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的需要,积极加入到相应的团队中。另外,学院目前也在积极准备科研团队建设的相关事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准备以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组建稳定的科研团队,将科研团队的建设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发挥科研团队的作用。

随着进入工业学院的新进教师陆续到岗,学院的人才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科研团队建设开始逐步跨上新的台阶。

在2012年度的科研工作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立项并主持的校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占总量的60%;发表第一作者**23篇,占总量的52.3%,获专利授权3项,占总量的30%。以上数据表明,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在学院科研工作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学院科技工作的主力,学院科研团队建设已初见成效。

2012年度通过学院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团队的整合力度还需强化、团队分工还需明确、科研成果数量偏少、高水平**和高级别项目少、平台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相信随着年轻教师的加盟,工业学院科研团队建设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以团队为基石的科研成果产出将会进一步增加。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使学院的科研管理更上一个台阶,学院未来将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为提高学院科研成果质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学院在配合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时,对科研工作量的计算进行了调整。

2、以成立卓越工程师为契机,不断改善管理和工作模式,更新工作理念,努力“以师生为本”,提高科研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

三、学术交流情况。

2012年度学院面向全校开展学术讲座19次,为工业学院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此外,学院内部还多次举办不同规模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各教研室之间、各学科之间、各科研团队之间就专业问题进行**已成学院科研工作的常态。

四、科研管理情况:

2012年学院相继制订了各专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各专业未来五年的科技工作及目标进行了详尽而科学地规划,建立了以机械专业为重点建设学科,材料、测控、汽车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发展方向。学院在已有的学科建设成果之上,以汽车产业平台建设为契机,将“机构动力学”、“机电一体化”、“cad/cam集成技术”、“新材料及其成型技术”、“汽车先进制造技术”这五个科研主攻方向进行进一步落实。此外,学院根据即将出台的新的《成都大学科技工作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与本学院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成都大学工业制造学院科技工作管理办法》相关修订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以便为即将开始的成都学院科研大发展奠定政策与思想基础。

学院在组织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中,多次召开了由教授和博士组成的申报工作会议,积极动员和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申报项目的老师进行指导,提高申报的项目的质量。2012年,学院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18项。

其中,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申报项目5项,立项1项;申报教育厅项目3项,立项1项;申报校**项目7项,立项4项;年度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五、未来科研工作规划:

2012年度工业制造学院在科技工作量、科研团队和科技平台建设方面均较往年取得了较大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仍未能获得高层次的纵向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总量较低,科研**数量和质量仍然较低等。工业学院将在继续贯彻既定的科研工作规划的同时认真分析目前科研工作的缺点和不足,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科研热情与创造活力,力求使学院科研工作在2012年能够有较大的突破与提高,在此做出具体规划如下:

1、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着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进一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研人才发展机制。开展科研工作的关键在于科研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目前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工科学科的科研工作不能仅靠少数优秀科研人才单打独斗,必须建立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科研团队。

学院历来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工作。目前,学院已经建立起了5支以优秀科研人员为核心,全院教师参与的科技团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在稳定现有科研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团队人员组成和调整优化团队结构,争取在2012年度中建设校级科研团队2~4支,院级科研团队扩充至6~7支,为实现这一目标,学院将再引进高素质教师2~4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名;同时,鼓励和支持学院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攻读学位,力争有2~4名教师获得学历、职称的提升,同时,争取有2~5名教师入选成都市、四川省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和奖励计划。

2、根据学校定位和学院自身科研水平和特点,认真分析与同类院校的比较优势,确立2~3个主要的科研方向,是未来学院科研工作的当务之急。较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重点院校而言,我学院成立时间较短,科研水平较低,但与同类院校相比,我院的科研水平仍然具备一定的相对优势。未来数年内,学院将以数字制造技术、现代机电系统设计、永磁操纵机构及其技术、非标产品设计、先进加工技术和刀具研究等4~6个具有比较优势的主攻方向,围绕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开展项目申报和产学研合作,以之为核心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力争建设校级重点学科2~3个。

3、加强科技平台建设。科技平台建设是科技工作的物质保证,目前学院现有的实验室的建制和设备、人员配备均以教学为导向,不能满足高水平科研工作的需要,未来数年内,学院将以确定的重点科研方向为主,争取学校投入,建立数字制造技术、现代机电产品开发,先进加工技术及刀具等3个科技平台,争取建设校级科技平台1~2个,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建立科技平台2~3个,建立相应的实验室,配备具备先进水平的实验、研究设备,力争建成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究基地,2~4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校级科研实体1~2个。

4、自学校实施科研工作考核机制改革以来,学院一直在摸索相对合理的、适合学院实情的科研管理和分配制度,实行了“全民科研、多奖少罚”的管理制度,目的在于激励学院教师的科研热情。但由于时间有限,同时并不清楚学院教师具体的科研能力,该方案实施两年以来,教师们因其知识结构和对科研工作的适应性的不同,每位教师的长处和能力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在2013年中,学院将在加大现有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的力度的基础上,本着“才尽其用”的原则,改进分配和激励制度,根据教师的特点安排其科研工作任务,力争做到科研、教学任务相对均衡,以推进学院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5、为提高学院科研工作的质量,学院将对高质量科技成果进行适当的奖励,包括鼓励教师申报高级别(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鼓励科研成果报奖,鼓励向具有较大影响的权威期刊投稿等,力争在2013年度的科研项目、**数量大幅度增长,力争再获得1~2国家级科研立项,省级科研项目达到6~8项,成果获奖实现历史突破,核心期刊**比例超过60%,ei以上检索**数量达到20篇以上,力争出版统编教材。

6、进一步加强与四川省、成都市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支持,深化产学研合作工作,力争再与4家以上的校外单位建立起实质性合作关系,联合申报项目,促使科研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工业制造学院。

2024年度科研秘书述职报告

何学松。尊敬的各位领导 一年来,在学院党总支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紧紧围绕学院目标考核任务,忠实履行科研秘书岗位职责,努力实现科级干部的上传下达 任务落实等职能,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将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有机结合,努力创造和谐氛围,较好地完成了各...

我院2024年度科研奖励办法

为推进科教兴院战略,激发医务人员钻研业务,不断吸收医学新知识,开展新技术 新 大力支持和鼓励专业人员撰写学术 开展科研项目,活跃学术气氛,提高医院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经研究,特制定xx医院科研奖励办法如下 第一条本办法奖励范围包括我院正式聘任人员的科研项目 科技成果 学术 学术著作 专利及科技进步奖...

公司2024年度工作总结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 x新

各位同事,很荣幸代表公司做总结发言,首先感谢一直以来提供平台提供发展的公司方总,感谢在座各位的理解 协作 配合,让公司有了更新的面貌。2014年是我公司搬迁至新厂区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公司提出产品转型 管理升级的转折之年,公司上下,从高层到员工,都可谓埋头苦干,但是呢,从内在的一些数据上来看,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