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

发布 2024-01-16 06:40:13 阅读 2452

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 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性。

a.传递一接受式。

b.加涅模式。

c.自学一辅导式。

d.范例教学模式。

14.“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

a.生理健康。

b.生理卫生。

c.心理健康。

d.身体健康。

15.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二、辨析题。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2.教育现代化就是这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4.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5.人们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对英雄人物的赞扬,这些情感内容是理智感。

三、简单题。

1.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2.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5.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赵老师发现杨明同学有许多毛病。赵老师心想,像杨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赵老师找他谈话说:

“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赵老师,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明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案例中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考焦虑的学生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王某是某市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的一名男生,近段时间以来一直情绪不好。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流,睡眠不好,饭量减少,萎靡不振,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

尽管每天学习时间很长,但学习效率低下,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成绩不升反降。因此他变得脾气暴躁,有时在家里无故摔东西,甚至无故不去上学。

问题:试结合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该名学生的高考焦虑症状进行分析并加以辅导。

参***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解析:

“孟母三迁”讲述了孟母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成长环境而三次搬家的故事。“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2.【答案】a。解析: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清代同治元年(2024年)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3.【答案】a。解析:

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它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学科课程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

4.【答案】a。解析:题干所述是一种典型的内**。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5.【答案】c。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题干中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分馒头结合起来教学,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6.【答案】c。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7.【答案】c。解析:

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历来都需要通过德育塑造其社会成员的思想品质,以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因此,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

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还具有继承性。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8.【答案】d。解析:

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

思想品德状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包括:

班级风气、**倾向、不同层次学生的结构、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情况等。(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包括:

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家庭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条件、家长的职业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长对学生的态度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9.【答案】d。解析:

人作为自然界发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根本区别于其他任何动物。任何一个人,仅仅依靠其机体的自然成长所获得的能力,都是不能够作为正常社会的一个普通成员存在的。人类历史上陆续发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等,虽然回到人类社会时已经长大,但由于他们自幼脱离人类社会,缺乏社会化经验与刺激,因而无论如何都难以在人类社会中正常生活。

他们虽在身体结构上属于人类,但由于缺乏社会化,没有获得人的语言和意识,因而他们也不具备人的心态,在实质意义上完全是兽类的成员。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

10.【答案】b。解析:

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就是心境不好的表现。

11.【答案】d。解析:

人的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这四个阶段。准备期是指创造活动前积累有关的知识经验,搜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为创造作准备;酝酿期是指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时期;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形象产生的时期,又叫灵感期;验证期是指对新思想、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时期。

12.【答案】b。解析:

皮亚杰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知觉集中倾向、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

在这一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表现得最为明显。

13.【答案】a。解析:

传递一接受式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过程,非常注重教师的性。

14.【答案】c。解析: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只关注了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

15.【答案】d。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

二、辨析题。

1.【答案】错误。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答案】错误。因为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

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3.【答案】正确。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定向是第一个阶段,模仿以及后续的阶段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具有盲目性,制约着操作技能的学习效率。

4.【答案】错误。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非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5.【答案】错误。题干所述为美感。

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美的特征的体验,即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事物的美的评价而产生一种肯定、满意、喜悦、爱慕等情感。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有:

(1)确定班级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规则和秩序;(4)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5)培养集体**和班风。

2.【答案要点】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不同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3.【答案要点】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生的焦虑程度。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与社会**;教师的榜样作用。

4.【答案要点】

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 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阶段练习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三是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四是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答案要点】

(1)学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适应不良、厌烦情绪、挫折与紧张、困扰情绪的宣泄、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以及性别差异等。

(2)教师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的管理方式、教师的威信等。

(3)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的物理环境等。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赵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赵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d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甲午学制 d.癸卯学制。解析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 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 壬寅学制 但未实施 1904年,我国颁布了 癸卯学制 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 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大自然希望儿童在 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这句话出自 爱弥儿 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洛克。2.在教...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 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2.新课改倡导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