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测试卷

发布 2024-01-07 10:20:12 阅读 3406

二0一三年初中学业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注意事项:①答题前,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和试题相应的位置填写县区名、学校名、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不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答案请用统一要求的2b铅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馈赠(kuì) 差遣(chāi) 炽热(chì) 倔强(jiàng)

b.鉴赏(jiàn) 差错(chā) 尴尬(gān) 徘徊(huí)

c.摇曳(yè) 差劲(chà) 玷污(zhān) 兑现(duì)

d.麦穗(mài) 参差(cī) 颤抖(zhàn) 驯服(xù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急燥犀利流连忘返长途跋涉。

b.陪伴忙碌谈笑风生津津有味。

c.游弋联袂变幻莫测不可思议。

d.掺扶娇嫩出奇制胜轻歌慢舞。

3.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登上东山凤凰楼,作为广元人, 一股中国唯一女皇诞生于此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b.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 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c.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待人接物应该具备彬彬有礼的君子之风。

d.剑门关的悬崖绝壁如刀切斧削,雄伟壮观,堪称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教育局发出“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后,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b.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c.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d.通过开展“我的中国梦”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树立富国强国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9分,每小题3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④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本文作者的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国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b.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以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c.现代学术的基础是实验。

d.实验必须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6.下列对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④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⑧段以“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段以作者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做研究不能靠教师,全靠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7.下列理解或推断,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因为具有判断力、灵感、眼光、勇气和毅力的实验者很少。

b.不少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c.如果到美国去读大学做研究,要想有所成就,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

d.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曹刿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间:参与b.小大之狱狱:监狱。

c.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d.牺牲玉帛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其乡人曰╱公问其故。

c.战于长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肉食者谋之╱公与之乘。

10.下列对原文有关方面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刿与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见庄公之“鄙”和曹刿的“远谋”。

b.庄公之“鄙”表现在:给贵族施“小惠”,未遍及百姓,其一“鄙”;对神灵守“小信”,难以使神灵信服,不能昨到神灵保佑,其二“鄙”;不察敌情,不识战机,“将鼓”“将驰”,急躁冒进,其三“鄙”;“既克”,而不知“其故”,其四“鄙”。

c.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忠之属也。可以一战”,使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进行战争的基础,“远谋”一;两个“未可”,两个“可矣”,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远谋”二;深谙“勇气”于决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之道,“远谋”三;预防大国设伏,一切行动从实际情况出发,“远谋”四。

d.鲁国能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全靠曹刿远大的政治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相比之下,鲁庄公则显得平庸无能,毫毛闪光之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1分)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附答案

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附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 2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纠葛 ge 债券 juan 亲昵 ni 侃侃 k n 而谈b.静谧 mi 饶恕 shu 蹉 cu 跎良莠 xiu 不齐c.炽 zhi 热栖 qi 息摩挲 su 拈 zh n 轻怕重。d.匀称 ...

2024年中考模拟测试卷 一

1 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在实数2 sin300 中,有理数的个数是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 下列运算下确的是 ab 2 c d 3 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 30 b 20 c 12 d 6 4 抛一枚正六面体骰...

人教版2024年中考模拟测试卷

白云山中学2016年中考备考模拟测试卷 四 数学。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13小题,满分52分 1 在 2,3,0.1四个数中,最小的实数是 a 3 b 2 c 0 d 1 2 计算 1 2 20 3 的值等于 a 1 b 0 c 1 d 5 3 二元一次方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