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 2023-12-08 19:20:09 阅读 9174

陈常峰。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一个好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具有重大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研出成果、科研出人才、科研出质量、科研出特色、科研上层次。

1.立足于常规,致力建设教科研新文化。

教科研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唤醒教师内在的**需要,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形成教学、研究、学习、创新一体化的职业生活方式。所以做教科研实际上是做文化。如果说教育是一个坐标系的话,那么,学校教育质量代表的是教育的长度,学校教育科研则代表教育的高度,而学校教育文化则代表教育的宽度(厚度)。

教科研首先需要常规,教科研同时需要创新,教科研更加需要文化。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把创新做成常规就是文化。

现在有些老师对教科研的作用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有的认为教科研是少数精英分子去做的事,自己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有尽管认识到了教科研的重要性,但总觉得教科研很神秘、深奥,无从下手;有的教师认识到位了,也有了课题开始研究,但由于理论支撑不够,具体操作又欠规范,急于求成而成效又不大,从而滋生了知难而退的想法。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对教科研有个准确的定位。学校搞的教科研是“基础性"的教科研,是服务于教学的教科研,是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因此,它应该是应用性的,应当立足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的研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不能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研究,都是为研究而研究、都是为装门面而研究的“假研究’’,文章写得再多,发表得再多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教科研。

所以,我们的教科研要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立足于常规教学探索,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立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立足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立足于常规教学探索的教育科研,可以促使我们对课堂文化的内涵进行理性的思考;立足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我们创建基于校本的反思互助教研文化;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科研,可以促进教师在专业成长中提升自身的幸福指数。

必须树立教科研对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三个观念:

1)改善生活的实践观:确立“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工作观,确立“为生活准备、为生活服务”、“在课堂中创造和实现新的教师生活”的教科研观。具备了这样的实践观,教科研将会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就会逐步提升和培养我们从事教育科研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和习惯:

即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和习惯、不断自我诊断的专业能力和习惯、不断进行学生调研的专业能力和习惯、不断进行嵌入式学习的专业能力和习惯。

2)成长创造的幸福观:教育为了人的幸福,提升人的幸福。幸福是人的权利,幸福是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金钱、地位、健康、知识都是手段,幸福才是终极目的。

那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取决于生活能力的发挥而不取决于生物需求的满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让教师在周而复始、单调枯燥的职业生活中找到工作的创意、生活的新意、事业的成功、职业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教授认为,关于教师幸福生活的想象是:

一是课前有期望,二是课中有创造,三是课后能审美。

课前有期望:老师盼望进教室。

课中有创造:教学过程中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回应教育事件和情境,能创造性地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后能审美:对课堂教学回望和审视,能获得符合期望的愉悦和温暖体验,它包括对自身能力实现和发展的审美,对教学劳动过程和劳动效果的审美。

3)促进思想的发展观:教育科研可以“让思想成为行动”、教育科研可以达到“人因思而变”、教育科研还可以“从提供思想到促进思想”、教育科研更可以“有成效地思想”。

总之,立足常规的教科研就在教学中我们要尽智,进行有创意的研究;我们要尽心,进行有反思的**;我们要尽力,进行有耐力的**。就是我们要从小处着手、从学生着手、以极致为终。这样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才是真正立足于教育实际的研究。

2.扎根于课堂,致力解决教学的新问题。

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创建教学情境,建立人性化的师生关系。通过深入的教科研,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最大限度挖掘师生自身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下解放出来,主动、积极地**学习,使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并且因而成为能够不断学习的人,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而现今许多所谓的教科研却没有扎根于课堂教学的土壤,缺少对教学实践问题的深入具体研究,教研结果的普遍展现形式——**,往往缺乏对教学的实证性研究支撑,大家都为了写文章而做教科研,为了缴材料而搞教科研。这样的教科研成果对于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显然是十分有限的,价值也肯定是不高的。这是“功利型”的教科研。

其次,从深层次来看,我国师范教育中课程设置明显偏重”学科专业课程”,而"教育学类课程”几乎不受重视,只设公共教育学、公共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师范毕业生基本没有接受教学与教育研究方面的系统训练。这种缺陷导致了我们教师教科研水平总体受到影响。所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固然离不开教科研的深入开展,然而也不能将教科研工作简单泛化。

1)加强学习,让经验式的总结转变为有思想的教研。

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都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不少教师也时有所思,时有所悟,时有所议。可是他们很多的感悟往往属于“经验式总结”,而这种的建构也往往是片面的、局部的,它总缺少一种理论的支撑力量。

教科研的老师是教学者更是研究者,要思考教育的本质,思考教育的目的,还要积极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一个专家说:“一支教研队伍的能量取决于成员的文化层次,一个教科研老师的素养取决于他的阅读视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深入,教学内容的越来越开放,也更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而博览群书,系统学习理论,广泛吸收养分,补充最新知识,是教师增加和更新知识积累,提高教科研水平不可或缺的途径。读书应该成为教师急需去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一件事情。

“腹中有书气白华”,教师博学多才,学生耳濡目染,将为学生刻苦攻读,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作为教师,应该把学习当成终身的事情,把学习当成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迫切需要重视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

比如传统杜威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赞可夫的发展心理学,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现代的人本主义理论、人力资源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哲学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社会学、行为组织学、教育管理学等诸多的理论体系都是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所必须的理论支撑和基石。

教师迫切需要重视五种科研能力的培养。

问题定向能力: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发现问题,进行科学**;

理论思维能力: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提炼和捕捉问题;

想象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富于联想和想象;

动手实践能力:检索、查阅、运用资料的能力,掌握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

综合评价能力:对他人和自己的科研过程、科研成果的评价分析;学校教科研不能是应景之作,它要切合教学实际的需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研究的平台和土壤。

一个教师,一所学校,真正有价值的教研课题绝大多数是来自教学实践。

对于一个普通的教师来说,上好一堂课,就是一次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积累经验是一个很好的教研途径。

2)持之以恒,从追求课堂设计转变为反思互助教研。

课堂教学及教育活动是中小学教师日常的生活表达,几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科身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了教师研究的最主要内容。教师的研究与专家学者的研究应有不同,这就好比运动员中有专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及运动爱好者一样,我们不能苛求教师像专家学者那样生产教育知识,揭示教育的一般性或者普遍性的规律,而应考虑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境,研究其自身特有的问题。因而,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其实就是研究自己的生活、认识自己的工作。

教师研究的根本结果是教师了解自己,改变自己;了解学生,改变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校持续发展。这种实践研究就是要坚持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体取向,以教师发展为目的,以研究实践问题为主要内容,以反思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式,真正体现教师的工作智慧。

课堂教学的愿景:理想课堂。

学生经历美好的课堂生活(氛围和状态)

奠定学生幸福生活的基础(目标和结果)

实施有效教学(手段和方法)

享受幸福的教师生活(教师的成长和创造)

教师每天都在从事教研教学工作,新鲜感和好奇心可能会逐渐消退,难以怦然心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去开辟新的思维空间,去探索新的奥妙。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总有不少让我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

这些现象后面,是否潜存着某种契机和一些可利用的资源,或者潜藏着某种危机与误区?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反思,加以研究,来彰显事物的本来面目。学校现在要求老师在备课笔记上写好“三个一”,实际就是促进大家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个推动手段。

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和教研素材,为教科研提供有力的例证,希望大家要坚持不懈。只要我们天天坚持反思,天天就会有新视角,天天就会有新收获。教科研写作需要教师具有较为厚重的文化积累,那么,教学反思之余的资料收集等工作,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无疑是很值得提倡的。

教师在选择课题上,应该着眼于小问题,比如: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进行课堂提问,如何让学生质疑,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来重新确定你的研究课题。

我认为:只要这个课题有助于教学,它就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会有所收获的。这点认识虽然在学校领导层面上得到认同,并且一再予以强调,但是并没有深入人心。

今后,必须切实加强这块工作的指导和落实。

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够带领课题组的全体老师,在工作中带着问题研究、带着课题研究,将科研真正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享受教育的快乐与美好,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乐土!

2023年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目标

平度市教学研究室文件。平教体研字 2012 2 号。平度市教学研究室。关于印发 2012年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目标 的通知。各镇 街道 初中 驻地小学 成教中心 中心幼儿园,局属及开发区各学校,民办学校 现将 2012年基层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目标 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望一并贯彻执行。一是要统...

2023年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四 竞赛活动。1 在教研月活动中,开展校级 生本高效课堂 展示活动竞赛,为县级 生本高效课堂 展示竞赛活动选拔参赛选手,并积极参加县级 生本高效课堂 展示活动,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2 承办县级 生本高效课堂 展示活动竞赛政治学科赛课活动。3 初中英语组举办全校英语手抄报比赛,评出一等奖10项,...

在全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教育科研是指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 教学工作,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探索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教育科研贯穿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教育科研无时无处不在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概括起来说,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行政的基石,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发动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