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22丰碑人教版 学习

发布 2023-10-31 13:00:01 阅读 4285

师: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两万五千里的艰险,红军战士经历千辛万苦,经受种种磨难,其间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今天,让我们敞开心扉,去聆听那感人故事吧。

师:请同学们看我写课题,“丰碑”注意“碑”字的写法。丰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丰富,一种是大,你怎么理解丰碑?

生1:高大的碑。生2:高大的石碑。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到位。课前已预习过课文,请你结合预习收获,谈谈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本文讲了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感人事迹。师:你的概括能力非常强,谁能说得更加详细?

生1:本文讲了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

生2:本文讲的是在红军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不畏严寒,宁愿自己冻死,也要把棉衣让给更需要的战士的感人事迹。

师: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把握。在读书过程中,你有不明白的吗?

第1页。生1:军需处长为什么会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师: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我们会提到,请你注意听。生1:为什么把军需处长称为“丰碑”?

生2;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称为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这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合并为一个,那就是"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军需处长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标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读出你找的段落。生读第七段。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找出的是哪一部分?生反应一致。

师:借你标出的词语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这位老战士穿的衣服是单薄破旧的。生2:我知道这位老战士死之前非常镇定,非常安详。生3:我知道了这位老战士面对死亡毫不畏惧,从容不迫。

生4:通过这段文字,我知道了老战士在临死之前的神态非常镇定,非常安详,从他的动作就可以看出。

第2页。师:你的回答非常完整。大家请看,一个冻僵的老战士,透过“冻僵”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天气非常寒冷。

生2:我读出当时的天气情况十分恶劣,整个云中山都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生3:我读出了天气异常的寒冷,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而且老战士当时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师:是呀,当时的天气确实非常的恶劣,你能用文中的词来说吗?生: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描写天气情况的段落,谁能说说哪些词具体写出了天气的寒冷?

生1: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生2:

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师: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聆听。

(**狂风肆虐的声音)生纷纷举手。师:把你的感受送到这两个词中传递出来。

生感情读。

师:你能读懂同学的感受吗?

第3页。生1:杜雪,我知道你感受到了天气的寒冷。

生2:王晨,我听懂了你的感受,你觉得当时天气非常寒冷。

师:就是这样一个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天气里,整个云中山都被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大家想,在这样的天气里,老战士被冻僵了,仅仅是因为天冷吗?

生:不仅仅因为天冷,当时老战士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师:单薄到什么程度?

生:他穿的非常单薄,以至于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师:你能读出来吗?生指名读,生相机评价。

师:大家都知道,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他的职责是什么?生:军需处长是负责办理军队给养的。

师: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天气里,这些给养里里面肯定有大批的生齐:棉衣。

师:可作为军需处长的他,为何却穿着单薄的衣服?生:他把衣服让给了其他战士。

生:军需处长把原本属于他的棉衣,让给了其他人。他让出去了不仅仅是一件棉衣,而是生的希望。

第4页。师:就是这样一个手握全军棉衣的军需处长,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大雪里被活活冻死了,你有什么感受?把你的感受送到文中读出来!

生边谈边读。

师:正是因为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的伟大力量支撑着他,所以面对死亡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谁来读这句。

生感情朗读此句。

师:此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我们再也无法辩认他的面目,再也看不清他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这里,晶莹是什么意思?

生:晶莹就是说光亮透明师:在这里,是什么在闪光?

生1:军需处长身上覆盖的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生2:军需处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在发光。

生3:军需处长舍已为人的精神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在战士心中竖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师:多么了不起的军需处长呀,让我们再来回顾他的光辉形象!生配乐读此段,其他同学用心倾听。师:面对这一切,将军有何表现?

第5页。生读此段。

师:透过将军湿润的双眼,你能读懂将军此时的心情吗?

生1:将军此时为军需处长的精神深深感动着,所以他的眼睛湿润了。生2:将军对军需处长十分敬佩,所以他的眼睛湿润了。

师:再看这段文字,你还能体会出这湿润的眼睛里还流露出怎样的情感?生:他湿润的眼睛里还有对老战士深深的愧疚。师:你能说得详细些吗?

生:将军刚开始以为军需处长没发给战士棉衣,所以才使战士在雪中冻死了,可是他没想到冻死的竟然就是军需处长自己。

师:是呀,当将军得知眼前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他苦苦寻觅的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引读此段)

师:将军将他满心的愧疚,感动与敬佩化作了一个庄严的军礼,战士们又将他们的感动化作了什么?

生:化作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师:从这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中你听到了什么?生:我听出了战士们必胜的信心。

生:我听出了战士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同志而惋惜,所以他们的脚步是沉重的。

第6页。师:这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们:

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师:是谁给了战士前进的力量?生齐;军需处长。

师:是谁给了战士必胜的信念?生齐:军需处长。

师:正是因为军需处长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在将军心中,在每个战士心中竖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晶莹的丰碑吧。

生配乐读第七段)

师:长征途中感人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课下希望同学们搜集更多的故事,办一个长征故事会。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丰碑》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长征过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让给了其他战士,而自己却在大雪里被冻死的感人事迹,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已为人,一心为公的崇高品质。

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是本文理解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文中,涉及到一个人物—将军,并用较多的语言加以描述,其目的是映衬、烘托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

浏览众多的案例设计中,关于将军的。

第7页。神态浓墨重彩,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真正接触到本文的主要人物—军需处长时,宝贵的课堂时间已过半,只得匆匆而过,总让人心中不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思量许久,决定突破常规,从军需处长入手,在其身上大做文章,充实整节课堂。

在整篇文章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只有第七段。上课伊始,在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中,学生便提出了不解之处“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由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此段,通过“冻僵”一词辐射全文,天气恶劣,军需处长衣服单薄破旧。

军需处长的衣服呢?他为何会面对死亡神态却十分镇定,安详?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军需处长的内心,去感受那振憾心灵的感动。

此时对于文中的重点问题“为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紧抓一个词“晶莹”,在这里,是什么在闪着夺目的光芒?学生水到渠成,自然理解了除了军需处长身上覆盖的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外,更重要的是他身上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闪耀着光芒。

在理解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将军和战士的表现更加强化了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受到鼓舞的战士们信心百倍,迎接一切挑战。我想,此时,不仅仅是战士们心中,在座的每位同学的心中也竖起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在本堂课上,也凸显了我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安排学生的质疑环节时,没有敢放手让学生大胆提问,生怕驾驭课堂能力有限的我处理不了学生的“突然”质疑,使得这一环节流于形式。而在处理本文的“绿叶”,将军时,也是仓促简单,没能让这朵“绿叶”充分发挥他应有的功能。使我最感困惑的是,仍有一小批的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对于这一感人的事迹仅限于了解,而不是感动,我想,这其中,与我对文本理解的肤浅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更。

第8页。加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弥补今日的不足之处。

第9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3养花人教版 学习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 13养花人教版2019一 揭题导入 2分钟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 语言大师 的作品,他的作品曾多次选入小学语文课本,像 趵突泉 我家的猫 草原 林海 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他是一个兴趣爱好相当广泛的人,打拳 养花 喝茶 养猫 绘画 书法 古玩 相声 戏曲 起名字...

小学五年级作文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一 观察周围环境,为习作铺垫。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看教室里哪些东西是呈几何形的。在学生举了很多例子之后,教师又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呈几何形的。学生的发言非常热烈。二 提出习作范围,准确理解习作要求。经过铺垫,学生对物体的形状与几何图形的关系有了初步...

五年级科学教学反思下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反思。由于 沉和浮 单元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学习过了,而且本册书的内容和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很多方面都有相同之处,所以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还是有所了解的。学生通过后两个实验,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反思。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