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第五周教案

发布 2023-10-30 19:09:07 阅读 1505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课题。山居秋暝》(节选)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件:山中美景。

2.唐代诗人王维用诗歌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二、新授内容: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其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三、课文讲解。

一)讲解近体诗的相关知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时间分界为唐代,唐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等几种,在字数上有五言,七言两种。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每一个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词或词组,**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一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二)根据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时间、地点、天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松、泉、石)(三)诗歌解析,以整体把握诗歌。

四、教师总结:提问学生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型新授上课时间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传统文化)学科教案。

课题。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居秋暝》(节选)。二、新授内容:

一)、品味鉴赏,具体分析诗歌1.品味鉴赏,感受诗中图画美。

教学过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澈的泉水流淌在山上,到处是纯净清爽的。

1)意象作为一首诗的主题和作者思想的载体,在历来的诗词鉴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何谓意象呢?意象是指在作品中饱含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

提问:找出诗中有哪些意象。

明确:空山新雨明月松林。

2)感受此诗的图画美(先请同学简单叙述,再由教师描述)。《山居秋暝》(节选)(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上课时间。秋的味道。

2.具体分析,领悟诗歌主旨。

1)诗歌第一句说“空山新雨后”,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明确:因为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所。

以更显得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2)颈联的词序可以作怎样的改动?改了好还是不改好?为什么?(3)颔联和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寂静、宁谧的环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4)尾联运用典故,而取其相反之义,我们怎么理解这一句?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二)拓展活动朗读《初夏游张园》(三)课堂小结。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三、教师总结:1、小结:

2、教师提问你学习本课有什么体会?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备课。五年级上册。1 声律启蒙 一 教案。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所 声律启蒙 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2 使学生在诵读 感悟 讨论 传统文化备课。五年级上册。1 声律启蒙 一 教案。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所 声律启蒙 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大体了解所...

五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 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名人长廊。5 姜尚。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姜尚的生平及主要事迹。教学重 难点参照注释,读懂课文,大体把握主人公的故事内容。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原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温馨点击。仔细阅读细细品味,对姜尚这个人物有进一步的认识。三活动广角。...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蓝贞之的古诗 八水河玉龙瀑 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了解龙潭瀑的景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 处理资料的能力。该诗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该瀑布也很美诱引学生一睹为快,利于学生细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1 教学 诗画览胜 部分,师生共同学习 八水河玉龙瀑 古诗的诗意,领略古诗语言的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