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发布 2023-08-15 09:17:47 阅读 5005

施,并进行改善效果的跟踪,最终以标准化的形式固化。

四、 **商质量保证能力。

1、对原料、底板、线材等重点物料重点跟踪质量,来料检验加倍抽查,按aql的加严标。

准执行。对车间退料严格把关,对超过次品率0.5%的退料追查来料检验员责任。

2、少数物料质量不够稳定,如底板存在印刷不好、赠品外观不良等情况。及时将不合格报告、改善单和不良样品传给**商,对**商改进过程和效果进行跟踪,督导**商改进,并在下批来料验证。如物料连续两次退货及时与**商开质量研讨会,共同分析解决。

3、**商自身品质保证能力有待提高和完善。辅助**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必要时对**商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现场验证和实地考察,进一步完善月度**商评分制,**商品质评分分数目标达到90分以上。

五、 产品的设计、改良、创新。

1、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因此,应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建立一个不会出错的品质保证系统,从这点来说质量是设计出来的。新产品、新模具、改模产品,由品管部进行全面检测、整模验证,形成书面检测报告,做好。

新模新品的试产记录,建立产品质量档案。

2、每月由品管部主导一次产品研讨会,加强与生产部、工程部、**部、市场部的沟通协调,做好新产品、新材料、旧产品改模修模、改版升级的质量评估。从模具光洁度到包装的。

外观全面把关和细节控制,做好产品评估。

3、利用qcc小组,每月不定期组织开展qcc活动,与公司的技术创新小组合作,当有质量问题和技术问题立即组织相关管理技术人员现场研讨改进,发挥团队协作和技术创新能力,对经常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客诉问题点、次品超标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良建议,制。

订改进目标和方案落实。

六、 品质记录、资料的收集整理。

1、质量记录便于追溯、便于分析原因、便于查找责任人。记录要在追溯性和真实性方面完善,品质主管和经理加大现场检查,首件单、巡检报表、终检报表按时、如实记录,有问题要求车间管理技术人员即时签名确认,并跟踪改善效果。事前检查、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每日、每周从报表数据中进行过滤和汇总、分析。

2、品质管理不能只担当“救火”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七大手法、pdca、5w2h、fmea、spc等品质工具,横向展开,多向思维,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如:用料配比检查、装箱防护比例、包装严重质量个案统计,以oa形式即时发布。

做到信息共享。包括建立客户投诉档案,对客诉问题分析改善。

七、车间现场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s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6s做不好,质量、安全、成本、效率如同空谈。现车间6s缺乏持续性,不套胶袋、装箱超标、地上掉产品、次品乱放、机器油污等问题常有发生,这些都成为影响产品质量的源头,要进一步引导质检监督车间6s。每周一次6s检查。

2、加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行和维护,贯彻iso精神:“说、写、做一致”,对工位作业指导书、机台工艺参数表、机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员工培训和考核记录监督检查。积。

极做好半年一次的内审和管理评审。

3、包装车间是公司产品质量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质量控制的关键。重点跟进好验收工位、过秤工位,对空盒、少数、漏放等问题重点跟进,坚持每天对验收工位。

培训开会,重新检讨出货检查环节的流程和方式。

八、质量管理的近期目标:

1〉半成品检验合格率≧98.5%;

2〉成品产品检验合格率≧99.5%;

3〉内部批量质量事件为0;

4〉外部客户投诉目标1000万≦1次。

品管部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公司的质量标准,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从源头控制,注重细节和做好预防工作,确保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公司正式投产后产品质量提升方案。刘海文。公司在7月6日至22日进行了投料试生产,在这半个多月的试生产期间,公司依靠一流的生产设备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和红塔集团派出的专家团队,圆满完成了公司制定的试生产计划,并达到了预计的效果。但是,由于是初次试机生产,不管是在设备联合运行 操作熟练程度,还是...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公司正式投产后产品质量提升方案。刘海文。公司在7月6日至22日进行了投料试生产,在这半个多月的试生产期间,公司依靠一流的生产设备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和红塔集团派出的专家团队,圆满完成了公司制定的试生产计划,并达到了预计的效果。但是,由于是初次试机生产,不管是在设备联合运行 操作熟练程度,还是...

产品质量提升方案

产品质量提高战略方案。陶。公司在7月6日至22日进行了投料试生产,在这半个多月的试生产期间,公司依靠一流的生产设备 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操作人员和红塔集团派出的专家团队,圆满完成了公司制定的试生产计划,并达到了预计的效果。但是,由于是初次试机生产,不管是在设备联合运行 操作熟练程度,还是 管理方法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