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2023年上期

发布 2019-08-16 05:03:57 阅读 7369

二0一一年上期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永兴一中高一地理备课组范明湘。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期 5个班共有学生 275 人,其中男生 137 人,女生 138 人; 班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其中原班直升 274 人,休学 0 人,转学入班 1 人。上期期评成绩:

及格 274 人,占100 %,优秀 130 人,占 47.3 %,人平 72.6 分。

双基掌握情况:通过上期的教学努力,学生的双基有明显地夯实,表现在对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地理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地提高,但各班又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缺乏连贯性,进入人文地理的学习会措手不及,由此也影响了其它能力的形成。而相对于基础知识较好的同学来说,则在知识体系的归纳、能力的提升、插漏补缺、克服非智力因素影响方面有待加强。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本期的地理学习,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人地观,提高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的理解,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关心国家经济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及理论水平。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 100 %,优秀率达 50 %。

3)双基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基本地理概念,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并能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本质规律,形成知识体系 ,能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象系统分析问题,从中获得信息或进行**、图图转换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

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

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在学习中,应注意培养两项重要地理技能:一是通过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训练学生运用地理数据技能。二是培养地理调查的技能。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高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都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需要采用地理调查的方法,可以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调查的主题和内容有一定深度,以吸引学生深度参与。

第一单元课标及教材分析: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限制在比较简单的人口数量多少、人口增长快慢这些事实上,教学没有涉及到原理性的内容。

高中地理的学习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要求学生分辨两个概念,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或阈值),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人类如果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原因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是没有要求的。但在人口问题的学习中,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学习中,涉及了人口在不同地区间流动的问题。

高中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把对人口迁移现象的认识条理化,使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思考和看待人口迁移现象。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地区,为什么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

例如,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青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

第二单元课标及教材分析: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标准”有三个要求:

一是学生要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所谓“分析”,是指在城市分布图上,指出城市分布的情况,并归纳出城市分布的特点。

二是解释这种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过程主要是由时间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的变化。学习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的重心是怎样逐渐向城市移动的。

城市化是个历史进程,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经验中很难感受到城市化过程,所以“标准”要求学生运用资料进行概括,建议教学从运用实际资料入手。

在能够运用资料概括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基础上,学生还要会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使教学最终归结在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上。

第三单元课标及教材分析:理解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高中阶段主要是从地理原理上让学生理解世界上有哪些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这些工农业地域类型是怎么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对地理环境有些什么影响。

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学习哪些、学习多少个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只要能满足学生对比较常见的工农业地域类型和形成条件有所把握即可。第二节讲授时,有几点应注意:一是传统农业的概念已有较大变化,比如“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二是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合理选择;三是关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需要教师合理补充、取舍;四是本节的**以景观图为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即可。

第三节工业转移和工业集聚有三层含义:一是转移和集聚的起因,主要是区域内资源供给、劳动力素质、平均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等,导致工业布局明显的趋向性;二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三是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对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第四节在教学中除了讲授教材内容外,可适当补充一些高速公路、铁路干线等方面的材料,以适应布局的变化。

并可要求学生对家乡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实地调查,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内在关系。

第四单元课标及教材分析: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教学基本策略:1.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注重案例的选择与分析),2.关注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教学。

(落实知识与技能),3.关注现实,从地理视角分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实例。(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操作层面上:

1.做好“减法与加法” “减法” —提炼本章的主干核心知识。基本概念 :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 :

环境问题形成机制、可持续发展内涵(原则)与主要途径;“加法” —联系实际,增加典型案例。基本概念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容量、环境自净能力等2.处理好“**活动”需达到的目标。

3.关注“细节”,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四者之间的联系,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4.关注“现实”,适度拓展。

四、教研教改自学活动及主要措施:

1、教研课题:《**新课改条件下的地理教学》

2、参与集体备课 6 次,相互听课 20 节,上公开课 1 节。

3、接受老老师指导,帮助新老师提高教学水平或与同组其他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课外辅导、学习计划。

2)、以《教材》和《三维设计》为主要素材,坚持集体备课,精心编写教案。每周定期集体备课两次,时间分别是周五晚和周二下午。一备目标;二备知识体系;三备知识点定位;四备精选试题习题。

由一人主备二人审核。强调集体备课后的再备课,交流每周的教学情况、周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3)、课堂教学目标突出。每位老师精心策划,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三基四能的考查,作为高一教学,应该将之贯穿始终。

4)、精选试题,与高考接轨。精心组织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变、迁移能力。

通过练习的批改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

五、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安排表:

教研组长审批意见签名时间

教务处审批意见签名时间

教研组长期末复查意见签名时间。

高一地理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按照学校新学期的 工作计划,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工作。高一 地理教学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自然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高一地理教...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计划

北闸中学高云国。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 教学基本情况。高一年级应该有四个班级,有两位老师任教,其中我执教三个班。本学期高一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 一 鲁教版 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三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