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

发布 2023-10-26 20:15:02 阅读 575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整理。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性质等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主体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初步学会根据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有关分数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基础部分。

一,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单元内容的整理:

1、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1÷n×m=×m=

2,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分数的大小比较。

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4、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5、公因数。

1)互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自然数叫做互素数。

2)简分数:分子、分母是互素数的分数叫做简分数。

3)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分解素因数法和短除法。

6、公倍数。

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分解素因数和短除法,即用最大公因数×各自独有的因数。

7、约分和通分。

1)约分: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2)通分:把几个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8、分数的大小比较()

1)分母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2)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3)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

1)画图。2)化为同分母分数(通分)。

3)化为同分子分数。

4)凑单位“1”法。

二,例子的分析讲解。

乘胜追击。1)工程队修一条5千米长的公路,7天修完,平均每天修的占这条公路的(——平均每天修(——千米;

3)分数 ,当时, 它是假分数;当时,它是真分数;当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 )时,它是最小的假分数。

深思熟虑。1)分数都比整数小。 (

2)1米的和4米的一样长。(

3)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

4)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5)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变式训练。分数 (m ≠ 0)

1、如果分子扩大8倍,分母分数的大小不变。

2、如果分子扩大8倍,分母扩大4倍,分数的值应。

挑战数奥。一个分数的分母加 4 ,这个分数就等于如果在原分数的分子上加 1 ,这个分数就等于 1 。原分数是几?

三,巩固练习题:

一、 填空。

1. 分数单位是的分数中,是简真分数有。

2. (用小数表示)

3. 奇数( )和( )是互素数,合数( )和( )是互素数, 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都是合数,但它们互素,是( )和( )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分米=米 6角=元 18分=时。

400克=千克 20平方分米=平方米 6时=日。

24分=( 时25平方分米=( 平方米。

650克=( 千克 8时=( 日。

5. 、这七个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7. 用一个数去除84,56,70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大是( )

8、甲数是4,乙数是1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9、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0、(1)把20块砖分4次运完,平均每次运总数的,每次运( )块。

2)把5kg糖果平均分成8包,每包占总数的,每包重( )kg

11、当x=( 时,=2;当x=( 时,=1

12、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 )时,分数值小于1,;

当a( )时,分数值等于1;当a( )时,分数值小于1;当a为( )时,分数能化成整数。

二、选择题。

1、下列分数中最小的分数是( )最大的分数是( )

a. b. c. d.

2、下列各数中与不相等的数是。

a. b. c. d.

三、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中的数。

和和和。四、解决问题。

1. 有一张长方形的红纸,长84米,宽48米,把它剪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不能浪费),并使正方形尽可能的大,问剪得的每一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米?可以剪出多少个正方形?

2. 做同样的零件,甲9小时做34个,乙8小时做31个,丙7小时做26个。谁做得最快?谁做得最慢?

3. 一批书大约300到400本,如果每包12本还剩11本,每包18本还缺1本,每包15本剩下14本。这批书有多少本?

4. 写出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简分数。

条件1:大于,小于。

条件2:分子是一位数的合数,分母是两位数的合数。

5、四年级一班有48人,男生有20人,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6、一副扑克牌中黑桃的张数占总张数的几分之几?k的张数占总张数的几分之几?大、小王的张数占总张数的几分之几?

9、小红用6张纸做了8朵纸花,平均每朵花用几张纸?平均每张纸能做几朵纸花?

11、三个同学走同一条长22千米的路,甲走了4小时,乙走了5小时,丙走了6小时,谁走得最快?他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提高部分(平均数)

例子一的分析:

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求一箱苹果多少个?一箱桃多少个?

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26个。

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

3,1箱苹果+1箱桃=37×2=74个。

由1,2两个等式可知:

一箱苹果比一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一箱桃有(74—18)÷2=28个,一箱苹果有28+18=46个。

一箱苹果和一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

一箱苹果比一箱桃多多少个:42×3—36×3=18个。

一箱桃有多少个:(74—18)÷2=28个。

一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

答:一箱苹果46个,一箱桃28个。

例子一相关的练习:

1, 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个平均分91个,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问甲,丁各得多少分?

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甲,乙两组平均每组植18棵,甲,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7棵,乙,丙两组平均每组植19棵,三个小组各植树多少棵?

例子二的分析:

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6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思路导航:原来五个数的和是:18×5=90,改动以后五个数的和是16×5=80,80比90少10,这10是把那个数改为6后少了的,因此,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6+10=16

答:这人改动的数原来是16。

例子二的相关的练习题:

1, 某3个数的平均数是2,如果把其中的一个数改为4,平均数就变成了3。被改的数原来是多少?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是90分,可是,甲在抄分数是,把自己的分错抄成87分,因此算得的四人平均分为88,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

3,五(1)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算后,全班的平均成绩是91。7分,五(1)班有几名学生?

例子三的分析:

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7,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先求出五个数的和:38×5=190,再求出前三个数的和:

27×3=81,后三个数的和:48×3=144,用前三个数的和加上后三个数的和,这样,中间的那个数就算了两次,必然比190多,而多出的部分就是所求的中间一个数。

答:中间一个数是35。

例子三的相关的练习;

1, 甲乙丙三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如果甲,乙的平均年龄是18岁,乙丙的平均年龄是25岁,那么乙的年龄是多少岁?

2, 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6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6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5人和第6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练习

分数的意义 易错题锦集姓名。一 填空。1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2.把一根5米铁丝平均截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 3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3 把4吨煤平均分给5户居民,平均每户居民分得总吨数的,每户居民分得吨。米长的绳子剪去米,还剩下 米,5米长的绳子剪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反思

分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 它属于 数与代数 学习领域,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教学这节概念课的基本模式是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形成 概念的巩固 概念的发展。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 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 1 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 46页。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 分母的含义。2 通过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思考 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具学具。电子白板,课件,长方形纸。教学设计。1 理解单位 1 的意义。1 谈话引导今天的新知识从一个熟悉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