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原因

发布 2019-08-23 03:14:57 阅读 6512

4、我国产业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尚不合理,行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注重眼前利益。数量众多的企业分散经营,加之行业管理和协调力度不够,出口管理不够规范,最终导致反倾销案件的发生。例如苹果汁在早几年出口效益较好,各地纷纷设厂,结果由于大量出口使国外市场迅速饱和,最后在美国发生反倾销案件。

另外我国对外出口市场对于集中,对某一地区出口量大且急剧增加势必也对当地市场产生冲击,而成为反倾销的对象。如我国金属镁产品向欧盟出口,2023年不足100吨,2023年竟达11000吨,如此巨幅的出口量增长,也就难怪欧盟对其实施反倾销。

5、出口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的失误。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因而制定的国际营销战略往往失误。一是**竞争过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的营销战略,同行竞相压价,以低价求胜,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的印象。二是竞争手段单一,我国出口企业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对非**竞争手段重视不够。

三是缺乏宏观调控,一些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6、我国的外贸关系与环境不易牵制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

目前我国的国际**关系中单边交往仍较多,因而国外对我国进行反倾销时的顾虑就少,加上我国的《反倾销法》出台较迟、实施的力度又不够,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就更加有恃无恐。

国际原因:1、国外带有及其严重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导致反倾销案件的增加。

长期以来,国外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均采用“替代国”方法计算倾销幅度,这种方法往往导致我国没有倾销的产品被裁定存在高幅度倾销。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已取得实质性成就的今天,大多数国家仍然无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或继续将我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通过立法将我国视为“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同时规定严格标准,在某一具体案件中,只有我国企业符合这些标准后,才可以取消“替代国”方法的运用,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这些标准过于苛刻,也不具有科学性,我国企业也无法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结果依据“替代国”方法被课征高额反倾销税。这种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和做法不但使大量产品因为征税而退出当地市场,更严重的影响在于它客观上鼓励了进口国当地产业不断通过反倾销手段压制我国产品,从而导致案件数量高居不下。

2、wto遏制非关税措施的使用使反倾销的作用更加突出。

世贸组织成立后,传统的**保护做法,如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已经受到严格约束。这种情况下,作为世贸组织允许的用于保护国内产业的反倾销手段的使用频率势必大大提高。反倾销已经成为wto成员用以保护本国产业,抵制不公平竞争行为的最主要手段。

过去只有少数西方国家立有国内反倾销法,但现在反倾销立法已经普遍化、全球化。因此近年来各国纷纷以反倾销为法律**抵制不公平**,维护国内产业市场。更有甚者,有时达到滥用的程度,使反倾销变成**保护的工具。

(2)**自由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

在目前全世界经济普遍增速减缓的情况下,**保护成为了很好的转移国内社会矛盾的**。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加强,使区域内合作加强,区域壁垒加剧,因集团内各国经济水平发展不。

一、产业结构不同,其落后国家的中低档商品就刚好在集团中的发达国家找到市场,然而这些商品又正好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品。而由于反倾销简便易行,且又为国际**公约所允许,自然成为各国最常用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