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优质课学案

发布 2024-02-03 18:55:02 阅读 1479

《望庐山瀑布》学案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重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三、学习难点。

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四、导学问题。

1.“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2.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3.“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

4.“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5.“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6.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7.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8.“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9.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10.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1.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五、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6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庐山瀑布》。

2.老百晓。

3.诗画庐山:

庐山之美在于它的云雾、飞瀑和绝壁。北临长江水,东倚鄱阳湖,一山独峙,群峰峥嵘。山中常年云雾缭绕,缥缈虚无,薄似轻纱,动如瀑布。

“瀑布云”、“云海”为其特色,锦绣谷、石门涧、龙首崖均有山峰峡谷之秀美,同时也是赏雾的绝佳地点,特别是在冬季,漫山白雪和晶莹剔透的雾淞相拥舞蹈,竟让人分不清**是山,**是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千古流传、经久不衰的诗句,是李白在感叹秀峰黄崖瀑布的壮观与神奇。“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于秀峰”。到过庐山的人无不想去看李白笔下的“银河”,去亲身感受在山脚下仰望瀑布飞流直下的美景。

庐山第一奇观三叠泉更是白水飞瀑出于峻岭绝壁,经山川石阶折成三叠,坠入深潭,落差百余米。

庐山东门进山可见高耸峻峭的5座山峰,峰峦叠嶂,有种“只有天在上,更无与山齐”的压迫感,这就是五老峰,其中三峰最险,四峰最高,五峰最远。站在四峰向北望,进山时所见边连绵起伏的山峦一下子变成一座笔直的绿色屋脊,正应了宋代诗人苏东坡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五老峰道路修于峰顶五座山峦之间,看似路途迢迢,却较容易攀登,完全不似秀峰,明明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

交通:可沿京九线至九江站下车,或是沿长江坐轮船到九江港停靠。九江上庐山比较方便,半小时一趟车。另一条路线较适合年轻人,由庐山东门上山,攀三叠泉,至牯岭镇。

语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公开课学案

望庐山瀑布 学案2 一 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二 学习重点。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三 学习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四 导学问题。1.望庐山瀑布 是什么意思?2.查字典 望 当什么讲?...

西师大版 2019 三年级下册语文 积累与运用 一 教学反思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反思。本次 互动平台 是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生动语句。温故知新 要求是了解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词语拾贝 要求我们学会16个有关春天的四字词。点击成语 这里选编了一篇成语故事 望梅止渴 一 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 互动平台 教学时先让学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西师大版 2019 三年级下册语文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

扁鹊治病 教学反思。扁鹊治病 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掌握复述课文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2.理解寓言的寓意 防微杜渐,懂得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