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考试重点

发布 2024-03-21 17:40:10 阅读 9548

第一章绪论。

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

统计的涵义:1.统计工作、2.统计资料、3.统计学。

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发展起来。

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随着研究的目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也会有所不同。

完整统计指标:时间、地点、名称、数值、计量单位。

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概念。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如性别、工种。

数量标志的具体数值是标志值,也称变量值。可以变换的数量标志成为变量,用来描述个体。

指标与标志的联系:

1、有许多的指标的数值是从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互换关系。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核算的前提条件。

总体的同质性和个体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离散变量的数值只能用整数表示;连续变量的数值既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年龄就是连续变量。

统计工作的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前提。

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

统计整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成果。

统计的认识过程:从定性到定量,再到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第二章统计调查。

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分为2种:

1、对原始资料的搜集。

2、对次级资料(又称文案资料)的搜集。

以原始资料为主。

原始资料是尚待汇总整理的个体资料;次级资料(文案资料)是已经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料。

统计调查的3个要求:1、准确性,2、及时性;3、全面性。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范围分成:

1、全面调查。

2、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分为: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非概率抽样)、典型调查和概率抽样。

按调查登记时间分为:连续调查(时期)和不连续调查(时点)。

连续调查(4种时期):人口出生数、人口死亡数、产品产量、产品销售量。

不连续调查(5种时点):人口数、设备数、库存数、土地面积、城乡居民储蓄金额。

时期的特点:

1、各期数值可以相加。

2、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数值越大。

3、数值通过连续调查所得。

时点的特点:

1、各期数值不可以相加。

2、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无关。

3、数值通过一次性调查所得。

农业普查10年一次,尾年为6;

人口普查10年一次,尾年为0;

经济普查5年一次,尾年为。

统计报表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报告制度。

调查对象是调查总体。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总体中的个体。

报告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如果调查单位能提交调查资料,即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一致;但如果查出勤、工资等则不一致。

当调查的资料是时点现象时,调查时间就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点。

调查期限: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或调查登记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的特点:

1、样本的抽取方式按随机原则进行;(原则)

2、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可以计算的;

3、可以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情况。(作用)

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分为4种: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

3、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

4、整群抽样。

分层抽样误差最小。

有些现象调查只能采取概率抽样(判断:√)

钢铁企业的钢铁产量是重点调查。

影响误差的3因素:

1、样本单位数目。

2、个体标志变动程度。

3、抽样方法。

产生登记误差的原因:计量错误、计算错误、记录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编码错误。

登记误差可以避免,是不可测的。

抽样调查必然产生误差,但这种误差是已知的,并可以计算控制的。

控制代表性误差的3种方法:1、随机原则。

2、调整样本容量。

3、改进抽样调查方法。

面谈访问:入户访问、街上拦截。

原始记录的特点:最初行、直接性。

统计台账是汇总资料的账册。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统计台账的设置(3级):厂部、车间、班组。

第三章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报表。

统计整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

统计整理的内容:

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2、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

3、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统计分组的3原则:科学、完整、互斥。

统计分组:相同者合并、不同者分开。

统计分组的关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的界限。

划分各组界限时,要保证组内同质性和差异性。

简单分组是按一个分组标志进行的分组。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层叠起来。

统计分布(又称分配数列)2要素:所分的组和次数(频数/个体单位数)

组距=(同组的)上限-下限。

闭口组)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组距×组数。

连续变量只能编制组距数列;离散变量,个数较少时编制单距数列,个数较多时编制组距数列。

考试成绩60分以下也属于等距数列。

闭口组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开口组中值=本组上限-邻组组距/2

缺上限开口组中值=本组下限+邻组组距/2

在组距数列种,连续变量相邻两组上、下限重合时,数值记录在相邻的下限(即数值较大的那组)中。离散变量需间断。

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组数和组距成反比。

统计分布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图示法。

直方图反映各组的频率。

频率最高的曲线叫正态分布曲线。如学生的成绩、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商品市场**。

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指数。

总体和分组名称称为主次,指标名称和数值称为宾词。

第四章统计指标。

按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总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质量指标分为: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

质量指标指数分为:**指数、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

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和标志变异。(前三者为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按内容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必须用整数表示,不能用金额表示,人数也不是。

实物单位: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复合单位、标准实物单位。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数/计划数×100%

2种强度相对指标:

1:商业网点密度=万人/每家商店(逆指标)或每家商店/万人(正指标)

2:医疗网点密度=万人/每家医院(逆指标)或每家医院/万人(正指标)

平均指标的特点:抽象性、代表性、数值不随总体范围大小影响。

简单算术平均数=σx/n

加权算术平均数=σxf/σf

标准差σ=加权式标准差σ=

标准差系数100%

掌握各组的标志值和各组的标志总量及总体总量的条件下,则用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

众数不需要通过全部变量值计算,因此不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也不受极端值影响。

常用的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又称离散系数)。

标准差系数越小,代表性越大。

方差开二次方就是标准差。

第五章统计指数。

统计指数按研究对象分为:总指数和个体指数。

统计指数按对比场合分为:静态指数和动态指数。

编制综合指数明确2概念:1、指数化指标;2、同度量因素。

指数化指标是编制综合指数所要测定的因素。

同度量因素是媒介因素,把不能相加的因素过渡到可以相加。

1、销售量综合指数,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

销售量综合指数=σp0q1/σp0q0

由于商品销售量变动而影响的销售额:σp0q1-σp0q0

2、商品**综合指数,商品销售量固定在报告期。

销售量综合指数=σp1q1/σp0q1

由于商品销售量变动而影响的销售额:σp1q1-σp0q1

平均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另一种常用形式,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是运算方法,不是数值。

指数体系的作用:

1、可以进行指数间的互相推算;

2、可以测定各种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

反映各项事务综合变动的指数体系及绝对增减量(销售额)关系式为:

p1q1/σp0q0

p1q1-σp0q0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检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

第六章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2要素:时间、指标数值。

时间序列的数值是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

相对指标时间序列和平均指标时间序列中的各个数值不能相加。

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的关键和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时期序列:σa/n

时点序列:σaf/σf

首末折半法/简单序时平均数:(时间间隔相等)

加权序时平均数:(时间间隔不相等)

累计增长量=an-a1

平均增长量=an-a1/n-1

定基发展速度=a/a1

环比发展速度=a/an-1(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判断)

平均发展速度水平法)

平均增长速度= -1

如果环比发展速度有负数或0,才用累计法。

平均发展速度累计法)

第七章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的定义:是指采用统计特有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以大量加工整理后的统计数据和相关文字资料为依据,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通过逻辑思维,从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中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性,进而对社会经济的全部或某一方面加以描述说明或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表议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为**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依据,为企、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公众投资兴业、消费理财提供咨询服务的一种书面报告形式。

统计报告的作用:

1)综合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全面展现经济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开展不同地区、部门的对比和评估,增强社会及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实施统计监测,及时发现并分析研究社会、企业经济发展过程**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投资兴业、消费理财提供咨询服务。

3)跟踪了解和监督企业贯彻落实预定规划的情况,全面掌握各部门、各环节的发展状况、结构比例等,促进各职能部门、各流程环节更好地发挥作用、协调发展。

4)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面上,协助和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立足当前,展望和**未来,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也有助于制订社会和企业发展计划。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章节练习

为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项目经理部应设置 a.设计标准拟定和论证工作进展。b.设计方案比选论证工作进展。c.部位勘察工作进展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工作进展。d.工艺方案 主体工程设计的进展。e.设计内容各专业结合部接口资料的落实。项目实施任务的委托及相关的组织工作包括 a.设计标准书。b.说明...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练习题 有答案

20xx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练习题 有答案 1 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减少资产的历史成本 答案 解析 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映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就应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而不是要减少历史成本。2 按...

统计从业资格《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全真试题

考试时间 120 分钟考生 可口糖果总分 100 分 试题提供 学易网校已经有 531人做过此试卷点击收藏考试帮助。一 子母选择题 共5题,共50.00分 返回顶部 1 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某地区第四季度就业人口数占劳动力资源数的平均比重。a 40.9 b 20.8 c 30.1 d 45 选项 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