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发布 2024-05-06 15:35:07 阅读 1539

教案。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么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学习本课,首先要读懂、读通,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读熟并能背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先学《矛与盾》。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三、读懂课文,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1小组讨论:(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

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练习背诵课文。

3读写生字。

第二课时。一、自读自悟,读通、读懂每句话。

1学习《郑人买履》。学生自读课文,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教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

重点指导难句: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引导学生注意之字的意思。

二、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的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教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三、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读熟;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说句意,注意比。

较认识之字的不同意思。

3练习背诵,指导写生字。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清明上河图》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六单元 清明上河图 教。案。一 教材说明。本课是一篇说明文,比较详尽地评介了我国古代一幅极其珍贵的绘画作品的内容 特点及其重要价值。课文有六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开头部分的一句话,主要讲 清明上河图 的艺术价值,即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珍贵的代表作,而且是世界艺术长河中的...

六年级语文试题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复习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小学语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复习小学语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复习。注本是个人原创作品,请注明出处,否则责自负。杨庆华 小学语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复习。易读错的字。生肖敦厚择菜薅草撩起捂住拽住捶打茂腾腾。恬静亢奋蓦然戛然而止奇伟磅礴。易写错的词。啃食清爽刁难无可挑剔广结善缘数九隆冬三...

六年级语文试题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复习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小学语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复习小学语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复习。注本是个人原创作品,请注明出处,否则责自负。杨庆华 小学语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复习。易读错的字。训诫陡峭罕见谋生提携寥寥无几枉费心血惴惴不安。禁锢跻身悲悯恬静叩击嗷嗷待哺孜孜不倦脱颖而出 惬意扉页抽屉栖身粗糙驯养卢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