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考试卷

发布 2023-12-29 03:55:13 阅读 7307

x c s g 2009-2010学年3月下旬考试题。

高二语文。命题:付亚伟审核:高二语文组全体同仁。

试题范围:《论语》选读(1—8) 考试时间:120分钟分数:1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内)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龟玉毁于椟(dú) 期月而已(qī) 涅而不缁(zī)

b.笃信好学(d弋不射宿(yì) 一匡天下(kuānɡ)

c.曲肱而枕之(hónɡ) 虎豹之鞟(kuò) 闻义不能徙(xǐ)

d.矜而不争(jīn) 人焉廋哉(sōu) 仁而不佞(wà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民免而无耻。

c、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其为人也,d\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b、有酒食先生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扼要,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文质彬彬。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从小时候起,家长和老师就耳提面命,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待人接物,林林总总无所不至。

d、文天祥杀身成仁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多少华夏儿女。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其为人也孝弟。

b、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d、有若对曰:“盍彻乎?”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释不全正确的是:(

a、君子喻于义喻:明白、知道观过,斯知仁矣斯:就。

b、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微:如果没有。

c、杀鸡为黍而食之食:吃是鲁孔丘之徒是:表示判断。

d、天下归仁焉归:赞扬盖十世希不失矣希:通稀,很少。

6、选出对下列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如之何其彻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乎。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人之过也各与其党。

a、同同。c、不同不同。

b、同不同。

d、不同同。

二、课文内容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

9、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10朋友信之。

11、**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3、子曰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15、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16、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三、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的题目。(15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遇丈人2)植其杖而芸。

3)欲洁其身。

18、、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3分)

19、文中的丈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看待孔子的行为的?孔子对他又持什么态度?(3分)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明日,子路行以告。(3分)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的题目。(12分)

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

“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

“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是:( 3分)

例句: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a、饭疏食,饮水。

b、请事斯语矣。

c、觚不觚。

d、毋自辱也。

22、 “而”在下列各句中的用法与它在例句中的用法一致的是:( 3分)

例句:桓公仰而视天。

a、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b、君子周而不比。

c、泛爱众而亲仁。

d、接舆歌而过孔子。

23、这段文字反映了管仲怎样的思想观点?(3分)

23、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应的题目。(12分)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老愚。《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

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庞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内外,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

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

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

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

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峰,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

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

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

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4日,有删改)

25、对抢购“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这种现象,作者有怎样复杂的心情?(3分)

26、请简要阐释“文化方便面”的内涵。从“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这一现象,请分条概括这个时代有些人对中国文化的精神追求。(3分)

高二语文考试卷

高二语文一二单元试卷。一 古诗文阅读 61分 一 名句默写 20分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2 云销雨霁秋水共长天一色。3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4 既窈窕以寻壑木欣欣以向荣。5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6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7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8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9临清流而赋...

高二语文中考试卷分析

程蓉。中期考试结束,成绩揭晓,本次考试试题面向全体学生,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并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终考试卷。现对试卷 答题情况及后期打算简述如下 试卷情况。1 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试题紧扣课标要求,从语言积累及运用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

高二数学开学考试卷

农兴中学17 18学年度高二年级开学考试数学卷。制卷人 孙汉典审卷人 汤利霞 2017 09 07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abcd.2 2.设o为坐标原点,点a 4,3 b是x正半轴上一点,则 oab中的最大值为 abcd c4.首项为 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则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