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教育卫生防疫及饮食安全

发布 2024-03-15 00:20:14 阅读 7695

.实用文档。

预防传染病及饮食平安教育。

四月份平安教育备课〕

白勉峡九年制学校八年级。

曹德生。一〕

预防传染病。

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

传染病传染的三个根本环节:

传染源:病人、病畜、老鼠等。

传播途径:空气、食物、土壤、昆虫。

易感人群:少年儿童是易感人群。

注意传染源,发现病人及时**,与病人密切接触的要检查。

切断传染途径:加强环境卫生、保护水源、厕所清洁。

消灭苍蝇、老鼠。

饭前便后要洗手。

预防接种疾苗。

发**素:气温低、室内活动人群聚集。

人受凉,抵抗力低,易感染。

预防方法:病人隔离。

不随地吐痰。

教室开窗通风换气。

春季到来,正是多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风疹、麻疹、流感、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其传播速度快,易造成局部或较大范围的爆发流行,应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防范。

a)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和工作场所的空气流通。

b)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

c)注意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d)一旦出现发热等的病症,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e)尽量少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不到有病人的家庭串门。

f)可接种麻腮风,流感,流脑的疫苗预防相应的疾病。

二〕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那么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

实用文档。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区分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防止中毒,确保平安。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置、食用街头小摊贩**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平安。

预防措施:1、防止食品污染。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防止病原体污染食品。

对海鲜食品应加强管理,防止污染其他食品。严防食品在加工、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被病原污染。食品容器、砧板、刀具等应严格生熟分开使用,做好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

生产场所、厨房、食堂要有防蝇、防鼠设备。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和炊事人员的个人卫生制度。患化脓性疾患和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在**前不得参加接触食品的工作。

2、控制繁殖及外毒素形成。绝大局部致病菌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0—40℃,低于0℃多数细菌不能繁殖。因此,食品应低温保存,或存放于阴凉通风处,以阻止病原体繁殖和形成外毒素。

食品中加盐量到达10%时,也可控制细菌的繁殖及形成毒素。

3、杀灭病原及破坏毒素。加热是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加热杀灭病原体的效果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加热方法、食品被污染程度、食品体积大小等。

如为彻底杀灭肉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应使肉块深部温度到达80℃,并持续12分钟;蛋类煮沸8—10分钟。发酵食品如制作豆类或面酱用的原料应经高温灭菌,食用前还应彻底加热。对可能形成葡萄球菌毒素的食品,应在100℃持续加热2小时以上,方可食用。

中学生安全教育卫生防疫及饮食安全

预防传染病及饮食安全教育。四月份安全教育备课 白勉峡九年制学校八年级。曹德生。一 预防传染病。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病人 病畜 老鼠等。传播途径 空气 食物 土壤 昆虫。易感人群 少年儿童是易感人群。2.预防肠道传染病。注意传染源,发现病人及时 与病人...

中学生安全教育卫生防疫及饮食安全

精品文档。预防传染病及饮食安全教育。四月份安全教育备课 白勉峡九年制学校八年级。曹德生。一 预防传染病。1.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传染病传染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病人 病畜 老鼠等。传播途径 空气 食物 土壤 昆虫。易感人群 少年儿童是易感人群。2.预防肠道传染病。注意传染源,发现病人及...

中学生安全教育

人民 公共安全,不能有知识无意识彭波 2015年09月16日04 01 人民网 人民 公共安全意识淡薄,是发展阶段的问题,也是文明素质问题。因此,加强全民公共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当火灾来临时,该如何逃生?当 袭来时,该如何自救?当 发生时,又该怎样有效降低遭受伤害的几率?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