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发布 2023-12-25 10:05:14 阅读 7309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三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9小题,其中1—7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狡黠(xiá) 潜力(qián) 提防(tī) 恪尽职守(kè)

b.纤细(qiān) 嗤笑(chī) 勾当(ɡōu) 忧心忡忡(chōng)

c.拮据(jié) 藻饰(zǎo) 称职(chèn) 气冲斗牛(dǒu)

d.抽噎(y发窘(jiǒnɡ) 稽首(qǐ) 越俎代庖(b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妖娆馈赠恪尽职守挺而走险 b.惘然隐密心无旁鹜面面相觑。

c.睿智歧视一如既往再接再励 d.惬意禁锢无与伦比断章取义。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 一种新型智能化农业模式崭露头角。

b.先秦楚国的丝织品,通过西南水路,途经云贵输往缅甸、印度一带,这一条古丝绸之路,更鲜为人知。

c.许多学生循规蹈矩有余,独立思考不足,更别说具备质疑权威、挑战权威的勇气。

d.有的人不知感念恩情,反而把接受捐助当成习惯,把别人的帮助看作孤陋寡闻。

4.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去掉“通过”或“使”)

b.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把“刻画”改为“描绘”)

c.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删去“为”)

d. 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养成”前加上“是否”)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骨,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d.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针是从来不会逆转的。

①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

②为此,你每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

③倒行逆施的只有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历史。

④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渐衰弱的身躯。

a.②①b.③①c.③②d.②①

7.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抒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博见,先后四次出海,历经磨难,见识了不同国度的风土人情。

.《水浒传》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 这部**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关睢》为其中的首篇。

8.书法常识(6分)

1)书法的“体” 有两种意思。一是指汉字的字体,有楷五种基本字体;二是指书法的基本风格。

2)汉字的字体到魏晋时期才基本稳定,楷书一直到唐代才完全成熟,行书是在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中完全成熟起来的,右图是他写的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称为。

9.古诗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论语》十则)

2)先天下之忧而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3)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在古诗词中浸润徜徉,会使我们胸襟开阔:登泰山,杜甫抒发的感慨;至塞上,王维刻画了的画卷;渡荆门,李白描绘了江入大荒流”的美景。唐诗宋词陶冶了我们的审美情操,提升了我们的文化品位,厚实着我们的人生底蕴。

6)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沁园春雪》)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4题。(15分)

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张莹。

①六月,花红柳绿。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朝他们走来,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去,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红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 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

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⑨原来,考试前夕,老师在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腿。同学们原本想去探望他,可他不但阻止了,还托同事带给孩子们每人一件火红的t 恤。

⑩此刻,这片红,艳艳的,像一团火,无畏无惧地热烈着,给孩子们蓬勃的希望,无穷的力量!

出考场,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孩子们正一筹莫展。“看,那里!”一位同学兴奋地叫道。

考点外,几顶黄色遮阳棚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孩子们跑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拿着伞,欢呼雀跃。片刻之间,马路两边翠绿的梧桐树下,一朵朵花儿,飘动着,四散开去。

翌日,那些青春少年又来了,他们走到黄色的遮阳棚下,放下一把把花伞,冲着遮阳棚里的人清脆地说了声:“谢谢。”之后,便你说我笑着,再次走向考场,那么洒脱,那么自然。

121把伞,是小城二十名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买的,他们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点点的鼓励,一点点的方便。现在,盛开过的伞全部返航了,带着一股青春特有的芬芳,带着无人而设突然出现的特殊“考题”的满分答案,带着青春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

121把伞啊,一把不少!这金灿灿的遮阳伞,在青春少年里,熠熠生辉啦!

终于,完成了自己12年奋斗的答卷。走出考场时,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就连心情,也是明晃晃地透亮着。

人群中,分外惹眼的是一位瘦高的“绿色男孩”,他戴着太阳帽,穿着绿色t恤,抱着一台单反相机,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他身后有着这样的标示牌:给青春留下高考的印记(免费拍照)。

原来,他是去年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如今就读于某大学的编导专业。大学里的他,回首自己的高考,愈加觉得,应该为那青春里最庄严的时刻留下一些什么。于是,他就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在高考时为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最后一场考试之后的离开,也许是最能触动心灵的时刻吧。

于是,小伙子抱着相机来了。他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单反相机里,一幅幅画面在定格……

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是,翩翩少年们才不是呢,他们不惆怅,不多忧,一任前行,只把韶光变锦绣。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 雨打芭蕉,美呀。

这声色,饱满而生动,斑斓而多彩,孜孜不倦地温暖了整个青春。

(选自《知识窗》2024年第5期,有删改)

10. 请简析标题的含义。(2分)

11. 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温暖的三件事。( 3分)

12. 文章第⑨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3分)

13.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4分)

(1)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品味加点语气词的情味。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 年初三语文期中试卷。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 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接下来我们一起练习初三语文期中试卷。20 年初三语文期中试卷。一 积累运用 3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晕圈 y n 干涸 h 浮想联翩 pi n 谨食之...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初三语文试题。同学们 本学期时间已经过半,语文知识你掌握了多少?请你用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这份试卷,检测一下自己的水平。祝你成功!本试卷4分为卷面分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24分 1 请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在横线上订正。4分 即物起兴优游自在合...

初三语文期中试卷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一 积累与运用 35分 1 名句默写。12分 北京四中网校。1 落霞与孤鹜齐飞2 居高声自远。3 衣带渐宽终不悔4似曾相识燕归来。5 刘勰在 文心雕龙知音 中说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苏轼的惠崇 春江晚景 中蕴含的哲理与此相一致的诗句是。6 由 豁然开朗 这个成语,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