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

发布 2024-02-10 05:45:13 阅读 3955

17 爬天都峰。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级、链、攀”等6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哩、颤、猴”等10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学会叙事技巧。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品读重点词句,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

2.理清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黄山**,**天都峰相关**,简介天都峰。

导语:黄山之美让**连忘返,黄山的天都峰是如此高,如此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够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叙述,一起去爬天都峰吧!

2.出示课题,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2.听音频朗读,边听边学习停顿和朗读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2)指导归类识字。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4)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同桌之间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3)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小结:大家发现了吗?查字典是一种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生字生词意思的好方法。

尤其对于那种非常陌生的字词,如本课的“鼓舞”“汲取”等,查字典就会显得又方便又快捷。当然,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不止这一种,大家可以多多分享,多多学习,只要能掌握词义,都是好方法。

3.指导词语分类。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

阅读与思考:

a.文中有哪些人物?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我”、爸爸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假日里。)

b.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作者先写了爬天都峰之前,再写了爬上了天都峰,最后写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c.面对天都峰天险,“我”的感受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发颤。)在与老爷爷交谈后,“我”(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最后(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d.出示课件,填空并齐读:本文按顺序叙述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2)合作与交流。给课文标上段序,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划分依据,归纳出每一层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太高,“我”有点胆怯,偶遇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及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之后,“我”和老爷爷合影留念,并互相致谢。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了课本中的生字难词,初步接触了课文内容,初步感知了课文情感。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教师听写词语,相机纠正。

假日抬头云彩石级铁链发颤白发苍苍年纪。

奋力猴子鲫鱼纪念辫子笑呵呵鼓舞居然。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重点**。

1.自主交流,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

阅读与思考:

a.找出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险要的句子。

b.找出文中“我”和老爷爷两次对话的句子。

c.找出文中写爬上天都峰后爸爸说的话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由描写天都峰的句子切入,**第一部分(登山前)内容。

a.天都峰真险啊,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b.“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

2)依据人物心理,顺势导入第二部分(登山中)的教学。

c.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这一句刻画了什么?你能从中体会到人物的什么精神?)

3)联系登山的结果,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登山后)的内容。

a.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老爷爷的话有什么含义?体现了什么?)

b.“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呢?

c.拓展**:你从爸爸的话中读懂了什么道理?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要善于相互学习,相互鼓励。)

d.想一想,如果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像爬天都峰一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

1)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来获得成功;(2)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

3.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4.回味课文,深化内涵。

三、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背诵、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7 生命的壮歌》苏教版

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感受大火包围时的万分紧急,凸显蚂蚁在逃生过程中的避险本能。2 借助文中蚂蚁逃生前的迅速抱成团 外层蚂蚁的勇与坚定,感受蚂蚁在面临危险时舍己为人 勇于献身的精神。3 激发想象,通过即时采访,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振,初步形...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7u00100《“蚁国英雄”》

17 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继续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读书圈划批注的习惯。4 读懂蚂蚁逃生的过程,感悟其间蕴含的团结 勇敢 坚定的精神,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直面蚂蚁的弱小...

苏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17u00100《“生命桥”》

a 这段话为什么使你感动?b 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难道老羚羊的生命就不宝贵吗?难道老羚羊就不懂得珍惜自已的生命吗?为了年轻羚羊的生,老羚羊死得毫不犹豫,死得心甘情愿意,这是一种什么精神?c 下面,我们来目睹一下这悲壮的一幕,这让人隶然起敬的一幕。看到这情景你有什么感受?d 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