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综合防灭火安全措施解析

发布 2023-12-16 13:10:03 阅读 8980

前言。防治回采工作面煤层自燃发火是防止重大通风瓦斯事故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矿井的采掘部署、巷道布置、采煤方法、回采工艺、通风系统、通风方式、通风设施质量、防灭火措施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为加强回采工作面煤层自燃发火工作的管理,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防灭火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矿的《矿井防灭火专项设计》和开采的具体情况,为了有效防治煤矿火灾事故的发生,特制定综合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目录。第一章煤的自燃因素分析 1

第二章煤的自燃** 2

第三章煤的自燃预防措施 4

第四章井下自燃发火的预防措施 8

第五章井下灭火 10

第六章外因火灾防治 15

第七章内因火灾防治 18

第八章综合防灭火措施 20

第一章煤的自燃因素分析。

引起煤自燃的因素较多,主要如下:

1)煤的炭化程度。煤层的自燃性一般随煤炭的变质程度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挥发分含量在12%以下的烟煤难以自燃,但若有其它原因,也可能产生自燃。

2)煤岩组分:煤层中有集中的镜煤和亮煤,特别是含有丝煤时,煤的自燃倾向就大;而暗煤多的煤,一般不易自燃。

3)煤的含硫量:含硫分愈高,吸氧能力越大,越易自燃,含黄铁矿、黄铜矿结核较多,也具有自燃危险性。

4)煤的破碎程度:煤的破碎程度大,增加了煤的氧化表面积,使煤的氧化速度加快,容易自燃。脆性与风化率较大的煤易于自燃。

5)煤的水分:水分能加速煤的氧化过程,同时使煤体疏松、造成细微裂隙,加大吸氧能力,并降低着火温度,但过多水分则可抑制煤的氧化。

6)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复杂、围岩及煤层破碎带易引起煤层自燃。

7)开拓开采条件及通风方式:矿井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与通风方式若选择不合理,往往造成丢煤多、煤柱破碎,漏风严重,给煤层自燃造成良好条件,增加自燃的可能性。

第二章煤的自燃**。

1、人的感官可以察觉的自燃征兆。

a)巷道**现雾汽或巷壁“挂汗”;

b)风流**现火灾气味,如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

c)从煤炭自燃点流出的水和空气较正常的温度高;

d)当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时,人们有不舒服的感觉,如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等。

2、仪表检测。

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自燃发火。

a)煤炭自燃出现明火、火灾烟雾、煤油味等;

b)煤炭自燃使环境空气、煤层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

c)采空区或风流**现一氧化碳(co),其浓度已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并有上升趋势。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自燃发火隐患。

a)采空区或井巷风流**现一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

b)风流**现二氧化碳(co2),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

c)煤炭、围岩及空气和水的温度升高,并超过正常温度,但尚未达到70℃;风流中氧(o2)浓度降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趋势。

第三章煤的自燃预防措施。

1、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该矿布置在岩层中的主要进回、风巷道采用锚喷支护,采掘工作面采用锚网支护。矿井开采时,要注意观察,加强自燃征兆的早期识别工作。采煤方法对自燃发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煤炭**率的高低、回采时间的长短上。

本矿采用长壁式采煤法,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尽量使工作面回采率提高,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综合防治,有很高的防火安全性。

合理的采煤方法能够提高矿井先天的抗自燃发火能力,我矿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降低煤层自燃发火的可能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少丢煤;

2)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柱破裂;

3)合理布置采区;

4)回采时应尽量避免过分破碎煤体;

5)加快工作面的回采速度,使采空区热源难于形成;

6)及时密闭已采区和废弃的旧巷;

7)注意选择回采方向,不使采区回风巷过分受压或长时间维护在煤柱里。

2、通风方面的措施。

通风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空区,煤柱和煤壁裂隙漏风,漏风就是向这些地点供氧,促进煤的氧化自燃。采空区面积大,漏风量相当大,但风速低,散热作用差,在工作面的两巷(回采工作面的运输巷和回风巷)一线(停采线),过断层地带,煤层变薄跳面的地方有大量的浮煤堆积,最易发生自燃。所以每一回采工作面回采完毕必须立即进行封闭,以减少浮煤堆积地点的漏风量,防止自燃。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然火灾的发生。为防止煤层自燃,本矿在通风方面采取如下措施:

1)该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新风和乏风均不通过采空区,漏风少;

2)调节风门、风门应设置在围岩坚固、地压稳定的地点,还应避免引起采空区或煤柱裂隙漏风量的增大;

3)采取措施,降低采区进回风巷之间两端的负压差,以减少漏风;

4)风门、调节风门之间的距离留有较大的余地;

5)设置双向风门,矿井可实现反风,以防火灾事故扩大;

6)实现风门闭锁,使一组风门不能同时敞开,确保风流稳定。

3.监测方面的措施。

煤层自燃火灾监测与早期预报是矿井火灾预防与处理的基础,是矿井防灭火的关键,只要能够准确、及时地对煤层自燃火灾进行早期预报,就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预防煤层自燃火灾的措施,从而避免自燃事故的发生。对于煤层火灾的**预报而言,采样监测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矿的煤层火灾的监测主要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人工检测和火灾束管采样监测系统三种手段。

安全监控系统可以连续监测ch4、co、co2、o2等环境参数,根据这些环境参数的变化进行煤层火灾的预报。本矿现有1套kj78n型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本次设计利用现有的监测、监控系统,增加并完善现有的监控系统,以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该系统具有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并且符合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人工检测一直作为煤层火灾的主要监测手段,人工气体监测主要采用o2、co、ch4等便携式气体分析仪,由人工直接在各测点进行气体检测,并定期采用气袋取气样,送地面进气相色谱分析,给出气体的成分和浓度,以此判断煤层发火程度。该法适用性强、投入设备少,简单易行,但人工取样工作量大,间隔时间长,不能连续实时进行检测,只作为一种辅助检测预报手段。

地面固定式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是借助束管将矿井井下各测点的气体经抽气泵负压抽取、汇总到指定地点,在借助气相色谱检测装置对束管采集的井下气样进行分析,其监测结果在以实时监测报告、分析**等方式提供数据的同时,亦可自动存入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对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从而实现对矿井自燃火灾的早期预报。

第四章井下自燃发火的预防措施。

1、生产矿井延伸新水平和采区开采新煤层时,必须对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2、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采取综合预防煤层自然发火的措施。

3、在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层时,采区设计应采用后退式布置。必须编制专项防灭火设计并严格执行。在开采厚及特厚煤层时,必须有专项防灭火设计,凡一次不能采全高必须沿顶开采,不能留顶煤。

4、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开展自燃火灾的**预报工作,及时掌握火区动态和采空区自然发火动向。每周的报表要由通风部门的技术主管签字审核,每月要有一份火情分析报告。

5、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主要回风巷、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及回风巷必须安设co、温度传感器,瓦斯员检查内容中加入co、温度检查内容,安设位置及检查次数同瓦斯检查。

6、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如出现冒顶区必须及时进行防自燃处理,并定期检查。

7、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对采空区必须有防止自然发火的设计。

8、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瓦斯员检查井下各采掘面、主要回风巷、采煤工作面上隅角时,要检查co、co2、o2、t等相关内容,与瓦斯报表一起上报,如发现有异常变化时,要立即上报调度室及相关领导,听从调度安排。

9、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通风科每日要对自燃发火观测点的相关检测内容进行分析,一旦发现有自燃发火征兆,立即上报相关领导,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防火灾事故的扩大。

10、在选择确定风门、风窗、挡风墙等通风设施的位置时,应尽可能降低采空区、火区和煤柱裂隙处的漏风压差,减少漏风量。

11、有自然发火倾向的生产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撤出一切设备,对采空区进行永久性封闭。因故不能按期封闭的工作面,必须制定防火措施报矿审批。

12、各矿对废弃的溜煤眼、暗斜井和风眼必须进行层间永久性封闭和充填,以防止自身发火及层间有毒、有害气体扩散。

第五章井下灭火。

1、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如果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

2、矿井均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计和建立消防管路系统,在矿井、水平和采区投产时同时投入使用,并保证用水点管路中水压不低于0.4mpa,水量不小于0.6m3/min。

消防管路的下列地点必须设置支管和阀门:

1) 所有斜井和平峒井口。

2) 井底车场附近的主要峒室内。

3) 井底车场、主要石门、大巷、倾斜巷道、采区和其它巷道每隔100米处。

4) 皮带运输巷道每隔50米,皮带机头、机尾附近15米以内。

5) 采用可燃性支护材料的巷道内每50米处。

6) 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40米以内。

7) 掘进工作面进风口处。

8) 其它易发生火灾的地点。

支管和阀门的位置应便于使用和维修,必须有明显易辨的标志,其出口禁止射向电机车架线及其它电气设备。

3、地面煤炭装运系统必须设置消防管路系统,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4、井下任何地点不得进行电焊、氧焊和喷灯焊接等明火作业。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巷进行电焊、氧焊作业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由矿长批准,指定专人在现场检查和监督。电焊作业地点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

防灭火安全措施

1 掘进时向煤体注水 或阻化剂 能抑制煤自燃氧化的发展,同时有利于自然煤体的散热 2 在开采过程中,往采空区注浆,能隔绝氧气与煤的接触,杜绝漏风防止氧化。3 采煤工作面结束后,要对停产线,上下煤柱线内的采空区加强封闭和防火灌浆。4 需过的旧区,旧巷和报废的片盘必须打永久防火密闭,防火密闭用不可燃材料...

矿井综合防灭火设计及安全措施

第一节概况根据本矿周边矿井及本矿开采实际,依据 平煤集团通风实验室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 的结果表明,煤矿所开采煤层属自燃煤层,自燃等级为ii类,而煤的自燃倾向性为自燃煤层。自燃发火期大于等于6个月。煤矿设计为炮采开采工艺,采取的防灭火措施除开拓开采 通风 监测方面的措施外,主要采取注浆防灭火和使...

矿井防灭火的安全措施

一 矿井火灾的分类与危害 矿井火灾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外因火灾是由于外部的高温热源引起可燃物的火灾。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 或其它可燃物 在空气中氧化并聚积热量而引起的火灾。矿井火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火灾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烟雾,严重地威胁着井下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