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试题卷 定稿

发布 2024-01-14 22:40:15 阅读 4696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试题。

考试须知: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i)和非选择题(ii),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涂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涂黑,第ii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al-27 cl-35.5 n-14 fe-56 s-32 cu-64 na-23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的稀溶液中,除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a.naclob.nahso3c.hno3d.nh4cl

2.对平衡co2(g) co2(aq) △h=-19.75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 b.降温增压c.升温减压 d.降温减压。

3.采用以下措施一定会使一个平衡体系发生移动的是。

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

c.改变温度d.使用催化剂。

4.决定一个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最主要因素是。

a.催化剂b.温度c.反应物本身性质 d.浓度。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来增大反应速率的

b.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增大,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增多,发生有效碰撞的机会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发生碰撞的分子只要具有足够的能量,就能够发生有效碰撞。

d.光、电磁波、超声波等因素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6.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会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总数b.总质量c.电子总数d.能量。

7.对于正规渠道上市的产品,往往有很多认证标志, 可以作为购买产品时候一个重要的参

考依据。以下是中国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是。

abcd8.在常温下,ph都等于5的ch3cooh和nh4cl两种溶液,由水电离产生的c(h+)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确定。

9.下列操作中,能使水的电离平衡h2o 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a.向水中加入khso4溶液b.向水中加入kal(so4)2溶液。

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10.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b.天然气 c.液化石油气d.氢气。

11.某溶液中含有hco3-、so32-、co32-、ch3coo-等4种阴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ch3coo- b.so32c.co32d.hco3-

12.向一定体积的0.1mol·l-1的醋酸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值变小b.醋酸的电离度增大。

c.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d.中和此溶液所需的0.1mol·l-1naoh溶液的体积增加。

13.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14.在铁的吸氧腐蚀中,发生还原反应的那个电极上进行的电极反应是:

a.4oh--4e—=2h2o+o2b.2h++2e—=h2

c.2h2o+o2+4e—=4ohd.fe-2e—=fe2+

15.在常温下将ph=3的某酸溶液跟ph=11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溶液的ph值

a.大于7 b.小于7 c.等于7 d.无法确定。

16. 反应:x(g)+3y(g) 2z(g) △h<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 混和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17.已知一种c(h+)=1×10-3mol·l-1 的酸和一种c(oh—)=1×10-3mol·l-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和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18.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蒸馏水中滴加浓h2so4,kw不变。

b.caco3难溶于稀硫酸,也难溶于醋酸。

c.在na2s 稀溶液中,c(h+)=c(oh-)-2c(h2s)-c(hs-)

d.nacl 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19.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a+、ba2+、cl—、no3b.ba2+、cu2+、s2—、so42—

c.nh4+、h+、s2o32—、po43d.ca2+、al3+、br—、co32—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b.常温常压下,用惰性电极电解500ml饱和氯化钠溶液时,若溶液的ph变为13时,则可产生的气体体积为2.24l

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为:

2h++so42—+ba2++2oh— =baso4↓+2h2o

d.在保持常温下,向醋酸溶液中不断加入ch3coona固体至溶液的ph=7,则醋酸的电离度减小,值不变,溶液中c (ch3coo-)=c(na+)

21.对于反应x(g)+y(g)2z(g) △h<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不变,反应速率增大。

b.反应达到平衡后,若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c.若反应在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当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c(x),平衡右移,k值不变。

22.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由h2o电离出的c(h+) 1.0 ×10—2 mol·l—1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c(h+) c(cl—) c(oh—)

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 c(ch3coo—)

2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nh3(g)+hcl(g)==nh4cl(s)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b.电解法精炼铜时,以粗铜作阴极,纯铜作阳极。

c.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的值增大。

d.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ca(oh)2 固体,co32-水解程度减小,溶液的ph 减小。

24.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l-1 的一元酸ha与 b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b.混合溶液的ph=7

c.混合溶液中,c(h+)=d.混合溶液中c(h+)+c(b+)=c(oh-)+c(a-)

25.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反应n2(g)+o2(g) 2no(g) △h>0正、逆反应的速率随温度的变化。

b.图②表示反应n2(g)+3h2(g) 2nh3(g) △h<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随氨水浓度c(nh3·h2o)的变化。

d.图④表示25℃时,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 mol·l-1盐酸,溶液的ph随加入碱体积的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催化反硝化法可用于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催化反硝化法的基本过程如下:

no3—→no2—→no→n2o→ n2。已知在催化反硝化法中,h2 能将no3-还原为n2 ,

在25℃时,反应时间进行10min,测得溶液的ph由7变为12。

1)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10分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no3mol·l-1·min-1。

3)在常温下,测得0.1mol·l-1nano2溶液的ph约为11,则nano2的水解程度(指的是已水解量与原总量的比值)为。

4)以下能促进no2-水解的方法有用相应的编号填写,下同)

a.加入1mol·l-1 nano2b.升高温度

c.加水d.加入1mol·l-1naoh溶液 e.加入催化剂。

5)硝化和反硝化是两个相对的过程。硝化作用是利用硝化细菌将氨(或nh4+)氧化为硝酸的过程。下列因素中对硝化过程一般不考虑产生影响的是 ▲

a.温度b.压强c.ph值 d.溶解氧

6)水体中的nh4+通过硝化后最终生成no3-,严重污染水质,通常可以用间接电化学氧化法除去nh4+。其基本原理是用石墨作电极电解含有nh4+和cl—等的溶液,电解过程中涉及的其中一个反应为:2nh4+ +3hclo→n2+3h2o+5h++3cl—,则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高二化学试题卷

2016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省重点高二化学。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 签字 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

高二化学B卷试题

东莞市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查。理科 b卷。本试卷分第 卷和第 卷两部分共5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 卷选择题 共46分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nacn b.醋酸 ch3cooh...

高二化学科试题卷

第一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2题 1.历史上最早应用的还原性染料是靛蓝,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靛蓝由碳 氢 氧 氮四种元素组成 b 它能发生氧化反应。c 它是不饱和的有机物d 该物质是高分子化合物。2.常用于浸制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