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道安心法门净慧

发布 2019-08-09 18:26:17 阅读 9921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讲记。

净慧老和尚。

四祖道场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四祖其人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祖师。能够在祖师座下、双峰山前,能够在古老的禅宗祖庭,一起用功办道,因缘很难得。这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而是在无量无边恒河沙数诸佛前种诸善根,才能有此一会。

所以恳切希望各位,不要小看此一会,不要辜负此一会,不要空过此一会,一定要在这二七一十四天当中,在生死份上讨个分晓,使自己的生命有一个新的开始。

四祖当年在此开创道场,聚众五百多人,耕田博饭,以疗饥疮,然后一心打坐参禅。四祖说,只管坐禅,不要说话,也不要看经,不要打妄想,只要守一不移。守的什么“一”呢?

“系念一佛,随佛方所,端身正坐。即此念佛心便是佛。”不要向心外求佛,求心就是求佛,即心是佛。

有人问四祖:还要不要求生西方呢?四祖说:

心净即佛土净,心净当下即佛土,不要求西方。”西方就在目前,西方就在当下,能够自己心地清净,十方国土悉皆清净。有一念心与佛相应,就能念念与佛相应。

能与一佛相应,就能与无量诸佛相应。无量诸佛共一法身,我此一念与诸佛共一法身,不需要向东向西。向东向西,就是在向外驰求,向外驰求与佛了不相关。

四祖的禅门,强调“诸佛心第一”,他是把“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作为修行的根本。

四祖是最早以系心念佛作为禅宗修行法门的倡导人,一直到五祖、六祖,也都在沿用这一法门。虽然六祖没有明显地叫人念佛,但是六祖经常讲“无念、无相、无住”这“三无”。怎样才能达到“三无”呢?

首先是“以无念为体”,如四祖所说,什么是无念呢?“即此念佛心,便是无念。”为什么呢?

一心念佛时,心心念念无有二念,无有二念之念便是无念。所以四祖禅法的特点就是念佛禅。在这次禅七法会中,我计划每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专门讲四祖的禅法。

在《楞伽师资记》里面,有一篇四祖禅的的资料,叫做《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我准备根据这篇资料介绍四祖的禅法。以四祖禅为契机,我们就能真正找到一个在今天的时空环境下落实修行的法门、落实生活禅的法门。

生活禅的要旨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四祖念佛禅的要旨是:

“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从理念到方法,生活禅与念佛禅可以相互融入,从而形成适应现代佛教学人修行的方便法门。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这篇文章,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敦煌发现的,记载这篇文章的《楞伽师资记》,是唐代净觉禅师写的一本传记,书中介绍了专门弘扬《楞伽经》的求那跋陀罗三藏等一共八代二十四位“楞伽师”的传承情况。由这个“楞伽师”的传承,形成了一个佛教宗派“楞伽宗”,实际上就是早期的中国禅宗。道信大师就是这本传记里边的一位祖师。

求那跋陀罗是《楞伽经》的译者,是一位很有影响的来华高僧。

《楞伽师资记》比较真实地保留了中国禅宗早期历史资料的原貌,是比较原始的佛教史料,所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受到日本铃木大拙等禅学大师的重视。国内佛教界对此书也有所重视,但是重视得不够。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以神秀大师为主的北宗禅,不是弘扬以六祖大师为主的南宗禅。

这一份历史资料,是在沉睡了一千年左右,最后才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的,是一个手抄本。当时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连同它一起发现的还很多的历史文献,有很多佛经写本。其中有一些还是孤本,比如说《楞伽师资记》。

现在任何一卷敦煌写经的卷子都价值连城。

敦煌写经被发现以后,兴起了一门“敦煌学”,专门研究敦煌卷子。《楞伽师资记》在敦煌卷子里面,大概有两三个写本。最早发现并研究《楞伽师资记》的,是中国大学问家胡适,胡适先生在禅宗研究方面有许多的成果。

近年来禅宗学术研究受到重视,和胡适先生在这方面的耕耘开拓分不开。日本的铃木大拙曾经托人向胡适借到《楞伽师资记》的写卷,就请一个朝鲜人抄写下来并将它出版。这一段缘起,在《楞伽师资记》的出版按语里有详细的说明。

从胡适先生发现《楞伽师资记》到现在,学术界有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在佛教界内部,除了台湾的圣严法师在他的《禅门修证要旨》上面有四祖大师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之外,我还没有见到佛教界有谁整理过这篇文章。改革开放以来,禅宗研究开始逐渐引起重视。2023年,四祖寺开过一次禅学研讨会,不少学者就这篇文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此后也就没听说有人来提倡了。

也就在同一年,我在上海玉佛寺做过一个禅学讲座,对四祖禅有一个简短的介绍。当时因为时间太短,六天时间每天只能讲一个题目,所以不可能详细介绍四祖禅法。现在我们有两周的时间专门来讲四祖禅,我想每天讲一个小题目,然后可以整理出来,借此弘扬四祖禅法。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的原因。

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禅师,承璨禅师后。其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萨戒法》一本,及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为有缘根熟者说。璨禅师就是三祖僧璨,信禅师就是道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

”这句话的份量非同一般。达摩禅传到了***祖师道信禅师的时候,再一次把禅宗的大门打开,发扬光大,使禅宗这一法在中国得到广泛弘扬。因为在四祖以前,禅宗在中国一直被佛教界当作异端来对待,初祖、二祖都受到过来自教内的“存见之流”的**。

经过初祖到四祖一代一代的不懈努力,到了四祖,禅宗才逐渐为中国佛教界所认可。当时到四祖大师这里来参学的人很多,天下学禅的人都把双峰山的道信禅师作为最权威的禅修老师。

道信大师有两本著作,一本是《菩萨戒法》,一本是《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这两本书都是“为有缘根熟者者说”。根器没有成熟的人,法不当机,说了作用不大。

“诸佛心第一”包括哪些内容呢?四祖引用《大品般若经》的话说:

大品经》云:无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无所念?即念佛心,名无所念。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这一段话把“诸佛心第一”的要**释得非常明白。诸佛心是什么呢?诸佛心就是无所念,念佛心就是无念。

什么是无念呢?即念佛心名为无念。无念不是什么都不念。

无念是只有一念,没有第二念。无念是无能无所,非有非无。不要把无念和有念对立起来,以为有念的反面是无念。

如果有念的反面是无念,那还是有念。这里所讲的无念,是“即念佛心名为无念”。念佛的这一念心达到清净无染、无能无所的地步,当下就是无念。

四祖进一步讲到:“离心无别有佛”,离开心就没有佛;“离佛无别有心”,离开佛也就没有心。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成佛是由这颗心来成,所以“离心无别有佛,离佛无别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四祖大师在这里把佛法的要义和盘托出,把佛法修行的宗旨、过程和要点讲得非常透彻,深刻地揭示了心与佛的一致性、统一性、无二性。

禅宗是心地法门。四祖禅法的特点,就是以念佛法门使我们的心有所依托,从而使我们的烦恼能够在念佛的过程中逐步消融。各位在思想上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四祖大师所提倡的念佛禅和净土法门所说的念佛是有区别的。今天净土法门所提倡的念佛,是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四祖大师提倡的念佛禅,最后是要达到无念。既然是无念,就无所谓求东求西。

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四祖大师的念佛禅,是以念佛作为调心、摄心的方法,然后达到心佛不二的境界,最后连念佛的这一念也没有,也就是无念的境界。

文殊说般若经》云: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

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

“诸佛心第一”是四祖禅法的见地,《文殊所说般若经》中的“一行三昧”是四祖禅法的实践功夫。“一行三昧”是什么呢?“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法界一切法皆是一相,即一实相。法界一切法,一法之所印,所谓涅槃佛性。一切法皆因缘生灭,缘生性空。

没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以我们当下一念心系缘法界,直见空性一切法因缘所生,其性本空。当下一念心完全安住在诸法缘起性空的境界上,不起分别,进入正定,即为一行三昧。

一行无二行,直至心不二。修一行三昧先要学般若,要如说修学。因为般若性空的道理,就是**界一切法因缘所生,然后又要专心致志系心一佛。

认识到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我们的心不一定就能安定下来。我们的心还是在妄想纷飞,那怎么办?这就要找一个方法,使心能够安住在一个境界上,做到心一境性,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所以就要系心一佛,然后专称名字,念念相续,能够使当下一念心安住在一佛号上,就能见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诸佛。因为无量诸佛同一法身,能见一佛就能见一切佛,如此就能够入一行三昧,具无量功德。所谓一行就是一种专一无二的修行方法。

四祖的念佛禅,见地透彻,方法简易,但是实修起来,难度很大,并非一蹴而就。希望各位道友善用其心,认真体会。

四祖大师的念佛禅,既有圆融的理论体系,也有可供操作的实践方法;既有见地方面的内容,又有功夫方面的内容。依此修行,一定会有所成就。

四祖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是“为有缘根熟者说”,是为有缘的人、根基成熟了的人说此法门。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要求太高了,恐怕我没有份吧?

”其实缘也好,根也好,都有一个培养、培植的过程,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没有缘可以结缘,根没有熟可以通过修行善法使它尽快成熟。所以我经常提倡,修学佛法的人要“广结人缘、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广结佛缘”。

结缘就有缘,每个人对此法门都有缘。因为你有人缘、善缘、法缘、佛缘,所以能够来到四祖道场参加这次禅七法会,听到这个殊胜的法门,这就说明你的善根成熟了,能够修此法门。

人们往往说修禅宗很危险,要上根利智。那么请问:修哪个法门不危险?

修哪个法门不要善根利智?所谓“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今已生,佛法难闻今已闻”,那就算是有善根,就算是上根利智。千万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根机浅。

“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他人行处行。”每个人只要有这样的志向,就是上根利智。所以说有志者事竟成,立大志就能成大器。

修行的最终目标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向最高的目标看齐,向最高的目标去努力,这样就会事半功倍。善根或者根机从本质上来说,人人平等,没有高下之分。正像六祖所说的:

“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没有南北,獦獠身与和尚身虽然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要知此事没有僧俗之别、男女之分,不存在谁的善根深、谁的缘分好,就看我们能不能下大决心、立大志向,有冲天大志,就能展翅高飞。有修行的决心,有突破的志向,就能一超直入如来地。

见地上讲是如此,落实到功夫上,还是要踏踏实实去做,一丁点毛病都不要放过。有学人问赵州和尚:“老和尚啊!

你一百多岁了,还有几颗牙呢?” 赵州和尚说:“我只有一颗牙齿。

”学人说:“那您吃饭怎么办呢?”赵州和尚说:

“我粒粒咬着。”一颗牙齿,每一粒米到口里他都能咬着。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说的功夫上的话。就是说他的功夫已经很纯熟了,但是在保任的过程中,他还是一点也不放过,“粒粒咬着”,没有一念杂念,没有一念是心有二用,念念无二,念念无念,念念无求,灵明独照,与佛境界无二无别。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每一粒米都不放过,粒粒咬着,那是什么境界?

那就是一心不乱,那就是一心专注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