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知识要点

发布 2019-08-15 17:08:57 阅读 3821

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试题150题。

1.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向安监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和可行的原则,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评价服务。

3.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效果,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等情况做出综合评价。

4.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有害性、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等情况进行**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

6.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等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

7.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8.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循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9.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10.职业病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方针。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23年10月27日通过,2023年5月1日实施,2023年12月31日修订。

12.职业病危害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有①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②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③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④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13.未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认可擅自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①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②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③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或开除的处分。

1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一般分“准备、实施、报告编制”三个阶段。

15.检查表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类比法只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卫生调查法主要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现场调查和类比调查;工程分析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等内容的分析;检测检验法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可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及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的评估。

16.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17.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选用应遵循“优先顺序、综合治理和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及符合国家、地方、行业有关标准与设计规定”的原则。

18.生产区宜选择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19.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大于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需要自然通风时,进气窗下端一般不宜小于4m; 若小于4m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20.“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包括试运行)。

2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监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22.送风口和排风口的相互位置是“下送上排、上送下排、上送上排”三种形式;上送上排的方式应少用。

23.气体净化法有“燃烧、冷凝、吸收、吸附”四种方法。

24.排风罩的设计应做到“密、近、通、顺、便”五个字。

25.新风量:是指从室外引入室内的新鲜空气,区别于室内回风。夏季新风量的标准不得少于总风量的10-15%.一般采用。30m3/h.人。

26.试描述车间卫生特征为2级的工业企业,浴室内盥洗器的设置原则及更/存衣室的设置原则?

答: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进行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2级车间卫生特征应设浴室,浴室可由:更衣间、洗浴间、和管理间组成。浴室内一般按4~6个淋浴器设一具盥洗器;淋浴器的数量,可根据设计计算人数(每个淋浴器为6人)(需每天洗浴的炎热地区,每个淋浴使用人数可适当减少),但女浴室不得设浴池;2级车间卫生特征的更/存衣室,便服、工作服室可按照同室分柜存放的原则设计,以避免工作服污染便服;车间内应设盥洗室或盥洗设备;接触油污的车间,应供给热水;2级车间每个水龙头应按20~30人数使用;盥洗设施宜分区集中设置;厂房内的盥洗室应做好地面排水,厂房外的盥洗设施还宜设置雨篷并应防冻。

27.现场采样点的选择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作班内毒物浓度最高的、且劳动者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作为采样点。毒物的浓度较均匀时,采样点之间相距一般可取3-6米。

28. wbgt指数:是用来评价高温车间气象条件的环境(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热强度的一个经验指数,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湿度和辐射四个因素。

29.职业病: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0.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31.职业病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中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32.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轻微危害、一般危害、严重危害三类。

33.职业危害:指从业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各种损害。

34.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35.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36.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寄托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37.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

38.作业场所:指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的所有地点,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场所。

39.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

40.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量。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最高容许浓度(mac)三类;物理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限值。

41.寒冷环境:指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负荷联合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更多的散热,导致人体发生冷应激反应的环境状态。

42.噪声:一切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其他危害的声响。

43.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44.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

45.男厕所:劳动定员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25人设1个蹲位,>100人的工作场所每增50人增设1个蹲位;女厕所:

劳动女定员数<100人的工作场所可按15人设1-2个蹲位,>100人的工作场所每增30人增设1个蹲位。

46.生产或使用剧用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47.呼吸性粉尘: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u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um粉尘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为呼尘。

48.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告知卡》;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

49.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应急撤离通道设置紧急出口提示标识;在泄险区启用时设置“禁止入内”、“禁止停留”警示标识,并加注必要的警示句。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或维修、检修存在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禁止启动”、“禁止入内”,可加注必要的警示句。

50.警示线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种。红色警示线设在紧邻事故危害源周边,将危害源与其他的区域分隔开来,限佩戴相应防护用具的专业人员可以进入此区域;黄色警示线设在危害区域的周边,其内外分危害区和洁净区,此区域内的人员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出入此区域的人员必须进行洗消处理;绿色警示线设在救援区域的周边,将救援人员与公众隔离开来。

5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传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

按时间分布分为连续声和间断声;按波动分为稳态噪声〔波动<3db(a)〕和非稳态噪声〔波动≥3db(a)〕。

52.脉冲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

53.微波:频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范围内电磁波,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

54.剂量-效应关系:接触剂量的大小与其产生的健康效应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55.剂量-反应关系:接触量与人群特定健康效应的出现频率之间的关系。

56.物理因素所致的职业病有: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听力损伤(噪声所致)、电离辐射所致的疾病。

57.气溶胶:飘浮在空气的粉尘、烟、雾的统称。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滴。烟: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um的固体微粒。粉尘: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10um的固体微粒。

58.温热环境:车间气温达35℃以上,相对温度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达30℃以上,相对温度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时,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

安全评价与职业卫生评价的区别

企业依据 安全生产法 和 职业病防治法 在各不同阶段依法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以保证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本文将从评价依据 评价流程 评价内容 工程分析 评价方法 对策措施等方面对职业病危害评价进行分析。一 评价依据。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各种法律 法规 标准 规范以及企业提供的各...

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019

职业卫生监测是以保护职业人群健康为目的卫生检测,其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控制职业危害,防止过度接触,保证和促进职业人群健康的重要 前期预防 措施,本文结合 5gbz1 2002职业卫生标准 和 5gbz2 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的颁布,回顾国际职业接触限值的历史及我国职业卫生标准的发展历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