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尚书第讲解词2023年新定稿

发布 2023-12-05 06:55:11 阅读 1784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姓某某,名某某,很高兴带领大家参观尚书第。

总序。尚书第,又称“五福堂”,是明末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柱国少保李春烨的府第,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至天启七年(1627),迄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尚书第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南北向大型甬道上一字排开建有:南门楼、北仪仗厅、坐西朝东的五幢主体建筑,以及书院、辅房、马房、后花园等附属建筑。主体建筑每幢三进,用封火墙相隔,有廊门联通,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步入其内,奥妙无穷。

尚书第是我国罕见的明代官样府第式建筑,它的特点是:大面积、大甬道、大空间、大回廊、大台阶、大厅堂、大架梁;整体建筑规模宏大、端庄典雅、布局严谨、工艺精良,既借鉴了京城官府建筑的恢弘气势,又糅合本地府第式建筑的元素,形成了泰宁特有的 “三厅九栋”传统砖木结构建筑格局。

2023年,尚书第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尚书第内部展陈的主题是“一个人(李春烨生平)、一个家(李春烨家族)、一个居(尚书第等明居)、一个城(泰宁古城)”,以实物佐证、图版传达、绘画创作、场景演绎、复原互动等多样化手段,将李春烨及家人、尚书第明居以及泰宁古城四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表达,展现泰宁明清古建筑群的整体价值和意义。按展线顺序共有七大部分:仪仗厅总序、尚书第书院、泰宁古城与尚书第、李春烨与尚书第、李氏家族生活馆、泰宁节俗馆、泰宁传统建筑工艺和福建名宅名府。

仪仗厅。这是当时李春烨迎送宾客的场所。尚书第设南北两座大门,这里面显得意味深长,按照民间的习俗南大门应该为正门,且镶嵌“尚书第”石门匾,但南门地处狭小的巷道拐角,可能与风水补救有关。

大气的北门仪仗门厅(亦官轿厅),面阔3间,进深5柱,为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门厅采用这种高规格的架势,其他地方很少见,其目的也可能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官职品位,或接待京官奉旨颁示诰命、敕命,或主人出行、迎送贵宾所用。北大门规格高于南大门的有违常俗作法,还有可能与李春烨思念北方京城有关,含“面朝天阙”“忠心事国”的寓意。

门枋上的“大司马”漆金横匾,是“兵部尚书”的别称,为一种荣誉官衔的表示。

甬道。尚书第的甬道很特别,一是,甬道上的各座门楼相互交错,有挡邪风不漏财之意。二是,甬道条石铺砌,形似一把长梯,寓意“步步登高”。门楼上的匾额“义路”、“曳履星辰”。

义路:仁义之路;

曳履星辰:曳:拖拉;履:踩、走;整句话的意思为紧跟着宇宙星辰运转,象征家族天长地久,长盛不衰。同时也表示臣属足踏星光循归而行。

辅房:尚书第书院。

古代崇尚孔孟之道之儒学,李春烨也不例外,为了其儿孙们能连连中元、**厚禄,他在这个相对僻静的地方建了两进式私家书院。现在书院里陈列的是泰宁古代科考等事项。

书院序言: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科取士开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2023年)止,中国的科举延续了1300多年。科举结束了魏晋以来世家门阀的世袭垄断,开启了中国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官选择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人士,均有进入仕途的机会。

科举考试分为三等:进士、举人、秀才。进士之中名次最高的,则分别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历史上,科举制度使得泰宁教育科考蔚然成风。从宋代以来,兴办学宫、书院、私塾等官私教育机构繁荣一时,“以读书为故业”,“比屋连墙,弦诵之声相闻”等优良传统,代代相承。

学宫:旧称孔庙,又称圣人殿,位于现在的实验小学处。始建于宋庆元年间,元至元年重建,丁末年(1367)再建。

明洪武庚戊年(1370)重修扩建,清乾隆七年(1742)重修如图,2023年拆毁。

泰宁科举说明牌:自唐代起,儒学之风便流行于泰宁。宋代,泰宁人口达十五万,“所赋出万缗”,列为福建33个县中的旺县。

北宋熙宁三年(1070),泰宁人叶祖洽策试进士,夺得泰宁第一个状元。南宋庆元二年(1196)邹应龙再中状元。邹应龙状元及第后,其家族又出了四位进士,小小的泰宁县城出现“隔河两状元,一门**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盛况。

进士表:唐僖宗乾符二年(875),泰宁人李恒足高中乙未科进士。自此泰宁文化日渐昌盛。

据统计,从唐代以来,泰宁历史上出过2名状元、101位进士、146位举人,被盛赞为“汉唐古镇,两宋名城”。

惜字炉:小天井中的“惜字炉”, 又名“惜字塔”、“圣迹亭”,是古代学童、文人崇尚文风、重视教育、珍惜书画的良好例证。古代文人雅士,舞文弄墨者甚多,常将不满意的手稿焚于塔内,从不乱扔乱丢,养成了惜字风俗,以示对知识的敬重。

焚烧字纸的风俗早在宋、元之际已逐渐流行,到明清时达到极致,将“惜字”之风与功过相结合,使之道德化。池莲师太在《自知录》中甚至写道:“拾路边字纸火化,百字为一善;遗弃字纸不顾,十字为一过!

”。五魁:南宋庆元五年(1199),泰宁百姓为当地五位科举考试中勇拔头筹的优秀学子兴建五魁坊以示表彰,这五位优秀的学子分别是:叶祖洽(泰宁西门叶家窠人),北宋熙宁三年(1070)状元;黄应南,南宋宣和七年(1125) 解元;江廷宾(泰宁瑞溪江家坊人),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解元;邹应龙(泰宁水南人),南宋庆元二年(1196)状元;肖舜咨(泰宁朱口石辋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会元。

庙学迁记碑:是泰宁县文物普查办的工作人员在该县杉城镇张家坊村农家发现一方记载泰宁古代庙学搬迁的青石碑。该碑高2米、宽1米,碑顶为圆头形,正面碑首横刻“泰宁庙学迁记”6字篆体,正文竖刻楷书,字体周正秀美;碑沿满刻祥云、缠枝花纹饰,做工精良,碑身背面还记载了大量捐助名单。

《泰宁庙学迁记碑》刻于明嘉靖癸末年,距今已有475年历史。从碑文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古代泰宁人民对求知读书的追求和理想,也可以从中找到泰宁人民自古崇文尚德的佐证,是显现泰宁厚重人文历史十分重要的文物实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此碑原位于泰宁张家坊水口文塔遗址,自文塔于2023年拆毁后,数十年失没于荒山野草中。

当地农民隐约意识到此碑为县里文物,便在几年前搬回家中保护,并数次拒绝外地文物商贩**收购要求,为现今完好保存此碑做了贡献。

泰宁明清名人:何道旻与绣衣坊:何道旻(1365—1437),字伯清,泰宁县城人。

生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以闽中选贡第一名人国子监肄业。二十八年(1395)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

后历任京畿道监察御史、广东按察司佥事、江西湖广按察使副使、广东提学道、两浙巡按、四川巡按、永州知府。宣德六年(1431)致仕,正统二年(1437),卒于家,享年七十三岁。明弘治十三年(1500),邵武知府夏英为纪念何道旻立“诰封坊”,坊南侧立“恩荣”“绣衣”匾额两块,西侧匾额“海内文宗”,东侧“江南兵宪”。

坊楼于2023年重修。

伍宁与青云坊:伍宁 (1386~1467),一名伍添宁,字则清,泰宁开善人士。生于明朝洪武十九年(2023年),永乐十二年(2023年)乡试中甲午科第八名举人。

翌年在礼部会试得中一榜。历任浙江淳安县教谕、湖广辰州、广东肇庆、浙江台州教授等职。他任学官四十余年,博学多才,潜心教学,培养的门生很多。

淳安县的商辂是他的得意门生。商辂在他的教谕下,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官至宰辅。明正统十四年(2023年)商辂为感谢恩师,特奏请朝廷为伍宁在开善上坑村口建木牌坊,匾额题:

“青云”,并撰写对联:“敢谓三元魁大对,深知一德有渊源”。

江日彩与进士门楼:江日彩(1570—1625),字完素,泰宁城关人。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考中进士,历任江西金溪知县、浙江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

万历三十五年(1607)江日彩考中进士后,“进士”匾立于江家宅第门额之上。

李春烨与恩荣坊:李春烨(1571—1637),字侯质,号二白,泰宁城西二十余华里处的放坑尾村人。生于明隆庆五年(1571)七月,万历四十四年(1616)考中进士。

此后李春烨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科给事中、户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湖广参政、太仆寺少卿、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兵部尚书。天启五年(1625),泰宁县令伍维屏为李春烨立“恩荣坊”。

李应机与石楣:李应机,泰宁县人,清雍正二年(2023年)甲辰进士,先后任浙江景宁县令、吏部主事、贵州都江通判、独山州知州。李应机治政时,严保甲面抚辑之,在其所治境内的流亡百姓均得到安抚,因此百姓为其建祠立碑,有“露湛穷檐,民固思之若父;风清积案,吏则畏之如神”之语。

石楣即石旌表,立于李应机宅门前。

古人崇尚儒学之孔孟之道,厅上挂的是孔子的画像,两边的楹联是:“心清自得诗书味,室静时闻翰墨香”。

厅上悬挂“文魁”匾额,文魁:科举乡试于八月举行,亦曰秋闱。九月放榜(因时值秋季,桂花盛开,所以也称桂花榜),新科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

三、四、五名称经魁,第六名称亚魁,其余称文魁,均由国家颁给20两牌坊银和顶戴衣帽匾额。匾额悬挂住宅大门之上,门前可以树立牌坊。)

状元岩:泰宁独特的丹霞地貌,产生出许多形态各异、宽敞明亮的崖壁岩穴,这些岩穴成为历代书馆经院延师授课的理想场所。走进深山,栖居岩穴,清净无为、苦读成名,便成为泰宁黉门学子青睐的功名捷径。

邹应龙,自幼天资聪颖,十几岁时,为息心求学,在泰宁县城北上清溪旁手凿千级石阶,居半山腰的一个岩穴中静心苦读,宋庆元二年(1196)高中状元。这是后人专门镌刻的“状元岩”摩崖题刻。

朱熹:宋庆元年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闽学魁首朱熹(1130-1200)因抨击朝廷权臣腐败遭受株连而辞官避祸于泰宁县南六里的小均坳,他在这里设置了“读书处”,潜心修学,并留下手迹“春夏秋冬”四季诗及两幅“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匾。此外慕名到泰宁隐居修学的还有大理学家杨时、抗金名相李纲和著名诗词评论家严羽(《沧浪词话作者》)等。

厅堂:朱熹春、夏、秋、冬四季诗,分别是:

春:晓起坐书斋,落花堆满径,只此是文章,挥毫有余兴。

夏:古木被花阴,昼坐不知署,会得古人心,开襟静无语。

秋:蟋蟀鸣床头,夜眠不成寐,起阅案前书,西风拂庭桂。

冬:瑞雪飞琼瑶,梅花静相倚,独占三春魁,深涵太极理。

第一幅春季诗的注解是,春天原本是个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季节,但此时的朱熹已经是垂老的暮年,而且生活在政治险恶的氛围之中,即使在清新的早晨,他独坐书房,凝视窗外,扑入眼帘的是被无情的风雨打落的满地残花败叶,他再也没有青年时期所写的“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那种刚刚出道时无比欢乐的心情了。忧郁和寂寞代替了潇洒和奔放,能够激发他兴趣的也只有那写不完的道德文章了。

第二幅夏季诗的注解是,高大的古木遮住了阳光的照射,白天,坐在树荫下,全然感觉不出夏日的炎热。正所谓古人种树后人乘凉,此时的朱熹忽然领悟到了古人忧国忠君的情怀,于是敞开胸襟,心里也就平静了。

第三幅是秋季诗的注解是,清秋也有花好月圆、赏心悦目的景致,晚年凄凉的朱熹已经难以看到了,那蟋蟀的鸣唱曾经牵动了多少诗人的心弦,可在此时的朱熹听来却是一片恶意的喧嚣,使他彻夜难眠。秋风送来的不是桂花的飘香,而是萧杀和惨淡的感觉,此时的他依然是翻着书,看着书,写着书……

第四幅冬季诗的注解是:在美玉般雪花飞扬的世界里,朵朵梅花尽相依偎,安然娇艳。傲雪独立的梅花,高风亮节,报告春的信息,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

2023年新版反措试题综合讲解

2014年新版二十五项反措试题集。要求 运行 汽机 电气 电气二次 锅炉 仪控 化学 燃运 含煤场管理部 通讯信息中心 综合分公司每家出一套试题,本月底完成上报 一 填空题 20题。1 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系在防止脱落。在高处作业必须穿防滑鞋 设专人监护。高处作业不具备挂安全带的情况下,应使用...

2023年物理中考科研测试题讲解

2016年重庆物理中考科研测试题物理参考试卷。满分80分与化学共用120分钟 g取10 n kg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1 下列信息明显错误的是。a 一张新版100元人民币的长度约10 cm b 有一名初中男生的物重约500 n c 一盏家用led节能灯正常发光时消耗的电功率约为10 w...

2023年职代会闭幕词

闭幕词。2012年3月10日在安化县人民医院第六届职工会员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各位领导 各位代表 我院第六届职工 会员代表大会第次会议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医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代表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完成大会预定的各项议程和任务。会议自始至终充溢着改革 创新 务实 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