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月考试题

发布 2023-12-30 01:55:13 阅读 4642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70分,第ⅱ卷共80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话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在讨论作为历史事件的改革之前,有必要先梳理一下“改革”的含义。此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皆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自此以后,“改革”遂成习见之词,而且其词义越来越宽泛,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均可称之为改革。

不过,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既可用于革故鼎新的正面场合,也可用于变好为坏的负面场合。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就体现了这种趋向:“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不过,今人所言历史上的改革,所用显然并非上述宽泛的词义,而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对于这种形式的历史事件,今天概以“改革”称之。具体到某次事件,则或称之为“变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或称之为“新政”,如王莽新政、庆历新政等;或称之为“改革”,如孝文帝改革、张居正改革等。

这些称谓,有的当时就有,更多的则是后人所加。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说某人“变法”,也未必就是正面评价。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与“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正因为“改革”含义宽泛,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其范围相差悬殊。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大,几乎是“江山代有改革家”;也有人将改革的范围划得很窄,认为真正称得上改革的事件没有几次。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纷纭。

比如,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佳,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史上见诸记载的最早的改革家。再如王莽新政,有人说是“托古改革”,有人说是“复古改制”。又如张居正,多数人认可他是改革家,但也有人说他的政策并无新意,算不上改革。

即便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不一定可以为据。如管仲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今人称之为“改革”或 “革新”,他自己却说是“修旧法”。事实上,要给改革下一个严谨、周延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更不可能提出一套量化指标。

改革之事,古今中外皆有。从改革的原初推动力看,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君主一直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没有君主的发动或支持,就不可能出现改革。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全部都是自上而下,即由统治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发起和推行的。平民大众没有推动改革的途径和机会,当他们忍无可忍时,只能揭竿而起,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

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很多,用人是否得当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积极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虽然认识到“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但却不善于识人用人,所倚任者多为反复无常的奸佞小人,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能像管仲那样一帆风顺,或像孝文帝那样基本成功者,并不多见。大多数改革都遭遇了挫折或失败,如商鞅变法是政存身败,张居正改革是人亡政息,王安石变法是半途而废,戊戌变法是昙花一现。若观察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可谓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身败名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吴起乱箭穿身,商鞅惨遭车裂,王安石忧愤而死,张居正死后抄家,戊戌六君子喋血刑场。改革之难,于此可见。篡用明太祖的一句话说:

“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

(摘编自《博览群书》)

1.下列关于“改革”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一词首见于《后汉书》之《梁统传》和《黄琼传》,都是指对已有成规的改动变易。

b.自《后汉书》之后,凡对原有制度、惯例、习俗,甚至文体、文风的改易变革都可称之为改革,词义越来越宽泛了。

c.“改革”一词感**彩的变化是以近代为分界线的。近代以前,改革是一个中性词,而近代以来改革演化为一个纯褒义词。

d.现在所说的历史上的改革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特指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比较重大的除旧布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同改革本是中性词一样,“变法”也是一个中性词,古代典籍中甚至常将“变法”

与“坏纪”连用,意为变乱成法,败坏纪纲。

b.“改革”一词含义宽泛,所以不同的人所认为的改革范围差异极大,具体到某人某事,看法更加多样化。

c.引发“国人暴动”的周厉王,在历史上向来形象不好,但有人称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家。

d.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人的改革看法不同,即使是当事人自己的说法,也未必可以为据。所以,给改革提出一套量化指标是不可能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漫长的王朝史上,因为平民大众只能发动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暴力革命,所以改革都是由君主发动或支持的。

b.改革必须用人得当,否则会给改革造成很大的伤害。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就是因为国君大力招贤、大胆任用。

c.古今中外的改革既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自下而上的改革,但前者占绝大多数。

d.纵观中国历史上君主之外的改革者的命运,能够善始善终者非常少,绝大多数都身败名裂,甚至有的还付出生命的代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

”是时多禁封良田,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

方一里则为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

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为首为讳乎?

”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何其不直!

”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计斫材运土及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

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

”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b.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c.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d. 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b. 沙门,是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c.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备要》。

d.《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6.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河人崔玄伯赞叹高允内心高尚,德才深藏不露,神情文雅俊朗,如镜子闪光一般,将来必定是一代人杰。

b.翟黑子犯了**之罪,被世祖发觉,向高允请求应对之策,高允认为应该实话实说,这样一定可以免除治罪。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疏远。

d.高允为人明智、忠诚、富有远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高允援古论今,引用数据阐明危害,最后高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 世祖善之,遂除田禁,悉以授民。(5分)

②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8.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9.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雨霖铃》(柳永)中的“念去去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赤壁之战,周瑜指挥若定,火烧曹军,不费吹灰之力的句子是。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乙选做题。请考生在第。

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高二月考试题

集安一中2012年2月质量检测试题。高二地理。第 卷选择题 共 75分 1 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a 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b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c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d 禁止滥砍乱伐,保护植被。2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a 从防洪入手,对田纳西河的梯级开发 b 水能资源的体积...

高二月考试卷 12月

高二化学月考试卷。本试卷分为 卷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命题 潘丹审题 王小琦。第一卷选择题 48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 分共48分 1 体积相同 ph相同的h2so4溶液和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中和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 a 相同中和ch3c...

高二月考试卷 化学

12级化学申请人 孙庆锁。藁城九中12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化学 说明 1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 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答案写在答题页上并保留好试卷。3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k 39 一 单项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