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在星空中一》的评课稿

发布 2024-02-05 10:00:08 阅读 5397

六年级科学《在星空中一》的评课稿。

六年级科学《在星空中(一)》的评课稿范文。

孩子们对星空充满好奇与神往,有着无数个“为什么”。对教师而言,星空是一个十分棘手的话题,看得见摸不着的星空,给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回顾唐老师执教的《在星空中(一)》这课,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制作很精彩。本课的教学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空间的想象和理解学生是有较大困难的。

这就需要老师借助具体的实物材料、**、多**、动画等手段,在学生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时,及时提供支架帮助学生逐步完成概念的建构。本课的教学就很好地利用了多**教学这一优势。精彩的制作为教学添了不少彩。

课前**的有震撼力的**和梦幻般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学生对星空的向往立马被激发出来。课中“从不同角度观察北斗七星”利用多**动画展示了一个立体的星座概念,为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了一定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星座概念的建立。

2。对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到位。本课教学中唐老师对学生的前概念了解比较到位,教学从学生所熟悉的星座说起,但学生所熟悉的星座和本课教学的星座含义不同,老师给予及时的引导并顺利导入到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

3。材料的准备结构性强。本课中,唐老师为学生准备的建北斗七星模型的材料简洁、美观、结构性强,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这些。

材料和老师适时的引导能较快地建立模型,为星座概念的建立赢取了时间。

当然本课的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师在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时是否可以不要面面俱到,要预留一些必要的操作让学生完成?例如为学生准备的材料中去除描点用的小贴纸,把这一环节改为学生根据影像自己在纸板上描点。这样以免把“建模”过程简单地演绎成学生的手工操作过程。

其次是引导学生研讨的时间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很好的体现。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教案

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下 时间3月14日学科科学执教者。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六年级下课题第6课在星空中 一 教学反思。1 星座是远近不同 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2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过程与方法 1 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

六年级下册导学案《在星空中 一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三单元 在星空中 一 导学单。1 阅读p57下 58课本内容。2 小组合作建立星座模型 用纸板 细线 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说明 纸板上的孔位和线长短的数据,实际上是根据北斗七星与地球的实际...

小学六年级科学《我们身边的物质》评课稿

小学六年级科学 我们身边的物质 评课稿。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是一门新课程,作为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何种方法与策略来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科学 活动,如何让学生在科学 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 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 活动富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