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 相遇问题应用题五年级数学教案

发布 2023-10-31 00:04:06 阅读 6269

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应用题_五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课题:相遇问题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54页例3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30千米,5小时到达。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5小时。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0千米。可以求什么?怎样求?为什么这样求?

问:从以上三道题中可看出什么数量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二、新授。1、导入新课。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应用题比较复杂,比如出发地点、行车方向、出发时间是相同还是不相同,运动的结果又怎样呢?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出示准备题: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

390米60米60米70米70米张华李诚。

问:题目中“同时”是什么意思?(出发时间一样)出示下表,学生独立完成。走的时间。

问:出发3分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又是多少?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利用教具演示)

教师指出:像上面这样,运动方向是相向的、出发地点为两地的,出发时间的同时的,运动结果是相遇的,我们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相遇问题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板书课题:相向运动求路程的应用题)2、教学例5: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学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说出已知什么,要求是什么?教师利用教具演示,画出意图让学生观察、思考:小强走的是哪一段?小丽走的是哪一段?

他们到校所走的路程与两家相距的米数有什么关系?

要求两家相距多少米,先要求什么?(先求出两人到校时各走了多少米?)怎样分步解答?

(让学生口述每一步算的是什么,说出算式,教师板书。)65×4=260(米)70×4=280(米)260+280=540(米)

怎样列综合式?(学生口述,并算出结果,教师板书。)65×4+70×4=260+280=540(米)答:(略)

.再引导观察示意图,启发另一种解法。

问:他们两人每走1分,他们之间的距离靠近了多少米?[ 65+70=135(米)]到校时经过了。

几分?(4分)要求两家相距多少米,还可以怎样算?怎样分步解答?(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65+70=135(米)135×4=540(米)综合式:

65+70)×4=135×4=540(米)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65×4+70×4(65+70)×4

想一想:第一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议一议:这两种解法的综合算式不同,为什么得数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

.小结相向运动求路程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三、巩固练习。

1.指导看书第页,后练习第59页的做一做。2.看算式把条件或问题补充完整。

.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大桥的两端相向走来,小明每分走50米,小华每分走60米,经过5分两人相遇。?算式:(50+60)×5②.甲乙两位同学骑自行车从东西两站。

甲同学每小时行20千米,乙同学每小时行25千米,,东西两站相距多少千米?算式:(20+25)×3

3.课本练习十四第题。

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2.提高学生类推迁移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口算20×301.2×0.20.

5×4300-100÷590×10×325×4-7043×20×511×0.623×10125×19×440×8+5019×26+19×74(二)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5×6030×7+85250×4-320二、新课。

一)运算顺序。

把上面复习题2稍作变动(加上小数点),让学生说一说改动后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变成:1.2×0.5×6030×0.7+8.52.5×4-3.2

教师板书: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一样.(二)教学例6

光明小学的同学们在校园里种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蓖麻籽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1.应该怎样列式?0.45×0.

18×3002.怎样计算?教师板书:0.

45×0.18×300=0.081×300=24.

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3.还能怎样列式?4.练习72×0.81+10.47.06×2.4-5.7(三)运算定律。

1.引导性谈话:整数运算与小数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和连乘、乘加、乘减完全相同,整数乘法中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能适用吗?2.举例说明:

0.7×1.2○1.

2×0.7(0.8×0.

5)×0.4○0.8×(0.

5×0.4)(2.4+3.

6)×0.5○2.4×0.

5+3.6×0.5

3.小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四)教学例7计算:(1)0.25×4.78×4(2)0.65×201

1.第一道题你打算怎么计算?应用了什么定律?2.第二道题你打算怎么计算?

应用了什么定律?教师板书:0.

25×4.78×40.65×201=0.

25×4×4.78=0.65×(200+1)=1×4.

78=0.65×200+0.65×1=4.

78=130+0.65=130.653.填空4.

2×1.69=□×2.5×0.

77×0.4=(□6.1×3.

6+3.9×3.6=(□三、质疑。

一)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

二)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想向大家说吗?

三)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四、巩固练习。

一)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50.4×1.

95-1.93.76×0.

25+25.8=50.4×0.

05=0.9776+25.8=25.

2=26.7776(二)计算下面各题。

三)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西红柿,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每千克按0.65元计算,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方法算的用简便方法算.2.02×8.51.

25+4.6+0.752.

33×0.5×0.4×548×0.

253.4×7×1.51.

6×7.5×1.25

二)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可以净化空气,如果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三)一种花布的售价1米16.2元,请用计算器算出3.6米,12米,8.5米的花布的总价是多少?六、板书设计。

连乘、乘加、乘减和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知识基础,利用知识的正迁移。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数学思想,用“转化”的思想指导学习。然后提出问题: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使用吗?”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大胆尝试,得出结论。调查统计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活动准备。

计算器,统计表.活动过程。

1.现在每度电0.4元,请你调查统计一下你们学习小组家庭月有用电度数,并计算出各个家庭每月应交的电费,最好能够设计一张**.

2.调查附近超市中你最爱吃的食品的单价(单价是小数),然后算一算买一对、一打或一箱应花的钱数.

活动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129页实践活动“调查利率,计算利息”。活动目的:

1、结合百分数的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储蓄知识,认识储蓄的重要意义。活动准备:

1、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2、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

3、结合自已所调查的,总结收获、提出质疑。4、每小组准备一个计算器。活动过程:

一、通过预习,交流收获1、让学生交流课前调查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出示整存整取,国债年利率。(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二、小组合作,汇报交流1、出示例题:

小东的爸爸有5000元人民币,请大家帮他算一算购买三年期国债和整存整取三年存款的收益哪个大?相差多少元?(1)估算。

师:先请同学们猜一猜,买哪一种收益大呢?为什么?(2)论证。

师:请同学们动笔算一算,究竟是哪种收益大?(3)交流。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种收益大?

大多少?整存整取5000×2.54%×3×80%=302.

4(元)国债5000×2.54%×3=2348(元)348-302.4=45.

6(元)(4)讨论。

师:相对来说,国债的利益比较大,请同学们说说国债和整存整取各自有什么优点?2、出示情境题。

王刚的爸爸说:“我在国外辛辛苦苦地挣到了20000元,现在这笔钱该用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们四人一组帮五刚的爸爸设计一个方案。(1)小组合作,讨论方案(2)小组交流,共同**。

师:小组内选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帮王刚的爸爸设计了什么方案?(3)选择方案,说明理由。

师:如果你作为王刚的爸爸,你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议一议。

1)联系实际,说出想法。

师:如果作为你自已有1000元,根据你及你家的实际情况,你打算怎样投资呢?你是怎么想的呢?

2)小结:我们实际存钱时,不一定看收益,哪一种适合就选哪种,即标准不同,选择也不同。2、问一问。

1)联系实际,提出质疑。

师:在生活中,存钱取钱时,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你家遇到过什么特殊情况?或者,你有什么新问题?

2)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师:对于这样的特殊情况,你知道怎么办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四、总结本课。

师:那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设想:

本次活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历出发,关注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了数学**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大众数学”思想。

为了体现活动的实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调查利率,计算利息”这个主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上网或阅读书刊)查找资料,了解银行的各种储蓄方式及服务特色。2、分小组调查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大量搜集的材料、数据,得到了展现,形成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设计方案中,小组的合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既动手又动脑,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求知、探索、自主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感受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其次,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将数学知识溶入社会这个大课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学生质疑,引起全地班的交流及各抒己见的争论、辩解,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思维,使得整节课兴趣盎然。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

点击浏览该文件。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相遇应用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相遇应用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8页准备题 例5。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简单的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2 培养学生的观察 比较 分析 综合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是变化的 发展的辨证唯物...

小学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

1.小学五年级相遇问题应用题。2.一辆轿车和一辆客车从相距4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途中轿车休息了0.5小时 结果客车2.5小时时与轿车相遇 客车每小时行80千米 轿车的速度是多少?3.哥哥和弟弟从家出发到少年宫去 哥哥的速度是80米 分 弟弟的速度是60米 分 弟弟先出发5分钟后 哥哥多长...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 一般应用题

数学教案 一般应用题。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课本第47 48页。教学目标 1 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一般应用题 2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学习指导 应用题解答的关键步骤,是分析数量关系和线段图比较。线段图比较直观,可以。把一道应用题的条件 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