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 A 石头说话湘美版

发布 2023-11-04 10:21:07 阅读 3381

《石头说话》

操作目标: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和颜色,运用颜料、油画棒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动物造型创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石头动物造型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和美感的石头动物造型设计。

教具准备:课件、石头作品范作、石头、水粉、油画棒、海绵胶等。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

1、学生收集石头时,注意石头形状、大小的不同,选择平整一点和有特征的石头。2、学生做作业时有可能没能很好利用石头的形状、纹理、质感等特征,甚至破坏了石头的天然美感,但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教师辅导时要引导学生巧妙利用石头的形、色、纹理产生联想,造型过程中尽量多地保留石头的自然本色。

3、动物身体的主要部分要选择大一点的石头。

4、可选用较厚的彩色卡纸做底板,把石头放在彩色卡纸上拼,然后用薄的双面胶粘贴即可,大的石头可用厚的海面胶粘贴比较牢固。

5、用水粉颜料在石头上涂色,注意颜色要厚,水分要少。用油画棒涂色要用力,并且用力要均匀。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很特殊的美术作品,想看看吗?”欣赏老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

1)孔雀(2)猫头鹰(3)小猪(4)毛毛虫(5)白鹅(6)鳄鱼2、带着问题,分小组近距离观察、触摸老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问题:(1)这些作品特殊在什么地方?

给你什么感觉?(2)老师制作的都是什么呢?揭示课题:

有趣的石头动物。

第1页。设计意图:欣赏、观察、触摸教师制作的石头动物作品导入新课:

一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亲其师,信其道”。二是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石头作品的特殊之处——有凹凸感,具有立体效果,激发学生的新奇感,丰富了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三是开门见山,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授课:

1、师:“今天神笔马良来到了我们课堂,他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招点石术,能把石头变成小动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石头、神笔和马良形象。

设计意图:神笔马良是儿童喜爱的神话形象,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情趣性,也是有机贯穿教学的一条线。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2、师:“点石术在哪儿呢?就藏在这些石头作品里。小组讨论:怎样做才能让石头变成小动物呢?”

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在黑板上画的石头中板书:看、想、拼、贴、画。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观察、讨论,总结了石头变成小动物的五步制作方法——看、想、拼、贴、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讲解示范制作方法:(1)看石头联想。

教师在**展示台上出示一块规则和不规则的石头,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色彩产生联想,师:“可以把石头作为小动物的头部或身体的主要部分,这些石头可以变成哪些小动物呢?”

教师再出示几块石头的组合,师:“把形状、大小不同的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将会产生出新的动物形象。”教师示范拼摆一组石头,然后找2——3名学生到**展示台上组合练习演示。

老师提出的问题:1、如何选择石头?2、如何拼摆?3、怎样再添画?

你能提出问题吗?

第2页。小实验:同样的颜料在白纸上和石头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上面的提示和建议进行自学探索。七、师生交流,解决自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师提示(版书):选(眼睛)

摆(在画面的位置,可以单个也可以是多个)画水(少)颜料(多)

设计意图:由一块规则的石头到不规则的石头,再到几块石头的组合,通过观察、联想、操作,逐渐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石头的形状、花纹、色彩产生联想。这一步非常重要,着重是启迪学生想象,发展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也遵循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突破了教学重点。

2)拼石头。

三、了解石头。

师:请同学们摸摸身边的石头,说说这些石头都有哪些特征?学生观察、触摸各种石头,对这些石头有个大概的了解。

生1:这些石头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生2:

这些石头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生3:这些石头的颜色各不相同。

师简单小结石头的一些特征。

学生操作练习:观察自己带来的石头,拼摆石头。老师提出的问题:1、如何选择石头?2、如何拼摆?3、怎样再添画?你能提出问题吗?

小实验:同样的颜料在白纸上和石头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上面的提示和建议进行自学探索。师生交流,解决自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选大一点、平整一点的石头观察,可以由一块石头联想,也可以把几块石头组合在一起,放在彩色底版上摆一摆,联想一下,你的石头能变成什么小动物呢?巧妙利用石头的原有形状、花纹和颜色,可以变换方向试试看。

3)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

第3页。设计意图: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观察、联想、拼摆自己带来的石头,教师适时给予启发、指导,完成制作的前三步看、想、拼石头,进行第一次作业练习。

分步完成课堂作业好处有:(1)作业目标明确,学生学习很轻松。(2)有利于教师个别指导,在石头未固定前进行拼石头作业练习的指导检查,对于不理想的作业,便于教师给予纠正。

4)贴石头。

把双面胶贴到石头的底部,固定在彩色纸板上即可。如果根据一块石头联想的也可以不粘,如果是几块石头组合的,先粘大石头,再粘小石头。

5)画石头:

用水粉颜料或油画棒在石头上画出小动物的主要特征。用油画棒涂色,注意用力且均匀。

教师示范用水粉颜料画石头。特别强调笔中水要挤干,颜料要厚。在制作的时候,动物细小的部分可以用彩纸来做。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使用水粉颜料较少,水分把握不好,教师的示范,增强了直观效果,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5、欣赏学生制作的优秀石头作品。三、布置作业:

师:“下面同学们继续完成作业——贴石头和画石头,把石头变成可爱的小动物。今天神笔马良要把他的神笔奖励给大胆想象、勇于创造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以马良的神笔做奖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始遥相呼应,使教学具有完整性。

四、展评作品:

师:“同学们,你们像马良一样聪明,把普普通通的石头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你们真了不起!”

从作品的造型、色彩、创意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你最欣赏哪一件石头动物作品?为什么?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

教师把神笔奖励给作品有创意的同学。五、拓展:

1、欣赏古代石雕**。

一件件造型粗犷的古代石雕作品经历数年风雨的洗礼,今天仍屹立在世人的面前,这些富于“生命力的石头”它雄浑、古朴,充满了威武,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充满一个民族的想。

第4页。象。

2、欣赏奇石**。

大自然中有很多奇石,千姿百态,令人遐想万千,赏心悦目。奇石又称观赏石,赏石可以从石头的质、形、色、纹、势等方面去感受奇石之美。

奇石是大自然的杰作。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赏石清心,赏石陶情。”

一块佳石,是一首无言的诗,不朽的画。”

设计意图:通过古代石雕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石雕艺术的雄健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欣赏奇石**,引导学生感受奇石的美,了解赏石文化,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石头一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在周末或假期里,可以和父母亲一起到大自然中找一找造型独特的石头,回来进行联想创作,相信会有更多的精彩等着你们。

第5页。

学年五年级美术上册《石头说话》教学设计湘教版

2019 2020学年五年级美术上册 石头说话 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依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美术 湘版 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课 石头说话 二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石头在自然界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山上 河边 海里,但是,不同类型石头的质地 形状 色彩 纹路都有所区别,有的光滑细腻,有的尖锐...

五年级上美术教学反思与分析石头说话湘美版

石头说话 反思与分析 1 优化教学 催生创造之芽 学生上完课后特别开心,他们制作的石头动物真是多姿多彩,可见,一个新颖的教学内容会令学生耳目一新 怦然心动,从而点燃创新的火花。教学是一个永恒的动态范畴,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教学的创新首先从优化教材开始,...

五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 A 有趣的服饰苏少版

第5课有趣的服饰。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欣赏各名族丰富多彩的服饰 及绘画作品,了解浓郁的民族风情。运用绘画 手工形式表现自己见过的有趣的服饰,在次基础上设计新颖别致的服饰,并用材料制作出来。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造力 表现力以及对材料的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