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一模卷诗词鉴赏

发布 2024-01-13 07:15:20 阅读 9975

2012年高中一模卷【诗词默写】部分。

奉贤区一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大江东去·用东坡先生韵赵秉文。

秋光一片,问苍苍桂影,其中何物?一叶扁舟波万顷,四顾粘天无壁。叩枻长歌,嫦娥欲下,万里挥冰雪。

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 回首赤壁矶边,骑鲸人去,几度山花发。澹澹长空今古梦,只有归鸿明灭。

我欲从公,乘风归去,散此麒麟发。三山安在,玉箫吹断明月!

14.“一叶扁舟波万顷”一句化用了课文《 》的内容。(1分)

15.对本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上片似苏轼词《水调歌头》,以问月起句,以“桂影”代月,以“秋光”衬“桂影”。

b.词的结尾两句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消极出世的思想。

c.词人始以秋光桂影,结以玉箫明月,情景交融,足见笔力深厚。

d.全词虚实相生,吊古伤今,表达了对贬谪词人苏轼的怀念同情及自己的悲慨。

16.结合全词,分析“京尘千丈,可能容此人杰”一句的结构作用。(4分)

答案。14.《赤壁赋》(1分)

15. b(3分)

16. 承上启下。承上表达对苏东波遭遇的同情及愤慨。启下表达自己难以实现志向的悲愤之情。

由景入情:从对当年苏轼夜游赤壁情景的描写,转入个人的情感抒发。(4分)

嘉定区一模】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7.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__ 诗。(1分)

8. 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

b. “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c. 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

d. 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

9. 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案。四、(8分)

14.(1分)律(或近体、今体)

15.(3分)d

16.(4分)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景物:2分;心理:

2分。景物罗列完整得满分,缺一个扣1分;心理变化每点1分)

虹口区一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自题陋轩。清·吴嘉纪。

风雨不能蔽,谁能爱此庐?荒凉人罕到,俯仰我为居。

遣病一篱菊,驱愁数卷书。款扉谁问讯?禽鸟识樵渔。

注]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一字野人,江苏泰州人。隐居家乡,生活贫困。有(《陋轩诗集》。)

14、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一首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问句为反问,答在问中,语含激愤。

b、三四句写小庐环境荒凉低矮,仅容一人。

c、第二问句暗示主人不与庸夫俗流相交往。

d、全篇前半写景后半抒情,语言质朴细腻。

16、以划线句为例,分析作者的个性特点。(4分)

答案。四)14.五言律诗或律诗

15. c

16.作者以“菊”“书”二物((1分)来修身养性,排解疾病和忧愁,度过隐居((1分)生活,可见其个性清高孤傲((2分)。(或:脱俗,不同流合污,安贫乐道,更看重修身养性…… 2分)

宝山区一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一16题。(8分)

落花。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诗人正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不能见用于世。②参差:指落花纷繁、连绵,③迢递:遥远.

14.晚唐时期与李商隐齐名的诗人是合称2分)

15.选出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首联写落花乱飞,渲染气氛,烘托诗人送客时依恋之情。

b.尾联运用双关,“芳心”既指落花,也指诗人惜花之心。

c.全诗借落花抒写诗人惜花、伤春之情,又寄寓身世之慨。

d.诗歌运用白描手法,描摹人情物态贴切,物我融合无间。

16.赏析颔联对落花的动态描写。(3分)

答案。四)《落花》(8分)

14.杜牧(温庭筠) 小李杜(温李)(2分)

15.a(引出所咏之物,表现客去后诗人面对落花的迷茫、纷乱之情)(3分)

16.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描写落花漫天纷飞,飘到园外曲径,突出落花飘色之密(多、广),“迢递”句(以拟人、移情)描写落花随风飘向夕阳,表现落花飘飞之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同情与感伤。(3分)

崇明区一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释】 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

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陆游,字号放翁。(1分)

15、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绪。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念。

c.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16、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左右)

答案。(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14、务观 (1分)

15、c (3分)

16、“非”表现了当然的戎马生涯早已成往事的无限感慨与无奈,“犹”表明仍然,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仍然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的情怀。(4分)

黄埔区一模】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①。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4.从题材看,这是一首的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16.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4分)

答案。三)(6分)

13.(1)小人穷斯滥矣 (2)轻拢慢捻抹复挑 (3)闺中只独看 (4)连山接海隅(5)不知天上宫阙(6)断肠人在天涯(7)黄发垂髫(8)欲上青天揽明月(写对1空得1分;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金山区一模】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7题(7分)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

15.(1分)杜甫,字。

16.(2分)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

b.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

c.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词十分委婉含蓄。

d.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却”等虚词的运用,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

17.(4分)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就此作赏析。

参***:15.(1分)子美。

16.(2分)c

17.(4分)动之以情之处:告知吴郎妇人贫穷困苦的处境(无食无儿一妇人);以“呈”为题,写信为让妇人打自己家的枣而向客人求情。晓之以理之处:

提醒吴郎在天下百姓都在受苦的战乱年代,更应该富有同情心。本来只是用于解决纠纷的诗札在诗人情理相融的艺术处理中,陡然成为了一篇既打动人心又胸怀天下的杰作,一件生活小事因此成了天下大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正是诗圣的如椽大笔,才创作出了这样以小见大的崇高诗作。

静安区一模】

四)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8分)

忆秦娥① 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②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

14.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 ,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 。(分)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二模诗词鉴赏汇总

奉贤区 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文天祥。乾坤能大,算蛟龙 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注 文天祥领兵拒元,因叛徒...

2024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诗歌鉴赏汇总 含答案

静安区 咏贫士。晋 陶渊明。万族各有托 孤云独无依。暖暧 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 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 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注 万族,自然界众多的事物。暧暧 目光昏暗的样子。宿雾 夜间的雾气。翮 h 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作为贫士的诗人。未夕 比喻年...

2019哈三中一模历史试题

2014年哈三中第一次高考历史模拟考试。24.梁启超说 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 之悍敌也。贵族之对于平民,固少数也 其对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利,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这表明在梁启超看来。a.贵族政治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贵族政治必须与民主政治相结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