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勇攀高峰》教学设计 详细解读 教科版

发布 2024-05-04 15:10:09 阅读 1631

《勇攀高峰》教学设计(详细解读)

教材分析。勇攀高峰》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课文讲述的是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从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成长经历,赞扬了邓亚萍永不服输、乐于吃苦、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从邓亚萍由挫折走向成功和胜利的经历中,体会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3、体会作者选择材料、详略得当地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邓亚萍**)这是我国著名的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课前我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资料,同学们对她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教师适当补充)

邓亚萍在乒乓球运动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那么她是怎样走上世界冠军领奖台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邓亚萍的故事。(板书课题:《勇攀高峰》,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梳理全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邓亚萍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读文,思考)

2、组织交流。

三、入境入情,研读体会(一)学习自然段。

1、默读第自然段,思考:邓亚萍遇到了哪些挫折?遭遇挫折的原因是什么?遭遇挫折后她是怎样做的?(学生读文、思考)

2、组织交流。

1)文中写到邓亚萍遇到的第一次挫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遇到挫折后邓亚萍的表现怎样?你觉得邓亚萍是一个怎样的人?

2)邓亚萍遇到的第二次挫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邓亚萍两次受挫,两次痛哭,比较一下文中描写的两次痛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邓亚萍第一次受挫时哭得更伤心?

二)学习自然段。

1、人在遇到挫折后,有两种不同的反应,一是逃避或消沉,二是积极地应对。邓亚萍采取的是哪一种?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邓亚萍面对挫折能冷静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悟出了一条人生的哲理:不怕身体劣势,占有精神优势。这个精神优势指的是什么?从这里,我们体会到邓亚萍是一个怎样的运动员?

3、一个不善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的人,是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的。正因为邓亚萍在遭受挫折以后,冷静反思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她才找到新的人生目标。于是她在给父母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好像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越向上爬,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停下来,想歇一歇,就可能滑落山谷,永远也不会达到峰顶……”邓亚萍心中的珠穆朗玛峰指的是什么?为了这个目标,邓亚萍是怎么做的?你是从**感受到的?

(学生思考,回答)

4、作者对邓亚萍训练的描写是非常细致的,让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邓亚萍训练的刻苦。(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5——8自然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邓亚萍用她那股被挫折磨炼的韧劲和自信,英姿飒爽地登上了与世界高手对抗的大舞台。作者详细地描写了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乒乓球女团决赛中的一个片断,让我们感受一下那紧张刺激而又激动人心的场面。

(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课文9——13自然段。

1、从亚运会到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邓亚萍成为倍受人们关注的运动员。那么在人们的眼中,邓亚萍是怎样的人呢?品读9——13自然段,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在对手的眼中,邓亚萍___在中国人眼中,邓亚萍___在世界人们眼中,邓亚萍___在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眼中,邓亚萍学生思考、交流)

2、课文中写到,“邓亚萍已成为一种精神,那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奥运精神,一种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一种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你怎样解这句话?(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

四、拓展升华,回归课题。

1、学习了课文,邓亚萍那种不怕挫折、绝不服输、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不已。那么在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2、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勇攀高峰”,如果把这个题目补充完整,你认为应该是什么?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邓亚萍先天条件不占优势,但她凭着刻苦的训练和顽强的拼搏,终于登上了乒乓球运动的巅峰。1997年邓亚萍从国家队退役后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求学之路,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相继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无论是在体育运动中还是在学习上,邓亚萍都用自己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

“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

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或其他方式,进一步了解邓亚萍,并试着给她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她的敬佩之情。

备注:本教案为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作者为黑龙江省穆棱市河西镇光义矿学校小学高级教师原霞。

六年级作文 勇攀高峰作文

勇攀高峰。汽车沿着笔直的高速公路奔驰,约莫一个小时后,我们一行九人来到了姜堰溱湖湿地公园。这里绿树成荫,碧波荡漾,是一个原生态的景点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到湿地公园,探险乐园 里的拓展训练项目便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 这里玩的项目可比如皋公园多多了!同行的伙伴江莹莹 周正迫不及待地奔过去,在一些...

六年级下语文同步试题 勇攀高峰教科版

2014年科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勇攀高峰同步试题。1 读拼音,写词语 sh u b cu zh k n b ng ji sh sh fu s x n li f i k g m ng x n zh n zhu n t ng nu 2 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泡背折 参发冲 3 辨字组词 幻优很。幼犹...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烟台的海》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 苏教版

烟台的海 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 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 会写8个字 理解 蔚为壮观 崇山峻岭 恬静 如痴如醉 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 文化生活,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 生动与精妙。3 能按一定顺序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