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新湘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反思

发布 2024-02-03 19:30:02 阅读 6994

目录。第一单元。1 春的消息。

2 爱唱歌的小溪。

3 种草莓。

4*短文两篇。

小雨点。春天的心。

习作(写片段)1

语文活动1第二单元。

5 古诗两首。

咏柳。绝句。

6 寓言二则。

狐狸和乌鸦。

酸葡萄。7 九色鹿。

8*渔翁和魔鬼。

口语交际。习作(写片段)2

语文活动2第三单元。

9 小英雄于连。

10 带着鬼子捉迷藏。

11 皮巧根桥。

12* 短文两篇。

墨渍。信箱。

口语交际。习作(写片段)3

语文活动3第四单元。

13 世界上最响的声音。

14 去年的树。

15* 黑眼睛的大红鱼。

口语交际。习作(写片段)4

语文活动4第五单元。

16 地球只有一个。

17 留几个柿子在树上。

17 故乡的芦苇。

19* 小鸟和守林老人。

口语交际。习作(写片段)5

语文活动5第六单元。

20 词两首。

21 成语故事二则。

22 孔子让路。

23* 鲤鱼跳龙门。

口语交际。习作(写片段)6

语文活动6第七单元。

24 母鸡。

25 那只松鼠。

26 蚁球漂流。

27* 精彩的大象表演。

习作(写片段)7

语文活动7第八单元。

28 收购废话。

29 造字大王一家。

30* 十二生肖的故事。

口语交际。习作(写片段)8

语文活动8春的消息》是一首意蕴优美的诗歌。读着这首诗,仿佛陶醉于一种初春的意境中:你看,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用那纤纤细手触摸着树的枝头、雏菊的绿苞,触摸着小鸟的羽毛、潺潺的溪流,触摸着我们粉红的面颊、跳跃的脉搏……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将“景”与“情”紧密结合,让我们读着课文,仿佛真的来到了春天的田野,心灵与自然便融为一体了。

一、教学效果:根据题目来看,这课的关键词有两个——“春”、“消息”,孩子们对于“春”很熟悉了,不必解释,“消息”一词让孩子们来说的,是“信号、信息”的意思,于是让孩子们分小组自主学习,解决生字词以及每个小节都告诉人们什么消息。小组学习讨论后,全班进行交流时发现有的小组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把诗中的词语都理解了,我想在以后的课文教学中还要想办法强调这一点,或者是老师出示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再小组解决。

关于“漂”这个字的读音,进行纠正后,有的同学把它理解为“染”,我想是不对的,于是就又让他们查字典,两种解释:用化学药品使其变色;用水冲洗。很明显,应该选择第二种解释。

于是我强调查字典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不要忽略掉,不要只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2、成功之处:

1、我在让学生找到每一小节的“春的消息”关键词后,带着欣喜的感情去朗读,我说看到有的同学面部表情不够丰富,那就说明你不是很喜欢春天,于是孩子们嘴角上翘,眼睛放光,美美地读了起来。可是我又想,为什么有的孩子表情不到位呢?因为想象力不够,没有根据诗中的语言文字想象出那美好的画面。

于是我又让孩子们联系实际,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样子,微风,小河里的水,小鸟的叫声,翩翩起舞的蝴蝶,田野里开放的野花,刚钻出头的小草,明亮的和煦的阳光……有了生活的经验的回忆,再读起诗歌来就投入多了。

2、诗歌是浓缩的语言,我又和学生讲到我们平时的写作,如果能写成散文就好了。于是我用一二小节为例,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到了三四小节,连起来说,蝴蝶、雏菊,可以编成一个故事了,又以“春天来了”为每一段的开头,写下这篇散文,效果还可以,少部分学生写的很优美,水平很高,可以把我们课上想象到的全落到了书面上,可是还有少部分孩子语言很少,几乎就是把诗歌变换了几个词语又抄写了一遍,参差不齐。

3、我的感情很投入,情绪比较高涨,学生的情绪也被感染了,课堂气氛很好,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回答问题踊跃,教师的情绪感染、引导非常关键。

三、不足之处:对于自己的课堂环节,心中不是没数,而是在教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样顺理成章的走下来,我就乱了,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俗话说:

“条条大道通罗马。”无论学生跑到**,我们都应该能及时正确的引导,最终回到我们的重点上来。但是,我缺少的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跟自己没有充分的备好课,备好学生有很大关系。

四、改进措施:通过这次讲课,我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我会像那采百家粉的蜜蜂,博采众长,也会回到自己的“蜂窝”里酿造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蜂蜜!

新课程标准》说“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感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和障碍,因此我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创设情境,让心灵接近美。

导语的设计可以说是创造情境的重中之重,看似无关紧要的导语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生的心理从上课伊始就有效地定格于语文教学,教师应根据课文基调,设计精美导语。好导语是完成教学的前提。因为优美的导语,可烘托出好的课堂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去。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条小河流,聆听了小溪流奔流时歌唱的声音,我觉得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不是**,而能给我们带来真正感动的是来自于大自然最本真的声音,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共同感受一条小溪流的成长。”

这样的导语亲切,自然,和学生一起感受小溪流的快乐。

二、深入体验,让心灵寻找美。

一)自主阅读,圈点勾画。

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设计诸多教学环节,在这堂课中,我大胆尝试,在解决重点主体文体时,让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文本,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分角色朗读,增加感情投入。

教学过程中,贵在学生参与,如学习某些对话或课文中的某一细节,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改变死板的、照本宣读的方式,就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投入,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把扮演的角色演得栩栩如生。这样不仅锻炼了其模仿能力,又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我采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读课文,并且通过句子感受小溪的快乐,做到有针对性的读课文。

学生不仅思考了问题,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真的能够读出小溪快乐的语气,学生踊跃的发言也看出了他们对学习文章中所表现的热情。

三、归纳主题,让心灵与美相融。

我在课堂上把握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条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道德发展并不是通过说教,在学习完本文后,让学生最终明白小溪流唱的是一首奋勇向前,永不停息的歌,我很自然地将文中的小溪流的形象过渡到对现实的思考。

学生在这里纷纷谈出自己读完小溪流的感受,同学们说的都很踏实,我对学生说“读出一点感悟,说明你读懂了小溪流,有的同学能读出多点感悟,那么你真正地融入了小溪流,达到了情感的共鸣。那么我们都能像小溪流一样在奔流中体验到快乐与成长。我有16个字与大家共勉:

快乐学习,珍惜今天;取悦自已,享受生活”

这堂课我突破以往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而是第一次让课堂跟着感觉走,让学生自主**地去研讨课文,这样就需要老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也就会有一些课堂上生成的弊端。

一、教学环节不清晰。

我原有的构想是好的,在谈及小溪流共性的时候,学生总结到**,我就讲到哪,这就会造成课堂上感觉有点乱,其实我心中是异常清晰的,但是给老师和学生们的感觉有点乱。

如果我在上课最开始的时候就明确我的教学目标,直接把我这种大胆的尝试说出来,就更好了。

二、应该适当运用多**教学。

在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我选了一段**,**不是很搭配,声音有些大,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

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加了一些**,满足学生们的视觉,却转移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不能百分百地在听我的朗读,而我拓展的阅读应该以文章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也许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些不足,都会给自己留一点遗憾,但重要的是在遗憾中学会成长。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努力营造一个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在文学殿堂中徜徉的机会,让学生在浓浓的诗意中学好语文。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在课前准备活动时**一首欢快的歌曲《摘草莓》,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准备。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开始我就为学生创设一个他们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出示一个可爱的草莓精灵教具,并用草莓精灵口吻与学生交谈,“你们吃过草莓吗?”“你们喜欢我吗?”“你们能用一句完整地话说说 ‘我’的样子吗?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文中小弟种草莓其实与我们的生活很近,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出示课题后,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最想知道什么?”让学生带着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去学比老师让学生去学什么,学习效果更好。

提供机会让学生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听了课文,种草莓这件事给你什么感觉?”在小弟看着草莓一天天长大时,提问“猜猜小弟在想些什么?

”;在学习课文后,“你觉得小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提出要求“课文讲草莓的生哪些长过程?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提问“在这个自然段中你认为哪一句话写得最美,读给大家听听”。

重视课文具有的人文内涵,在课文的总结升华时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要学会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同样关注的是妈妈的言行品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妈妈的精神品质”和“文章是用什么方法写出了妈妈的精神品质”,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前者引导学生关注的是教材,而后者引导学生关注的是写作方法,更重视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交到学生自己手里,让学生自己走进知识的宫殿,挖掘知识的宝藏。

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利用课堂的40分钟时间,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是学习教材的内容。

其次,我们应该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感受,去体验学习的过程。自己本身是一个心急的人,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答案跟自己的想法不符,就会着急,话也就多起来,因此有时候就干脆自己定调,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原来还一直认为是学生越来越懒了,现在想来是自己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确。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不能把自己读懂的东西硬塞给学生,而应该让他们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法,教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总之一句话,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

2019春三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洪水学区2017 2018学年第二学期五月测试卷。三年级语文。一 字词百花园。50分 1.读拼音,写词语。10分 yu n qu n gu ju m y ng xi ng y u ch ng zh ji n k f ng xi n yu n li ng sh sh u w c 2.用 划去加点字不正...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湘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 读拼音,写词语。8分 hu ng zh ng zh y n l m o j ng ch s tu y y n f n bi n ch b ng 二 比一比,再组词。8分 瓣栽状捧 辫裁妆棒。三 填一填。10分 1开占物华令公家...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024年春 27 昙花 教案

27.昙花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且能规范 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学会用简短的小标题概括故事内容。4.初步感受昙花的美和主人公对昙花的喜爱。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 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