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清平乐 村居公开课教案

发布 2023-10-31 12:55:01 阅读 1675

5\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重点指导写“莲”字。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翁媪”、“相媚好”、“无赖”等关键词语的意思,明确“无赖”一词的古今意义的不同。

3、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4、在品读中想象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聚焦 “醉”等关键字,深入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学情分析:1、教材特点:《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农村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在四年级唯一接触过的词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对于“词”这样的形式,学生虽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不够具体系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自学朗读、自主联想,体会诗意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比较诗和词的不同。

1.同学们,在低年级时我们曾学过高鼎的诗《村居》(出示),齐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它也是描写乡村生活的作品,(出示:

清平乐。村居)这首是什么呢?看看诗和词在外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词牌名、长短句、上下片)

2.师小结: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词分上下片或上下阕,像歌词分段一样。

每首词都有词牌名。词可以一边吟诵,一边合乐歌唱。而词牌名就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它规定了这首词的格式和音韵。

(出示其他词牌名)长相思、忆江南、卜算子……而词牌名后面的内容才是词的真正题目。我们再来读一下题目。

二、汇报预习情况,解决重点词语。

1.通过课前预习,你对作者辛弃疾有了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3人)出示作者简介,指读。

2.出示:《清平乐村居》谁来读一读这首词,要读的正确,有节奏。

3.指名读词,解决字词读音、辨析。

茅檐吴音相媚好翁媪亡赖剥莲蓬。

4.预习中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交流:

1)茅檐:指代茅草屋。

2)相媚好:彼此亲热地在一起。

3)无赖:不是耍赖皮,而是顽皮、可爱。

4)翁媪:老年夫妇。

5)吴音:吴地方言,文中指的是江西上饶一带的方言。因为吴地方言很柔软、富有音律感,像唱歌一样,所以人们又叫吴侬软语。

5.当我们知道了这些词的意思时,对整个作品的理解就更深入了,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首词的情境中?指名一人读(配乐)

三读诗句,理解意思。

当我们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我想我们一定能够解释这首词的意思了。

1、理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出示)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2、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3、理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4、理解: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谁能够把这首词串联起来解释一下。

三、读“厚”诗句,领悟画意诗情。

1.再自由读一读,思考:读了这首词,你的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活动。

3. 师小结:诗词是凝练的艺术,这首词不过区区46个字,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么丰富的画面。这就是想象的魅力!有了这样的画面,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你一定会读得更好!(配乐指读)

4.一行行词就是一幅幅画,其实这一行行词中还有一些字和词用得特别好,你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呢?来说一说。

汇报交流。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关注“媚”:写出了“老两口非常亲热,头靠着头,在说悄悄话呢!”相媚好:老夫妻在交流些什么?

这一对老人,虽已白发苍苍,却还是像年轻时候一样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些小酒助兴,一边闲话家常,哪怕这会儿什么都不说,就这么待一块儿,心里就觉得踏实!这就是大人们常说的白头偕老。

关注“醉”:仅仅是因为喝了点酒吗?还有陶醉的意思。他们二老被什么所陶醉了?预设:

他们也许是醉于美景——生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于孩子的成长——生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的勤劳,二儿子的手巧,小儿子的可爱。

醉于幸福美满的生活——生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关注“卧”:一个“卧”字传递出小儿此时的心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逍遥快乐……)好不愉快!一个“卧”字真乃神来之笔。

如果让你剥莲蓬,你会是什么姿势?想象:小儿在剥的时候会有哪些动作、表情?

关注“无赖”(理解小儿的顽皮)

5.这一个个字词写得多好啊,现在再来读读这首词,你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配乐指读)

6.我们不仅要把一行行词读出一幅幅画,还要善于发现这一行行词背后隐藏着作者的情感(板书:情)你觉得这首词表达了辛弃疾怎样的情感呢?

喜欢乡村生活。

7.要想体会词人的情感,就要了解词人的创作背景。

出示:辛弃疾简历。(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8.看了之后,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觉得辛弃疾为什么要写这首词呢?

9.怀着这样的向往和希望,你又会怎样读呢?(指读配乐)

10、古人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往往采用吟唱的形式,谁能吟唱出来?让我们跟着**一起来吟唱一下吧!

四、布置作业:

学习了这首词,我们对美好恬静的乡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接下来我们就把这首词改变为一个小故事吧!

附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上阕。

南宋)辛弃疾词。

画情下阕。

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村居 教学反思。辛弃疾现存词有六百多首,是唐宋词作家中存词最多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风格也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首小词,便全然不同于他那些激昂慷慨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 宁馨的风格。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 村居。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默写。2 能用自己的话望闻问切说这首词的大意,体会想象这首词的意境。3 通过学习这首词感觉童年的乐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的无邪和快乐。难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教法与学法。师 激趣法,引导法。生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 清平乐村居

精选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案 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并能默写。2 能用自己的话望闻问切说这首词的大意 体会想象这首词的意境。3 通过学习这首词感觉童年的乐趣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 体会童年的无邪和快乐。难点 体会诗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