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教学的几点建议 优秀

发布 2024-05-07 06:20:10 阅读 4436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学生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前,教师首先要想一些办法进行摸底,学生是否具备了以下基本语文能力——

1)认识至少3000个常用汉字,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学生喜欢习作,表达比较流畅且错别字较少;能够主动修改习作。

3)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4)学生喜欢语文,发言积极,思想活跃。有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感情。

5)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具有比较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查字词典的习惯、阅读的习惯等。

二、了解学生还可能存在哪些语文学习的问题。

1)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始减弱,上语文课、课外阅读和进行语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2)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书面语言问题较多;

3)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胆小,很少当众发言。

三、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总结。

n 学生的上述情况哪些是教师教学问题?哪些是学生个人问题?

n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根据课程标准或者教参设定学习目标?

n 关注本地区毕业测评的动向,需要适当补充哪些教学内容?

n 经过最后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我打算帮助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达到什么程度?

n 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过渡?

四、做好小学到初中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1.中小学教学“断层”的原因。

1)教材的因素。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一般比较短,知识点也不多,教师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而中学语文教材课文比较长,内容比较深,知识点也增多了,不仅每单元有训练要点,每课也各有难点和重点,知识点除有大量需要记忆以外,更侧重分析和理解、概括与抽象。学生面对教材的不同要求,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状况。此外,有的出版社只编写了小学教材没有初中教材,初中学生用的其他版本的教材,客观上造成了小学中教材的衔接问题。

2)教学的因素。

小学教师一般讲课速度较慢,课堂容量较小,教师对要掌握的知识常常是反复讲、反复练,尽量保证每个学生在每个知识点上都能过关;到了中学,由于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教师讲课速度一般比较快,许多知识只能点到即止,不会针对每个学生都作细致的辅导,这就要求学生有自觉性,学会自主学习。不少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无法很快适应,学起来自然感到吃力。

2.课标理念和学习目标的衔接。

我们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究竟要达到什么标准,具体要求是什么?中小学语文各阶段的教学重点又是什么?小学语文如何为初中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些问题恐怕是衔接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我们提供了依据。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8年级”四个学段,“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构成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目标体系,有效克服了小学和初中割裂的弊病,使二者成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从课程标准“5~6年级”和“7~9年级”两个学段的“阅读”部分来看,小学高年级教师如何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更好地做好向初中的过渡?

1)阅读方式的衔接。

朗读的重点在朗读的内容由课文延伸到各种读物;默读的重点在逐步提高默读的速度;略读和浏览的重点在于由初步学会,到熟练运用这两种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其他信息渠道方面,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2)阅读能力训练点的衔接。

重点在由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到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疑难问题;由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到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对于不同的文体,重点在于阅读范围的扩展,由叙事性作品及说明性文章,扩展到阅读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和浅易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主体意识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关注阅读实践对学生的人文影响。

六年级下册教学的几点建议

小语室。一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学生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前,教师首先要想一些办法进行摸底,学生是否具备了以下基本语文能力 1 认识至少3000个常用汉字,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2 学生喜欢习作,表达比较流畅且错别字较少 能够主动修改习作。3 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

六年级下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学生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前,教师首先要想一些办法进行摸底,学生是否具备了以下基本语文能力 1 认识至少3000个常用汉字,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2 学生喜欢习作,表达比较流畅且错别字较少 能够主动修改习作。3 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六年级下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学生进入最后一个学期前,教师首先要想一些办法进行摸底,学生是否具备了以下基本语文能力 1 认识至少3000个常用汉字,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2 学生喜欢习作,表达比较流畅且错别字较少 能够主动修改习作。3 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