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一 附答案

发布 2024-01-02 03:35:15 阅读 8757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生产力 d.社会性质。

3.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4.教师作为一门职业最早出现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文艺复兴时期 d.近代社会。

5.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是在( )中确定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教师资格条例》

6.2024年( )的《课程》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

a.泰勒 b.斯腾豪斯 c.博比特 d.施瓦布。

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于( )

a.2024年 b.2024年 c.2024年 d.2024年。

10.教师道德不仅在教育过程中有重大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这表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 )

a.高尚性b.奉献性c.全局性 d.导向性。

11.心理现象分为( )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12.某学生上课害怕被点名回答问题,当他发现坐在教室后排并趴在桌子上时,就不大可能被提问,于是后来就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类似行为。从行为主义的观点看,这是由于该学生曾经受到(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塑造。

13.依照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成功律 d.成功—成功律。

14.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 )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15.假设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谩骂时你愤怒的心情记忆犹新,这种记忆属于( )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16.当事物不在面前时,存在于人脑中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的是( )

a.知觉 b.感觉 c.表象 d.后像。

17.报告、讲演所采用的言语类型是( )

a.独白言语 b.表面言语 c.内部言语 d.对话言语。

18.注意的两个特点是( )

a.指向性与集中性 b.指向性与选择性

c.选择性与整合性 d.整合性与集中性。

19.“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20.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是为了锻炼学生( )的意志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独立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择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教育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表现在( )

a.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 b.具有经济功能。

c.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 d.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2. 孔子的教育主张包括( )

a.兼爱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有教无类 d.教学相长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 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为( )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有利于人口迁移 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 e.控制人口流动。

4.素质教育的三要义是指( )

a.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b.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c.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让学生主动发展。

5.关于师生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b.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c.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d.师生在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6.口渴了要喝水体现的是( )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7.“拔苗助长”教育方式的错误在于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规律

c.互补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e.阶段性规律。

8.“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以下对“学习”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习是后天的 b.学习中必然包含某种改变。

c.看电视一定不是学习 d.学习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

9.“鹤立鸡群”现象反映的是( )

a.感觉对比 b.无意注意 c.注意的选择性 d.兴趣。

10.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绪。

三、填空(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中是主导性的要素。

2.现代社会中“拔苗助长”的教育案例很多,它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3.历史上教育制度发展大体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4.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模式主要有**型民主型。

5.教学大纲又称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6.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系统化与具体化。

7.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的成败经验。

8.__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9.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程序性知识和___

10.课堂的三大要素是学生、学习过程和___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

四、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是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本能的无意识模仿。(

2.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理论属于实用主义教育流派。(

3.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学生平均发展。(

5.老师应该遵循启发性原则,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6.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气质、注意、个性心理特征。(

7.条件反射既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

8.首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9.维果斯基提出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10.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惩罚,另一名正在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把自己准备吃的零食收起来。这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之为观察学习。(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个体身心发展。

2.课程。3.诊断性评价。

4.性格。5.学习动机。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师有哪些职业角色?

2.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4.根据记忆的规律,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有效复习?

5.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2.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八、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

”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2024年福建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一

小学数学。一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个阶段。a 两个三个四个 五个。2 在制订教学计划是,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a 以德育为主 以上课为主 以课外活动为主 以社会实践为主。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

2024年昆明寻甸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一 单选题。1 杯弓蛇影 反应是一种什么现象?a.条件作用获得。b.条件作用消退。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2 归因研究者分析行为原因时,不包括的维度是 a.内 外。b.强 弱。c.稳定 不稳定。d.可控 不可控。3 在教 鸟 概念时,用麻雀 燕子说明 前肢为翼,无齿有喙 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

2019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10套

全真模拟试卷 1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在中国近代史上,蔡元培第一次把美育列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是在 a 1908年。b 1912年。c 1922年。d 1931年。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出自 a 论语 b 大学 c 孟子 d 学记 3 只要有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