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下春季语文5月月考试卷

发布 2023-12-30 20:25:11 阅读 1743

2024年春季5月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平)

一、积累运用(34分)

1、下列注音字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忍俊不禁(jīn) 憩息(q吮吸(shǔn) 络绎不绝(yì)

b、恫吓(hè) 怒不可遏(è)怡然自得(yí) 二千石(shí)

c、以遗权贵(wèi) 鲜有人知(xiǎn) 案牍(d蛰伏(zhé)

d、贻误战机(yí) 怪石嶙峋(líng) **远瞩(zhǔ) 无计于事(jì)

2、选出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2分)

a、别具匠心花团井簇相提并论轻举妄动。

b、首屈一指孤苦伶仃贻然自得措手不急。

c、水涨船高家喻户晓井然有序引经据点。

d、重峦叠嶂豁然开朗鞭长莫及无济于事。

3、默写填空。(12分)

1)、《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有人说“近朱者赤”,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文中所说的: 。

2)、《次北固山下》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

3)、《饮酒》一诗中表现作者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

4)、《我爱这土地》中最能表现诗人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5)、《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清新平淡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4、病句修改。(2分)

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5、句子仿写。(2分)

鸟儿从来就是树上的精灵,它们隐蔽在树叶之间,与春风一起歌唱与秋叶一起飞扬。

6、口语交际。按要求完成下题6分。

世博网5月10日消息:时下,上海世博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世博期间,将有20万世博志愿者在上海服务世博。

目前,网络上有一场主题为“有你有未来”的世博网络志愿者接力正在进行。到笔者发稿时止,已有接近5600万名网友参加志愿者接力,此数据还在不断更新。网友通过网络关注世博、关注地球,为世博奉献自己的举手之劳。

1).给该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班级要举行“我与世博”的主题班会,请为主题班会设计两个环节。(2分)

3).假如你是一名世博志愿者,此时正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区接待一个旅行团,请简单地做个开场白的介绍。(2分)

7.综合性学习:6分。

在“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中,七年级(3)班决定出版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协助完成下列任务。

1) 在黑板报的序言中,语文科代表写道:“春天,像五线谱里的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请你顺着他的话,再续写一个分句。

春天,像五线谱里的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春天。2)请你围绕某一专题为黑板报再拟定两个栏目名。(2分)

3)下面是晶晶同学收集的有关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诗句),请你仿照示例,给其他两组配上一个题目。(2分)

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题目:春草破土图。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题目。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题目。

8.《名人传》叙述了**家贝多芬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2分。

二.阅读。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4分)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2.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2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亭亭净植 ② 陶后鲜有闻。

名之不可 ④ 莫能肖也。

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b. 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

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

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三)课内语段阅读(9分)

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山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在这里,板凳的腿就是“桥墩”,桥墩下面,伸入土中的“脚”,就是“基础”,板凳的板就是“桥梁”。一座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的。桥上的车辆行人,靠桥梁承栽;桥梁的重量,靠桥墩顶托;桥墩的压力,通过基础,下达土中或石层。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又快又好,像南京长江大桥那样大的桥,几个月就可以完成了。那时所有建桥的材料,都可在工厂里通过自动化,预先制成标准构件;造桥时,在水里把他们拼装成桥墩;在桥墩上把他们架设成为桥梁,一口气作业,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便宜。现在用的各种合金钢及高强度混凝土会由高分子新材料来代替,重量轻而强度高,桥梁构件的制造,一律自动化,桥墩的水下工程,可用机器人操作,动作灵巧,由人在水上指挥。桥墩基础,不必沉到那么深,在松软的土质中,可以加进凝固剂,把软土变成硬土。

架桥时,全用电脑控制的各种机具,差不多不需人的劳动力。采用了这些新技术,当然桥的成本就低了。

将来的桥梁一定造得很美。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娇。桥的构件不再是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而是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也不是头尾同样粗细,而是全身肥瘦相间的。

各个构件都搭配成各种姿态,而且各有不同的色彩,把全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1、选文中,作者想像中的“将来的桥梁”会有哪些变化和特点?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2、作者在说明桥梁的三个组成部分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作具体分析。(2分)

3、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4桥是什么?请参考第一段内容,给桥下个定义。2分。

四)课外语段阅读(14分)

妈妈做的菜 ,其实很难吃。

叶倾城。我们这一代,大部分出身中国第一代双职工家庭,母亲善烹饪精女工的,大概没几个。

文人雅士怀念“妈妈做的菜”,是隔着几万里辛苦路,时间给洒了浓浓的胡椒面,催泪;也是因为他们大抵是中产家庭,有一个擅长调和五味的母亲吧。**在《我的母亲》里面怀念母亲:“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子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再有滋味,只怕也无法认为是美味,没什么舌尖上萦萦的追忆。

而写了《饮膳札记》的林文月,想必她的儿女回忆起母亲的十九道佳肴,也就是味蕾的《古诗十九首》吧。

我妈是农家女出身,初中起就开始住校,每学期初扛着一麻袋红薯去交伙食费。一路吃食堂吃到大学毕业,三日入厨,向隔壁左右的老太太们学会点火煮羹汤。正是艰难时世,六口之家六个空空如也的胃袋,把它们填满就是大问题。

吃饱了,才有资格脍不厌细。朱天文写父母的爱情故事,说父亲取笑母亲:“内人做的菜要用猪槽来装。

”一是说量大,二是说味次。我妈做的菜,也不分轩轾。

直到她退休,在我们姐妹还没养育第三代之前,她有过几年云流水在的闲工夫。我们早已搬到武汉,楚地多少风流,她也学做了一些糍粑鱼、粉蒸肉。好日子没两年,“健康饮食”的理念便大行其道,从此饭桌历行极简主义:

盐淡油清,白水煮是常事,恨不得学《怨女》里的银娣:“省油,用一只毛笔蘸着油在锅里划几道。”味精是禁品,唯有醋大量挥洒,跟不要钱似的,从此我家厨房的味道,便比较像中世纪炼金士的实验室,酸得怪异,实在不勾引食欲。

我客居京城,偶尔回家,在餐桌上居然尝到美味,总是很诧异。我妈就哼一声:“昨天/前天,从餐馆打包回来的。

”顺带批评一下中国的餐饮业:有什么好,油也大,盐也大,都是味精调出来的味道。我,举箸心茫然,为又一次暴露了粗鲁的饮食观而惭愧不已。

但,怎么说呢?她弄的菜真的不怎么好吃,但我记得是另一些:她在深秋侵骨寒的霖雨里,搭公交车去很远的地方为我买豆丝,因为“都说那家最正宗”。

我在红菜苔刚刚上市的十一月匆匆回家一趟,她给我炒了菜苔,自己一口不吃,“我吃的机会多呢。”其实也不多,这虽然是青菜,现在贵得令人咋舌,她平时不怎么舍得吃。

而我怀念,每个冬天,几乎每晚,我们必吃的火锅:牛肉汤,鱼头汤,羊肉汤,搁很多蘑菇、千张、菠菜,我最喜欢吃鱼圆子,每餐必备。一边吃一边嫌她调的味总是淡得离谱,多多加盐,加火锅底料,她也默许了。

饱得再也吃不下去,她还要叫我:“你给捞了,别剩下。”盛在勺里**我,无论我怎么说**都不行。

白气蒸腾,汤香扑鼻,围炉而坐……这就是一个家。这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这么了解我的口味,无论这口味是否与她的理念背道而驰,她总愿意,一边嘀咕着一边为我弄出来。

妈妈做的菜,其实很难吃,却是我一生不会再遇到的美味。

选自《今晚报》2024年11月16日)

1、读本文,体会本文行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2、本文写了几个“妈妈做的菜”的片段?(3分)

3、本文列举了哪些文人雅士对自己妈妈做的菜得怀念?有何作用?(4分)

4、作者说妈妈做的菜其实很难吃,但为何在结尾却说它“却是我一生不会再遇到的美味”? 2分)

5、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你对你妈妈说过感谢的话吗?是什么事情(30字左右)让你说了这样的话?(2分)

人教版七下3月月考数学试卷

钢城十二中2018 2019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3月月考试卷。试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9的算术平方根是 a 3b 3cd 2 2的立方根是 abcd 3 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bc d 4 己知正方体表面积为24dm2,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 a...

18年7下5月月考

2017 2018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数学五月检测试题。一 选择题。1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 下列四组数中是方程3x y 5解的是 a b c d 3 对于点m 2,5 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4 若x y,则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

14年5月月考

2014年5月高二地理试题。第卷。命题 吕飞审题 闫静吕飞。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下图是某区域地形图 单位 米 读图完成1 3题。1 图示河段的流向是 a 由南向北 b 由东向西 c 由西南向东北 d 由东南向西北。2 图示地区的最高点与甲居民区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450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