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同行的课堂文化构建

发布 2023-09-12 16:33:28 阅读 8841

本文以我国的母语为本位,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依托,以教师的天职为己任,以探求教育的真谛为主旨,以关爱生命为本原,揭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乃是“与生命同行”,语文教育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其在“与生命同行”的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

口头白话谓之语,书面成章则为文。这就是语文的最为精确的定义。语文深深植根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秉承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积淀。

作为教师而言,每个人都应该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与责任感。我国的传统文化虽重口传,然而更重心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之中,以解惑为最下,以授业为次之,而独以传道为最上。

授业解惑之术可以为本,然而心传之道则可以为用。学以致用,自然是道为最上。授业解惑就是我国的传统的语文教育,自从有了语文这个称谓以来就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传道却极少有教师能够真正做得到。

因为,传道不只是一句口号,传道要落实到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其实,传道虽然看似虚无缥缈,实则完全可以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与生命同行,还生命以精彩”。这就要求教师们用心与学生们交流,用心与学生们感应,用教师对于语文的感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语言文学之要,语音文雅之妙,语汇文辞之道。

一与生命同行之概观1赋予学生们以安全感。

安全感是我们每个人,包括教师在内的第一生理需要,有时安全感甚至高于生命体验。我国每年的许多自杀现象往往都是由于自杀的主体缺乏安全感,进而找不到存在的价值,因此,才会做出戕身伤亲的大逆不道不智之举。学生们来到学校首先最应该得到的就是在其心理上获得一份安全感。

作为一名教师即使你什么也不能给学生,那么请至少要给他们一份安全感,使学生们能够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下愉快地学习。安全感是支撑课堂文化与教育的基础,安全感也是维系一种融洽、愉悦、和谐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的纽带。在一个充满了安全感的课堂之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展现出最真实的自我,阐述出最真实的见解与观点。

而且,在一个充满着安全感的环境之中,每一位同学都敢于直面自己的不足,并且,不会在意别人的嘲笑,更不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自悲感,因此,也就不会产生羞辱或难堪的生理反应。在这样充满着安全感的空间里,不但能够极大地促成学生们的人格的完善,而且还将为其一生赋予一种高尚的品质,那就是直面困难,并且把困难当做垫脚石,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社会,其前途、命运、发展自不待言。2赋予学生们以归宿感。

学生们都不愿意上学而喜欢放假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学校里没有得到如家一般的温馨,这不但是校长的失职,更是教师的失职。一个合格的学校与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做到给学生们一种归宿感,应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文化,使得学生们会为了一堂课而愿意呆在学校里,会为了一堂课而成生期待的感觉。教师不但应该促成学生之间的认同感,同时更应该令学生们在课堂上产生强烈的被吸引的感觉,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是真正合格的教师。

教学工作应该是在感染生命的理念下进行的传道,而不是机械的授业与解惑。教师不仅要达成师生之间的归宿感,更要促成学生之间乃至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归宿感。3赋予学生们以自主感。

现代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必须将三尺讲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做课堂的主宰,以项目式或任务式教学模式赋予学生们以自主感。在课堂之上与学生们进行平等的对话,课堂活动中让学生们可以就课堂的教学自主发表学生们的见解,使得学生在师生们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一旦被激发出来,将使得课堂变成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主战场”。

4赋予学生们以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人满足其精神需求的高于其生理需求的一种精神愉悦,成就感不但可以更好地激发一个人奋发向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国外曾经做过一个试验,将成绩较差的学生单独组成一个班级,称做快班,快班中的学生都被告知是成绩优异者,试验的结果是其中的绝大多数学生们真的因为获得的成就感而奋发成才了。我国目前正在学校中推广的赏识式教育方式也是赋予学生们成就感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赋予每一位学生平等自由民主的课堂每一位学生都有其自尊心,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教育绝对不能是粗暴的教育,教育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能损伤学生们的自尊心。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以及与学生们接触的过程中宜面带微笑,让学生们感受到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让学生们获得一种成就被认定的满足之感,必须保证学生们的自尊心不被伤害,必须保证学生们的积极性不受阻碍。

在课堂上务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不要把课堂当成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必须意识到在新时期要逐渐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们,要在课堂上重塑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课堂文化。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化,其实更是一种艺术方法。教师所使用的手段与园艺师们塑造艺术品的过程完全相同,都是要塑造出每一位学生们的个性,使之良好的个性得以张扬,使之与健康成长无益的一面得以修剪。

在课堂上,有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关注就能使得学生们在这关注之下茁壮地成长,使得学生们心中理想自由开放。

三给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

主动式的项目教学法(也叫做任务教学法)是教育史上的一项伟大的发明,这项教育方法的发明,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被动听讲变为主动**,由接受灌输变为自主研习。一个自主式的课堂可以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培养,使得学生们养成一种对于学问的深入研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还可以使得学生们获得一种知识是主动得来的正思维能量,从而让这些学生们能够秉承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质,建立健全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型人格特征,使教师们培养的每一位学生们都能够成为优秀的高素质的对未来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

除了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们自主学习、主动**而外,还要阶段性地给学生们学以致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们把从书本上自主学来的知识与方法和实践相结合,借以训练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应激能力等。在讲解每一节课程之前,教师在简单介结本课的知识点以后,就应该让学生们将自认为有疑点的问题找出来。必须教会学生们存疑的方法,学习贵在存疑,只有做到存疑才有后面的解惑,才有后面的自主**。

四给学生一个诵读感悟的课堂。

诵读经典、感悟人生。我国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是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的精力也无法阅读得完的,所以,就需要由教师从课本或经典文学宝库中找出学生时期必读的经典引导学生们加以诵读。所谓“书读千篇,其义自现”,让学生们在诵读之中,自行感悟,而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们,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什么道理,这些道理轻易地由教师的口中说出来的效果与学生们从诵读中从实践中感悟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

对于教师而言的文化与学生们眼中的文化有时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用心地去领悟才能获得收益终生的真知。文化作为一种现象也好,作为一种教育也好,最终都要达到“修文化人心”的目的,在学生们修习文化的过程中,将感悟到的真知内化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形居学生们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文化,文化必须是感悟的文化,必须是能够被学生们内化的文化。文化必须使得学生们在丰富其学养的同时,丰富其内心世界,必须在丰富其内心世界的同时,丰富与完善其独特的人格,在丰富完善其独特的人格的同时还必须能够涵养学生们的性情与心灵。

诵读的真正力量在于其以真情话语感染学生们的心灵,使得学生们的心灵能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振、产生影响,有的时候这种共振与影响真的是潜移默化的,真的是润物无声的,真的是春风化雨般的。

五给学生一个简约快乐的课堂课堂必须是简约的课堂,课堂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们都不能心存过多的杂念妄想,只有做到这一点,课堂才有可能是快乐的课堂。教师在讲课时,学生们在听讲时都必须掌握简约快乐四字诀,让心灵抛却束缚,产生放飞的力量。教师也应该用生命的感染力量在生命化理念指引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在快乐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学习成功带来快乐的过程,因而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就是一个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张扬个性、提高品德修养、培养审美情趣,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

在学习中,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和好朋友一起讨论、表演、朗读,思维更活跃了,感受更真切。学生最快乐的莫过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来做,这样的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

叶澜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在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文化建设中,作为教师,我们逐渐意识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并积极地投入到反思性教学中:

反思本节课最有创意的细节,如: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体验、领悟,一次精彩的生成等;反思本节课中最成功的细节,如:新颖独到的导入方式,简明有效的提问,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语言文字训练等;反思本节课中有失误的细节,如:

设置不当的问题,处理不妥的突发事件,评价过于简单导致的学生积极性的挫伤,造成课堂气氛凝滞的原因等。且行且思,使我们感受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感受到了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更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语文课堂文化建设与生命同行,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展现**的魅力,蕴含文化的张力,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的课堂,生本的课堂,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里主动发展,获得成功,享受愉悦,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也衷心地希望能得到专家,领导的指点。

与生命同行

男同学很要强,只要考试不是第一,就会好几天不说一句话,有时甚至怒气冲天,老师和同学们都无法改变他。有一回考完科学,老师公布成绩时说这个男同学考了第四名,女同学考第三名。也许是没有考到预期的好,女同学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到路口,看见那个男同学正骑着自行车拐弯。如果在平常,女同学一定会与那个...

与生命同行

时间 2017 05 17 23 28 37 作者 林心怡。我们的生命就似渡过一个大海。我们都相聚在这狭小的舟中。死时我们便都上了岸。各往各的世界去了。泰戈尔。我不知道我的生命可以用来衡量多少个分秒,知道的也只是这存在着的分秒已经从我的人生川流中逝去而不再回来。从这个作座位看出去的地方可以看到科学楼...

学习与生命同行

学习与生命同行 教师中国梦。一 学习。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一种需要。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告诉我们。人类存在的终极目的就是追寻真理,而探寻真理的道路上可谓是满布艰辛与痛苦之荆棘。那什么又是我们前行的不懈动力,永不休止的源泉呢?这就是学习,众神之光永恒照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