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对家庭教育的重要启示

发布 2019-07-31 12:51:37 阅读 8561

故事一。

不要轻易给予孩子,那是不尊重孩子。

卢旺达的贫寒场面可能对于一般人只能想象,中国的义工下了卡车以后,看到一位瘦骨嶙峋,衣不蔽体的黑人男孩朝他们跑来,于是动了怜悯之心,转身就去拿了车上的物品向小男孩走去。美国义工大声呵斥并阻止了这种行为。与中国义工不同,美国义工鼓励当地的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救济物品,避免让他们以为贫穷可以成为不劳而获的谋生手段,因而更加贫穷。

启示】家庭教育也像美国义工给卢旺达的贫穷孩子发救济一样,那些东西即便是免费给他们的,也要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得到,而不是轻易地给予。有的家长在孩子还没上大学时就把孩子买房子的钱给准备好了,然后又说孩子没有上进心。你连房子这样的大件都给孩子准备好了,孩子还需要上进心做什么啊?!

故事二。静”下来才会有“结果”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他的生意非常好,每天地上都堆满了锯末。一天晚上,这个木匠不小心把手表带甩断了,手表就掉在地上的刨花堆里了。于是大家伙都打着灯笼帮忙找手表。

可是怎么找也找不着。过了一会儿,他的小儿子跑过来说找到了手表。木匠非常惊讶,小孩说:

“你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在院子玩。没人干活了,这院子里静下来了。我忽然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我顺着声音找过去,一扒拉就找到手表了。

”启示】一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赶鸭子上架的攀比、不动脑筋的盲从……这些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就像找手表的那个孩子,会动“脑筋”,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故事三。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错过便不再有。

1920年10月,一位印度传教士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大的约8岁,取名卡玛拉,小的1岁左右,取名阿玛拉。这两个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行为都不似人类,而是跟狼的习性很像。

当她们被带进孤儿院后,阿玛拉在学习人类的行为习惯时,发展明显要比卡玛拉要快,不论是语言习得还是习惯养成,都更有优势。

启示】印度两个狼孩的故事说明——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特性,错过这个季节就很难补救与改善了。孩子更是这样,3-12岁是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最好季节,这个时期的好习惯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如果让孩子在早期把德、智、体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养成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以后对孩子所费的工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还会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