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教师成长

发布 2023-07-15 09:32:28 阅读 8669

陶继新(《中国教育报》记者)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第一次来到威海高区神道口小学,感觉学校虽然小,但非常温馨、雅致、细腻、美丽。

今天我想谈一下读书与教师成长,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当今社会上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之心蔓延,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最有文化的校园这一片土壤,也沾染了这样一种风气。另外,作为一个校园,它应当是文化的沃土,文化的沃土离不开读书,但是就在这片文化沃土之上,读书也是渐行渐远。

因此,我想从这个角度和我们在座的老师进行交流。下面,我将从十个方面谈一下。

一、生存必需。

我之所以说读书是我们的生存的必需,正像我们人需要吃饭、休息等等一样,这是必需的事情。

一、授业解惑---文不在兹

唐朝的大散文家韩愈曾经说过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人们对“传道授业解惑”的理解仅仅说是传授道理,解除疑惑,传授道业。

这还不在它的真正的内涵方面,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传道”更应该在完善人格方面;“授业解惑”也不但但是一般的授业和解除疑惑,它是带有一种文化升值的文化成长。因此,我们应当授业解惑;而授业解惑,就应当拥有文化。

大家知道,孔子在14年周游列国时“畏于匡”,就是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了。但是孔子却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周文王已经死了,文化难道不在我孔子这里吗?他又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如果老天要想把这个文化毁掉了,那么到我这里也就完了。“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如果上天不想毁灭这个文化的话,匡人对我是没有办法的。

在这种情况下,孔子说他是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实际上作为老师来说,他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文化的代言人,是文化的传播者。既然是文化的传播者,就应当拥有文化。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文化呢?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我认为还是读书。从书中我们才能真正地汲取文化营养,才真正地像孔子所说的:

“文不在兹乎?”难道不在我这里吗?同时,学生认为老师更是文化的代言人。

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看老师,是一个文化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拥有文化、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完善人格---君子求诸己

我们老师不仅仅应该是拥有文化者和智慧者,同时还应当是拥有道德人格者,是道德完善者。完善**经由什么途径呢?我想有很多途径,读书便是其一。

就说我刚才说的孔子吧。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所以能够治天下,就像后来包括江总书记说的“以德治国”这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道理在。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在《论语》当中,他把学习定位定在哪个方面呢?他不单单是学习文化知识,如果从学习文化知识这个层面来说,当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孔子所说的学习更多的是在道德思想方面。他在谈“学”的时候,是怎么对学习来诠释的呢。

他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也就是说,君子吃饭未必太好,太饱,居住也未必太好,但是你要认认真真做事,同时你要像比较有道德的高尚的人看齐。

这样呢,孔子说才算是好学。当时鲁哀公曾经问过孔子一句话:“**孰为好学?

”孔子回答是这样的,“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为好学者也。”他说有个徒弟叫颜回的非常好学,他的标准是什么,只有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不把自己的怒气迁怒到别人的身上,不犯同样的第二次错误,这就是好学。

这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学习完全在两个层面上。就是孔子所说的“学”很多在思想道德层面上。因此,如果我们学圣贤之书,和圣人进行对话的时候,我们也会提升自己的的道德修养。

我们在读名著的时候也有这样一种感觉。比如读夏洛特·勃良特的《简爱》,我们从中充分感受到了简爱的那种善良、质朴、坚韧,远远比受上十天,八天的空洞的思想教育要起作用的多。因此说,从读书中来完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既是文化拥有者,又是道德完善者,读书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

三、生也有涯---逝者如斯夫

宇宙浩渺无际,作为地球在整个宇宙当中又是小之又小;作为人来说在整个的宇宙当中,那真是沧海之一粟;而人的生命在整个历史长河当中,简直是短暂的一瞬。在这样情况下,我们怎样能再不学习?因为“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时间就如此地流逝了。

所以,我们要通过读书,特别是读一些高层次的书,来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品位。有了思想文化品位,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才能被我们的学生所认可。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存必需。

但是读书的时候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今社会我们面对的信息载体,可以说比我们十年,二十年前有个很大变化,大家想一下,我们现在不仅有报刊,有图书,而且还有了电影、电视,网络,还有了更多的传媒这方面的一种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但是呢,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有可能说取法在下,大家想一下当今的那种三流的小报,包括没有价值的武打和色情的那种**,我们读了以后究竟能提高多少文化品位呢?我想不仅不能提高,而且会对你的文化产生一种负面效应,所以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当中,我觉得应该有舍有得,我们舍弃的是那种低层次的文化,我们所摄取的是那种高层次的文化,这种高层次的文化,我想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对我们心灵的震撼,因此呢,我一直主张我们读书要有选择,一定要读最高层次的书,因为度最高层次的书可以以一当十,就你读一本,二十本甚至更多的,它不一定达到这种层次,我们的生命只有几十年,最多一百来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的生命无法拉长,但是一旦拥有知识拥有文化后,我们自己拉长了生命。

大家知道,当今是wto时代,我们说与狼共舞,但是与狼共舞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在这种与狼共舞当中稳操胜券,这样呢,就得拥有文化,拥有知识,所以,我们一定在我们为师阶段,当老师这个阶段,就认真的读圣贤之书,经典之作,因为我们如果读一般的知识作品,我们获取的知识太有限,孔子有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如果现在仅仅是看到目前我能够胜任教师工作,实际上晚上十年,八年,乃至于更短的时间内,就很难能够真正的胜任这个工作。

二、取法乎上。

为什么说“取法乎上”,因为古人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我们就如果取法乎上,才能得中,取法乎中,就能得下。

一、鱼龙混杂---有舍有得

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我想必须取法乎上。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当今我们面对的信息载体,可以说比我们十年,二十年前有个很大变化。大家想一下,现在不仅有报刊,有图书,而且还有了电影、电视,网络,还有了更多的传媒等方面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那么,我们有可能摄取的是最差最不好的信息或者知识。

二、一以当十---拉长生命

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是取法乎上,才得乎其中。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一般的小报的话,你即便是读上终生,因为它本身就在下层次上,你也就是在下下层次上徘徊。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用一天的所得,抵得上十天甚至更多天的阅读。

这种高效率的阅读,其作用就是拉长了你的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关注自己的生命实体有多长的问题,但是你真的生命价值、文化价值的大小是大不一样的,我们要拉长的是一种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看,“取法乎上”的阅读,就能够一以当十。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以外的文学书、美学书、经济书方面的等都要读。

如果说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的话,我们不从整个文化来窥观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一种彷徨状态,所以要读各种高层次的书。

三、与狼共舞---远虑无忧

中国的入世,有人称之为“狼来了”,这形象的比喻揭示出我们的生存状态是处于与狼共舞的时代。当今是wto时代,我们说与狼共舞,而与狼共舞就应当在与狼共舞当中稳操胜券。这样呢,就得拥有文化,拥有知识。

所以,我们一定在为师阶段,就认真的读圣贤之书,经典之作。因为我们如果读一般的知识作品,我们获取的知识太有限。孔子有一句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如果现在仅仅是看到目前我能够胜任教师工作,晚上十年,八年,乃至于更短的时间内,就很难能够真正的胜任这个工作。

三、诵读有方。

我强调取法乎上地读书,但是读书怎么读,我是这样考虑的,既有诵,又有读,就是既有背诵,又有阅读。

一、中国经典诵读结合

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很有道理的。“读”也好,“诵”也好,其中都大有学问可讲。

我认为中国的经典应该“诵”“读”结合。有人说,我们已经成了教师,背诵对于我们,还有多大的价值?其实不然,为什么呢?

这种古代的,甚至被大家认为没有价值的学习办法,乃是当今我们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办法之一。大家想一下,我们的古人,从开始上学的时候就在摇头晃脑地进行背诵,我们对此进行了鞭挞甚至批判,但是孰不知,他们在最幼小的时候进行背诵,却是给他提供了整个文化成长的奠基工程。这太重要了。

另外一点呢,大家不知道有没有感觉,我们对一些经典的作品,在看了一遍,两遍,三遍乃至更多遍之后,未必能够知道他的要义,但是背诵之后,则是两个天地,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2023年到2023年,我在曲阜师范教文学与写作,我当时最深的感触是什么呢?我所在的曲阜师范和孔庙只有一墙之隔,在半分钟之内,就可以踏进孔庙。

孔子和他**在孔庙之中,特别是在杏坛之上讲学的情况,但如在耳畔回荡一般。于是我当时有一个考虑,如何来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何来学习体现其思想的《论语》呢?

于是便学习《论语》。但是看了一遍之后只是略有了解;再看了一遍之后,还是了解不深;乃至到了山东教育社工作之后,还是感觉对孔子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没有了解其真义。2023年,我就采取了一种最原始的办法,就是把《论语》当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起码百分之八十的内容进行背诵。

结果背诵之后,感觉孔子太博大精深了。大家知道,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办教师,第一个把学在官府转到学在私学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第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他和**及其他人的对话,形成了一部《论语》。

这部《论语》不仅仅涵盖了他的整个教育思想,而且开启了影响至今的中国儒家文化。而背诵完《论语》之后,我感觉孔子的哲学思想,已经开始驶入我心灵之中。

读书与教师成长

记宁城县特殊教育学校首届读书汇报会。为了倡导教师读书,引领教师真读书 真思考 真应用,让教师在读书中成长 发展和提高,让教师从读书中体会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加快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步伐,使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使学校成为书香型校园,学校于4月2日上午举行了教师首届读书报告会。本次活动,每个办公室选出两名教...

读书与教师成长

机电部赵爱兰。读书,拓展人的视野,启迪人的思维,增长人的智慧 读书,净化我们的感情,愉悦我们的精神,陶冶我们的性灵 读书,让我们工作更有激情,让我们的潜能得以挖掘,让我们超越自己 读书更能让我们教师遵循规律,科学施教,培育人才,传承文化。冰心说过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以孔孟,...

读书与教师成长

认识一个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同样认识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往往在认识别人的同时,会突然对自己有所认识,这其中有什么哲理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研究哲学的缘故吧。有两句话我一直抄写在我最珍爱的笔记本上,时常涵咏,感受至深。一句是 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 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 如果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