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

发布 2024-05-23 07:45:22 阅读 7101

一、听写词语,回顾大意。

1、听写词语。

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拦腰循规蹈矩图案鲜为人知

提醒:注意写字的姿势。

课件出示词语。

对照大屏上的词语,自己批改,全对的,给自己打一个大大的五角星;有错的赶紧订正一遍。

齐读词语。2、回顾课文内容。

3、同学们,还记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课文讲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向我展示另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发现了苹果里的五角星)

二、动手操作,练说解读。

过渡:苹果里竟然能切出“五角星”,真是太有意思了!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苹果,谁来切切?

参考:如果学生竖着切:咦,苹果里怎么没有五角星呢?到底该怎么切呢?

如果学生横着切:哎,里面真有颗五角星呢!

1、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发现的啊?

2、课件出示三句话。

指三名学生读。

5、太奇怪了,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里的提示语里只有男孩的动作,咱们能不能把他的感受加到提示语里去,并读出这种感受。

课件出示:加了括号的三句话。

学生加,读。读得不好的话,老师指导,再让该生读。每一题可以叫两三个学生说读。

参考:第一句加:神秘、迫不及待。

第二句加:自信、自以为是。

第三句加:得意、兴奋、自豪、骄傲。

小结:小男孩十分自信的对我说,我却不以为然,结果苹果里真的有一颗五角星。

6、小男孩是怎样切苹果的呢?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

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

同学们,这里“通常的切法”指的是?学生答。(从顶部切到底部)

你们家平常是怎么切苹果的?(问两三个学生)

小男孩呢?提出疑问,讨论交流:

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呢?

参考:拦腰切没有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好看——看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

几个人分食苹果时,拦腰切不便于平均分配——因为公平,少了创新;

苹果的腰不像底部那么平,不好切——因为方便,少了发现;

看别人这样做,自己也这样做——因为习惯,少了思考;

出示课件)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小结:像这样,大多数人习惯这么做,我们也跟着这样做,这就叫 ?

三、感悟理趣,创作小诗。

1、作者由这件事想到了很多,他想到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引说)他想到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引说)无意,也许是因为(引说)好奇,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2、(课件出示最后一节。)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联系前文说一说,什么是鲜为人知的图案?它有什么魅力呢?

②交流解决:

a、 “鲜为人知”是什么意思?小结一下:当“鲜”读成第三声的时候,它就是“少”的意思,比如:鲜见,鲜有。

b、什么叫“魅力”?(很强的吸引力)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五角星图案有魅力?

文中之所以说有“魅力”,是因为拦腰切苹果的太少,而又能发现五角星的人更少;

是因为其中的思考方法与众不同,很独特,很有魅力;

从课文中的“传到——传给——传给”可以看出魅力之大。(小结:据说第一个发现苹果里五角星的是一个美国的幼儿园的孩子,你瞧,一传十,十传百,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了。

我相信,我们也会把这个发现继续传下来。同学们,这难道不是这个图案的魅力吗?齐读这句话)

b、还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个五角星图案的魅力?(稍顿,没人回答的话)回想一下小男孩发现过程中的感受。(如果学生还不会,师:小男孩为什么会那么快乐、自豪的)

c 、其实,这五角星图案的魅力,还在于它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创造力。(板书:创造力)

什么叫创造力?手指大屏,让学生齐答。

4、创作小诗。

课件出示:创造力,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再读这句话。

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

5苹果里的五角星第二课时。一 复习回顾 板书课题,回顾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秘密?二 学文探索,体会何谓创造。学习活动一 学进去 记下来。1.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1 4自然段,思考 一般人通常都怎样切?课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样切的?你认为这是位怎样的小男孩?2.理解拦腰切下去。1 演示一...

苹果里的五角星 第二课时

苹果里的五角星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语言文字的体悟,以及切苹果的操作,充分感受创造的魅力。2.让学生初步了解创造力 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并渗透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创造力 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并渗透创造意识,激发创造潜能。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深化...

苹果里的五角星 第二课时

苹果里的五角星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 理解词意,学习随文理解词语的方法。2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完成对话中提示语的填写,并通过朗读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3 了解 借事说理 的写作手法,明白只有打破常规思维,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 读 苹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