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24年海南省试卷高考化学试卷

发布 2023-12-24 00:05:11 阅读 9827

2008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万宁中学林道云。

今年是我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进行的第二次高考,试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我省单独命题,整套试卷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原则,不论是试卷编排、内容比例,还是题型、题量、赋分值都与去年的高考试题完全一致。整套试题以新课标和考纲为本,兼顾海南本地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为主,重点考查主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试题灵活开放,在保持试卷稳定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能力的考查,难度、区分度比去年高考试题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整套试卷的内容符合新课标、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模块设置的功能和价值,有利于促进高中选修课的开设和新课程的实施,对进一步推动我省高中新课改的全面开展,落实新课改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本人就今年高考化学海南卷涉及的考点、分值、难度和答题存在的错误进行剖析,并据此提出09年高考备考的策略,供各位同行高考备考参考,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试卷的结构与考点的分布。

1、试卷结构。

全卷分第ⅰ和第ii两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属必考内容。第ii卷以非选择题为主,包括必考部分的主观题(第13—17题五道大题,共44分)和选考部分(第18—29题,包含三个模块的试题,每个模块由三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构成,要求考生从三个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作答,满分20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点的分布、分值、难易度。

二、试题的特点和不足。

一)、本套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重点考查双基。

与去年相比,今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保持了命题模式的延续性、稳定性和发展性,试题仍然突出了主干知识和热点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热点知识有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有机物的性质和同分异构等等,但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赋分比例明显增大,其分值约为41分(见上表)。这对今后我们的高考复习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导向作用。

2、强化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突出学科特征。

化学实验是化学高考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试题。如16题,巧用“一个实验”连多点、多问的大题设置特点,多角度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强调了对实验目的、原理的分析,考查了实验仪器的的选择与连接、药品的作用等基本操作。

第(4)问,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反应产物为氮化镁,着重考查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科学素养。

3、适当提高考题难度和区分度,充分发挥试题的甄别功能。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试题中、难题的比例均明显增大,无论其难度还是区分度都有了较大提高,如第17题,考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才能通过计算来确定a的分子式,然后再结合题目所给信息以及框图进行推断,进而确定其它物质的结构,此题难度较大,不易得分,能有效的区别出不同档次的考生,充分发挥了试题的定位功能,有利于高等院校甄别和选拔优秀的人材。

二)、试题存在的缺憾。

1、考点覆盖面不够广,且分布也不太合理。不难发现个别知识点在试题中多处出现,重复考查,如涉及到阿伏加德定律和阿伏加德常数的题有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和离子共存的题有第题。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溶液ph的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的重要性质等等均未涉及。

2、不同模块试题难度不相当,试题等分但不等值。本套试卷有机模块的主观题的难度比其它两个模块的题要稍大,这种情况虽然有利于促进有条件的学校多开设选修课,有利于考生在考试的时候选择难度小的模块作答,但对于因条件限制无法多开设选修课的普通中学的考生,却有失高考的公平和公正性。

3、个别主观题梯度设置不合理或所给解题题信息不足,导致考生无法作答。如第17题(1)若求不出a的分子式,则后面的几个问都无法解答,题目设置没有梯度和区分度,相当多的考生无法得分;又如第21题的框图中第4步转化,中学从未涉及而题目又没有提供必要的解题信息,导致考生无法推断、解答。还有第17题作为必考题难度偏大,若学生不选修选修5《有机化学》,仅仅依靠必修2所学的那点简单的有机知识,要想解答此题,相当艰难。

所以,作为必考题,本题的设置不太恰当。

4、缺乏关注社会热点和地方特色的考题。本套试题缺少反映科技进步,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关注社会热点和具有海南持色的考题。

三、答题情况。

根据今年参加高考评卷教师的反馈,综合归纳出学生答题中存在的的问题如下:

1.化学用语书写不准确、不规范,例如:化学方程式书写不完整、不配平,有机反应方程式漏写无机小分子 ;有机物结构简式多写或少写氢原子数,结构式书写时官能团的省略。

2.文字表达模糊不清、言不达意、答非所问,例如:第16题(3)题目问“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考生答;“有影响”;(4)题目要求“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很多学生思路不清,表述前后矛盾,言不达意。

3.概念理解不透,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不按要求书写,例如:第14题题目要求写化学式或元素符号,考生却写名称,第题要求写分子式,考生写结构简式,要求写结构简式却又写结构式等等;第14题(5)题目要求“比较硅、氮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考生却误解为“比较硅与氮的稳定性”。

4.分析、推理、综合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薄弱,特别是对框图推断题题干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理解不透,无法摄取有用信息,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此类题目考生失分率极高。例如:

第13题相当多的考生无法有效利用“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这一信息,结合框图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第21题考生不懂得利用框图中a、b、c的转化过程中分子组成的变化,通过对比确定a为丙烯。

5.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思路不清,实验技能不熟练、实验操作能力差。例如:第16题考生所选的装置和实验目的不相符,仪器的组装和试剂的使用思路不清,目的不明。

6.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依赖性强。评卷过程中发现,对于信息给予题和框图题,相当多的考生不理解题意,更不懂得从题目中摄取有用信息进行优化组合、整合成新的信息,内化为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再灵活应用于解题,这从一个侧面也反应了考生中普遍存在自学能力较差这个老问题。

四、2009年高考备考策略和复习思路。

1、抓主干知识复习、加强双基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今年高考化学海南卷考查的主干知识点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的量及其计算、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电解质溶液、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的推断、同分异构体、原电池、物质的制备和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等,以这些主干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我们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应以主干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全面系统的对各知识点进行复习,对重点、热点知识要讲清讲透,结合高考试题剖析、拓展、挖掘,通过双基习题训练,夯实双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的能力,帮助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切实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遵循考纲而又不拘泥于考纲,注重挖掘教材知识本身的深度。

高考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化学科试题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所应具有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试题还应考查考生初步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复习时应选择自然、生产和生活中有关化学问题甚至全新的知识材料作为复习的背景,将考点知识内化为问题贯穿于复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的效率。

3、高考重点、热点应进行专题复习,力求做到灵活熟练的应用。

今年高考化学海南卷没有刻意回避备受关注的高考重点、热点,考查的热点知识有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热的计算、电化学、化学平衡、有机物的性质和同分异构等等,这些重点、热点知识在历年高考中均有出现,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因此,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应进行专题复习,以题带知识点,通过强化习题训练,加深理解,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4、复习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知识迁移、逻辑推理、整合能力的培养。加强文字表达题型、情景题型训练,,使学生面对情景陌生、新颖的考题时,心里不发怵,从而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5、注重**性实验引导,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解读实验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是高考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而复习实验时应从几方面入手:(1)抓课本,以课本为纲,熟练掌握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实验的基本操作;理解各实验的原理,弄清实验装置的安装原则﹑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等。

(2)挖课本,拓展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提高基本操作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能力,注重实验的**性﹑设计性和评价性;通过挖掘、改进、拓展与创新,培养学生**与创新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设计与整和,或对实验中部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或对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通过对比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明确答题方向和答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3)通过考题剖析和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解答实验题的文字表述能力;(4)通过实验专项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实验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6、加强框图推断题的推导训练,强化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的“题眼”和技巧。

框图推断题不仅能综合考查考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主干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严密性、创造性和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因此,框图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和热点题型。对框图推断题的复习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弄清题型“三特点”: 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②包含信息多、综合性强,思维能力要求高③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

2)、把握解题“五步曲”:①审:将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摄取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审清题意,明确求解要求,理清解题思路 。

②找: 找“题眼” 即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此步非常关键。③.

析: 从“题眼”出发,联系新信息及所学的旧知识,大胆猜测,顺藤摸瓜,应用正逆向思维、发散收敛思维、横向纵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初步得出结论。④.

验: 验证确认将结果放入原题检验,完全符合才算正确。⑤.

答: 按题目的要求写出答案。

2024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

一 解答题 共6小题,满分18分 1 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 2 常温下,将0.1moll 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moll 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3 对于化学反应3w g 2x g 4y g 3z g 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4 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

2024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分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 乙烷 b 乙烯 c 乙醇 d 乙酸。2 2分 下列化合物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绿矾 feso47h2o b 芒硝 na2so410h2o c 明矾 ...

2024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3 以石墨为电极,电解ki溶液 其中含有少量酚酞和淀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4 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mol化学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