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发布 2023-10-28 03:40:14 阅读 7340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

活动目的: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

活动准备:平衡尺、钩码若干。

活动过程:进行多次实验,记录下平衡尺平衡时钩码的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在统计中发现规律。

活动记录:.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3课《斜坡的启示》)

活动目的:**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弹簧秤、小车、光滑的长木板。

活动过程:问题:斜面坡度大小与小车拉力有什么关系。

假设:保持不变的条件:

需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步骤: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提示:先要测出小车重量,以便与拉力对比;记录拉动小车时弹簧秤上读数,不要读取静止时弹簧秤上的读数;只改变书本数量,不要改变木板搭靠在书上的位置,以免斜面角度发生不应有的再次变化。

.**轮轴是否省力的秘密(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

活动目的:懂得轮轴省力的原理。

活动准备:各种组装轮轴的部件、铁架台、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棍、线绳。

活动过程:分别用小轮、大轮做三次实验,求平均数。

提示:先记录下两个钩码的重量,以便对比用力大小。

活动记录:活动结论:

.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活动目的:学会组装定滑轮和动滑轮,懂得两种滑轮的作用。

活动准备:铁架台、弹簧秤、滑轮、钩码、线绳。

活动过程:动滑轮的做法把绳子的一段拴在铁架台横梁上,然后把绳子套在滑轮的槽里,拉绳子的另一端往上提,滑轮就会跟着动。定滑轮就是把滑轮固定在铁架台横梁上,绳子一端挂上重物,然后把绳子套在滑轮的槽里,将绳子另一端往下拉。

提示:动滑轮重量也应计入重物的重量。

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研究齿轮传动的特点(五下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第6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活动目的:认识链条传动的特点。

活动准备:箱板瓦楞纸等制作传动装置的简易材料。

活动过程: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齿轮a,观察发生的现象。

再用同样方法转动齿轮b,看看又发生什么现象。

活动记录。结论:可以改变运动速度,传动较准确,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不能较长距离地传力。

.研究纸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五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1课《折形状》)

活动目的: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关系。

活动准备:a4纸、双面胶、科学习作。

活动记录: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我知道:

.研究不同形状支架的稳固性(五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2课《搭支架》)

活动目的: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活动准备:不同形状的平面支架、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黏胶等。

活动过程:将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支架,摇一摇,晃一晃,用力往两边拉拽,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记录实验情况(用*的多少表示承受力的大小)

活动记录:通过实验我认为: 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建高塔(五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2课《搭支架》)

活动目的: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

活动准备:搭支架的材料、书、棋子等。

活动过程:1.画出设计草图。

2.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

3.测量塔的高度和它的稳定性。

提示:组内成员分工明确,高塔做好后,要测量塔的高度,并检测搭的承受力(以放重物多少为准),最后讨论,哪些方法可以增强高塔的稳固性,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的材料最少?进一步了解稳固支架的共同特点。

.研究不同桥梁的特点和承受力(五下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建桥梁》)

活动目的:比较不同桥的承重能力。

活动准备:硬纸板、木块、胶带、粗绳、胶水、筷子、厚书、重物。

活动过程:分别建三座桥,研究三座桥的特点以及承受力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最适合将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斜拉桥相对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

.观察岩石标本(五下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1课《认识常见岩石》)

活动目的: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的特征。

活动准备:各种岩石标本。

活动过程:发给学生岩石标本,请同学仔细观察,运用多种方法,用放大镜观察、放进水里、敲打、滴稀盐酸,找出每种岩石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提示:稀盐酸具有较强腐蚀性,千万不要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上只滴2-3滴。教师发给学生的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而且量不要多。

活动记录:.模拟变质岩的形成(五下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1课《认识常见岩石》)

活动目的:体会岩石在外力的作用下变质的过程。

活动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两块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1.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把它们搓成大小不同的圆球,堆在一起。

2.把橡皮泥放在两块塑料垫板之间,不断加压。

3.观察不同压力下橡皮泥的状态。

提示:不同色彩的橡皮泥分别表示岩石中的不同成分;加压好比是地球内部的强大压力,懂得变质岩是高温高压下形成的。

.研究常见矿物的特征(五下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第2课《认识矿物的性质》)

活动目的:从多方面认识矿物。

活动准备:分组观察用的矿物标本:方铅矿、方解石、石墨、黄铁矿、赤铁矿、水晶、石膏、石英、萤石、云母等。

活动过程:1.用赤铁矿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粉末颜色。

赤铁矿是棕红色的。石墨在无釉瓷板上的划痕是灰黑色的。在纸上划一下就知道哪块矿物是石墨了,它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判断矿物颜色的办法,不是以肉眼看上去的颜色为标准,而是以矿物在无釉白瓷板的划痕颜色为标准。)

2.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类。冰洲石是透明的,田黄石是半透明的,褐铁矿是不透明的。(不透明的矿物占绝大多数)

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像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活动目的是认识矿物的结构)

3.认识并识别矿物的光泽。黄铁矿像金属一样,石棉像丝绸一样,水晶像玻璃一样。方铅矿有金属光泽,因为它含有一种常见金属——铅,而石膏看起来很黯淡。

4.用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和玻璃作为工具,给矿物标本按硬度排序。(手指甲能划动的矿石硬度为软,手指甲刻不动而铜钥匙刻动的为较软,铜钥匙刻不动而水果刀能刻动的为较硬,水果刀刻不动而玻璃能刻动的为硬。

)5.了解一些矿物的形状。大多数矿物都像粗盐粒那样有一定形状。各种矿物形状有很大差别,如石英晶体有八个面,呈六角形,萤石多为六个面的立方体。

.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五下第五单元《人体的“司令部”》 第2课《神经》)

活动目的:了解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的差异。

活动准备:同桌同学准备1块比较大的橡皮,秒表若干块。

活动过程:橡皮从相同高度萍,砸到手背和脚背时,反应快慢是否一样。

提示:同桌相互配合。在相同高度分别将橡皮落在同学手背上和脚背上,看反应如何。条件好的学校可用秒表测定落在手背上反应需要多少时间,落在脚背上反应需要多少时间。

我做的不同部位反应快慢的实验记录:

我觉得我的身体最敏感的部位是:

.纸飞机下落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五下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活动目的:质疑取证是否合理有效。

可以用一个纸飞机,也可以用两个同样的纸飞机进行比较。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记录

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五下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第2课 怎样移动重物 活动目的 认识杠杆省力的原理。活动准备 平衡尺 钩码若干。活动过程 进行多次实验,记录下平衡尺平衡时钩码的数量和离支点的距离,在统计中发现规律。活动记录 斜面坡度大小对小车拉力影响的实验 五下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第3课 斜坡的启示...

五年级分组实验题目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内容 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阿克苏市良种场上海白玉兰学校。五年级班分组实验。2012年2月27日。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内容 研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与排水量的关系 阿克苏市良种场上海白玉兰学校。五年级班分组实验。2012年2月29日。浮力。内容 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演示报告

五年级 科学 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班级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年级班。研究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平衡尺 钩码若干。实验步骤。1 准备一把平衡尺 在左边10cm处挂两个钩码 2 在右边5cm处挂四个色码,看平衡尺是不是保持平衡。实验结论。平衡尺仍保持平衡尺,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