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观后感

发布 2019-07-20 00:23:37 阅读 3272

《心灵捕手》观后感。

影片最开始是威尔在**橄榄球比赛时遇到了他的幼儿园同学卡米恩,他说:“他幼稚园时把我揍得好惨。”接下来他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开车路过时再次见到了卡米恩,他当即就下车把卡米恩揍了个半死。

首先我觉得第一点需要分析的是:一般来讲,我们都对幼儿园时的记忆非常模糊,很少有比较细节的记忆。再进一步说,就算和同学有过过节,时隔十几年后也很少有人会有威尔那么大的反应。

但威尔却一下子就能说出卡米恩的名字,告诉同伴们卡米恩对他的“暴行”,并且要将那人“置之死地而后快”。他这么“记仇”说明这件事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当然这结合威尔孤儿的身世是不难理解的,没有父母亲保护的威尔小时候一定受了不少同龄人的欺负,所以我觉得他的行为不止是针对卡米恩个人的报复,还是一种对他童年所遭受的苦难的宣泄。

其次我觉得由这个片段可以看出威尔是有暴力行为倾向的,因为可以看出他在揍卡米恩时表现出一种非常“享受”的感觉。里克·m·加德纳在 《日常生活心理学》一书中分析了与攻击行为相关的一些因素,结合威尔的情况分析,我觉得影响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本能倾向。加德纳陈述了弗洛伊德的观点:

所有的人生来就具有攻击的本能,这种冲动与性冲动一样,在个性形成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威尔作为一个年轻的成年男性,这种本能就更容易爆发出来。

2.学习。加德纳说:

“虽然生物学因素在攻击性上有某种作用,多数心理学家相信学习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威尔小时候经常受到他养父的毒打或亲眼目睹家庭暴力的发生,这种“榜样”的作用当然不言而喻。不管威尔无意还是有意,他都会学习到一些暴力的行为方式。

二还有一个想分析的地方是威尔处理和他女朋友的关系时的做法。

首先是他跟西恩教授的对话:

这女孩很漂亮,聪明风趣,她跟我以前认识的女生不一样。”

那就打给她,罗密欧。” 让自己发现她没那么聪明吗?”

很无聊吗?” 这女孩现在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或许是你不想破坏你的完美,我觉得那是极好的哲学,这样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任何人。”

然后是威尔分手前和女友的对话:

你会希望你没说过这些话,但这是无法收回的事,于是我跟不爱我的人困在加州,她却希望一切能收回。

你不怕什么?你活在没人挑战的世界里,你怕要做改变你的事情。”

别告诉我,我的世界怎么样。你只是想跟低下阶层搞一下,然后到史丹佛,你会嫁给有钱的混蛋,跟其他富家女说你到过贫民窟。”

这一段让我联想到了课上讲到的婴儿期孩子和父母建立的关系中的“反抗型依恋”。简介中说:“这样的宝宝今后不论在发展友谊还是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都会体验到更多的焦虑、不安全感以及情感需要的冲突。

尤其到了青年发育期阶段,由于自我认同的需要,这种焦虑的体验更为深刻。他们一方面渴望通过和同伴的交往确立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十分担心这种友好亲密的关系能否持久,甚至有时候,他们又会回避这种亲密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情上的拒绝。在这种渴望和焦虑之间的徘徊,使得这时期的青少年情绪极为不稳定,而且外在行为也往往不能一致,从而引发很多问题。

”威尔从小就没有父母,这一情况首先就奠定了威尔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在成长过程中,他没有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没有人给予他无私的关怀和慈爱。他过的是一种无所依凭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地更换领养家庭的经历让他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一种疑惑和焦虑,他不知道下一刻自己会经历怎样的痛苦,会不会再次被人抛弃。

他声嘶力竭地向女友怒吼“别耍我,别他妈的耍我”其实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已经受够了被人无情抛弃的苦楚,害怕再一次忍受失去的伤痛。所以他不去找那个女孩,是因为他不想在进一步的交往中破坏自己的完美,不想在付出更多的感情之后遭到厌弃,那样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这和影片中西恩教授的分析是相契合的:

他为何躲避?为何不信任人?因为他被应该爱他的人遗弃。”

他在别人离开之前先赶人走。那是防卫心理,好吗?他因此孤独了20年。”

是不是威尔有“依附情结”?害怕被遗弃?”

那是我跟斯凯拉尔分手的原因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会担心暴露自己的缺点而惹人反感,所以有人选择了虚伪与掩饰,有人像威尔一样选择了逃避和抗拒。我很欣赏西恩教授的这一番话:“我太太一紧张就放屁,她有各种奇妙的小特质。

你知道,她睡觉会放屁……像那样的小事很奇妙,那是我最想念的事,这些小特质让她成为我太太。她也知道我所有的小瑕疵,人们称之为不完美。其实不然,那才是好东西。

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世界……你并不完美,我不吊你胃口,你认识的女生也不完美。问题是你们是否完美地合适。亲密关系就是这么回事,你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事,但发掘的方法就是去尝试。

”他想告诉威尔的道理是:其实每个人都是凡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但我们要学会悦纳自我,包容他人。悦纳自我,是在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后不懊丧、不掩饰,而是积极地去作出改进、不断完善自我;包容他人,是在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后不苛责、不厌弃,而是以宽容的心接纳他的小瑕疵。

我还想起一句很类似的话:朋友就是在看穿了我们之后还喜欢我们的人。有时候我们的缺点也正是其他人喜欢我们的地方,试想如果一个人由不善言辞而变得油腔滑调、表里不一,应该是不会为他的朋友们所接受的。

西恩用这些平易简单却隽永的哲理鼓励威尔勇敢地去尝试,做一个真实坦率的自己,去积极追寻自己的真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片中还有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也值得**,那就是被称为“数学之神”的兰博教授。其中他和西恩的一段对话:

他还有些问题。” 他有什么问题?当工友或坐牢会比较好吗?

跟一群智障在一起会比较好吗别让他认为放弃没关系或失败没关系,绝对有关系。如果你是气我成功我不会因为成功向你赔不是,你气我做到你本来能做到的事。你扪心自问你要威尔有那种感受?

你要他感觉像失败者?”

你这个自大狂,我不去同学会的原因是因为受不了你的眼神,那种屈尊难堪的眼神。你认为我失败,我有自知之明。我为自己感到骄傲。

那是自觉的选择,我没搞砸。你和你朋友认为我很可怜,你和你那些狗屁课程,你老是提自己的菲尔德奖章……你怎么还是这么怕失败?”

你是嫉妒我有奖章吗?天哪,我回家拿给你送给你好了。”

拜托不要,把奖章塞进你妈的**里,因为我不在乎你的奖章。因为我在你还没当上数学之神以前,就认识你了。早在你满脸青春痘、思乡……不知要尿在床的那一头的时候。”

是,你过去现在都比我聪明,你人生变成这样别怪我。”

我没怪你,这跟你无关。你这数学混球,是关于那孩子,他是好孩子,我不会看着你……像现在糟蹋我般糟蹋他,让他也感觉是失败者。他不会失败,你如果逼他……”

我能有今天成就是逼出来的。”

他不是你,你听懂没?”

我觉得兰博教授其实也是有点心理问题的。而他的心理问题是比较普遍和常见的,即“尖子生”心理问题。第一点表现是他太自大,不是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而总是觉得自己更胜一筹,高人一等。

他把威尔的朋友们称为“智障”,他断言西恩的人生是失败的,他觉得西恩嫉妒他得了菲尔德奖章,嫉妒他的成功。第二点表现在他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强迫他人服从他的意志。他对威尔有很强的控制欲,他要求威尔参加他安排的面试,去做他安排的工作,强迫威尔按照他给的方向走下去,当威尔不愿意照办的时候,他会选择把威尔重新送进监狱。

第三点表现是他的焦虑感。他总是不断地提到自己的菲尔德奖章,他异常地惧怕失败,而且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威尔把写了数学难题的纸张点着的时候,他立刻扑了上去,跪倒在地,拼命地把火吹灭。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他的行为有点病态,既可悲又可怜,想用“知识的奴隶”来概括他这一点,为了成功,他可以什么都不顾,包括放弃他的尊严,放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他心理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他对成功的定义太过单一,其实这是当今社会的通病,他认为西恩没有取得像他一样的成就很窝囊,而且从他给威尔安排的工作也可以看出来他的价值取向,不是去大公司赚大钱,就是去军方“报效国家”。但是我觉得西恩和威尔的观念才是比较合理的。

西恩说自己的选择是“自觉的选择”,就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所谓的“失败者”,相反他为自己感到骄傲,这种不卑不亢很让人钦佩。而威尔则思维比较特别,他觉得自己去为军方工作,其实是一种罪恶,是间接地“杀人越货”,我觉得他能跳出一般人所认为的高尚或成功的概念,对人生对社会有所洞见,也是值得称道的。其次,兰博教授具有的焦虑和不安,是来自他自己或周围社会给他的巨大压力,他说“我能有今天成就是逼出来的”正体现了这种状况,在《优秀生心理问题**》一文中,作者引用了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

“当环境赋予某个人特殊意义的时候,这个人就必须按照这个方向努力,并按照这种要求压抑自己的个性,约束自己的行为,服从环境的安排。”所以兰博教授被社会赋予了“数学之神”的意义之后,就主动或被动地去给自己加压,强迫自己去为一个又一个数学难题而拼命,而且非常患得患失,深深惧怕自己会失败,就这样一步步地压抑和扭曲了自己的人性。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麦特戴蒙饰)却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数学教授在找不到真正的解题之后,又下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

原来这个可能是下一世纪的爱因斯坦的年轻人叫威尔杭特,他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最后经过数学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才让他免受牢狱之灾。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用尽方法希望他打开心结,但是许多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转导的心理学家,却都被这个毛头小伙子洞悉心理反被威尔羞辱,纷纷宣告威尔已「无药可救」。

数学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罗宾威廉斯饰),希望他来开导这个前途汲汲可危的年轻人。《心灵捕手》整部影片基本上是由生活化演技和励志感人的剧本所主导的好莱坞优质电影,导演手法流畅,煽情得宜,深深掳获一般观众的心灵;却缺乏对社会僵化价值的批判。首先,在麦特和班这二位洋溢人情味的剧本里,隐隐流泄出「天才崇拜」的情结。

剧中人物的思绪随着天才威尔情绪起伏在摆荡,因为他拥有我们一般凡人所没有的「天赋」,背负所有人的人生期待,必须去实现而不应被埋没。诚如他的好友查克所言:「我每天都开车来接你,然后我们一起上工,一起嬉*。

但是,你知道我一天最快乐时候是什么嘛?是我敲你大门的前十秒钟,因为我会告诉自己,也许你已经不在了,就这么走了。」果然,威尔走了,另创新的天地。

但是,却留下像摩根这样的「智障」,经常面临「管理阶层重组」而失业,生理冲动时,只能躲在好友妈妈房间内看**并打手枪;亦留下像查克这样重感情但学历不高,只能认命地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更重要的是,留下大多数像汤姆这样「无从得知自己的天赋,因为找不到相信他们的老师,于是他们深信自己很笨」的平凡人,只能静默地为大师工作,并带有一丝欣羡与嫉妒的心情看着天才威尔尽情发挥。如此一来,每个人还是会从「镜中之我」(looking-glass self)看到别人屈尊难堪的眼神,即使是菲尔德奖牌的得主。因为,尚恩遗留二个问题未问威尔,这却是值得我们深切省思的问题:

我是谁?人生归宿为何?光只是「跟着心走」是不够的。

《心灵捕手》观后感

心灵捕手 观后感。抱着周末看三个电影的态度,心灵捕手成了这周我看的最后一个电影。怎么说呢,可能作为一个生活相对平静的普通人,无法体会到will的那种痛苦,自然也无法感受到他的感觉。如果不单单想把这个电影作为一个饭后谈资,那我就要回想,要思考。首先,这的确是一部好电影,虽然没那么强烈的震撼。但是无疑也...

孔子观后感

孔子 观后感。纷繁的世事,活着就是一次尽心的坚守 凋敝的礼制,存在就为殚精竭虑的扭转。你在那个时代,用你自己的理想为国家规划了美好的未来,为百姓的生计做着自己最好的推测,你也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孔子,在那个时代的烙印下,你挣脱时代强加在你身上的枷锁,以自己的微薄的力量渴望或是简单的幻...

《天河》观后感

观电影 天河 有感。世上本无路,走得多了,便就有了路。这路指的是陆地上的,当然也指人生路。但这路不仅存于地上,更现于天中,即天路。天路非实指天上有路,是特指穿越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京臧铁路,气势恢宏,造福于民,天下无双。如今,一条堪比 天路 的 天河 也即将全线贯通,这条特殊的河即指 南水北调 工程。...

《心术》观后感

心术 观后感。心术 观后感。看完 心术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视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任 希望 和爱,她们是对世界人类最重要的,也是对每个医务人员最好的诠释。冷漠是一种传染病。别人对你冷漠了,你心情不好,就把这种冷漠传播出去,这个社会就越来越冷。报复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感。真正的快感来自于 你有报...

后天观后感

后天是一部灾难题材的电影,在我看来,电影里表现的情感 亲情 爱情和友情也是让人为之动容的。亲情,电影里更多地体现了父子情。男主角为了实现自己给儿子的一个承诺,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在冰雪中长途跋涉,终于走到了图书馆救出了自己的儿子。爱情,年轻的男主角为了救得了败血病的心爱的人,冒着被冻...

弱点观后感

弱点 观后感。这学期上选修课也看了这么多部电影,印象较为深刻的就是 弱点 我记得当时一节课没放完,回来后又继续把它看完了,感触颇多。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大块头黑人 迈克尔 奥赫的高中转变,在自身努力和众多好心人帮助下成长长成一名学习优秀的橄榄球明星的故事。他的成功,离不开的收养他的母亲安妮的帮助。或许...

影片观后感

沪上风云 观后感。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非常荣幸地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学习和 沪上风云 影片,我对党的性质 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奋斗目标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使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 作为一名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首先必须有...

观后感格式

篇一 观后感格式。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 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 卖关子 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