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物

发布 2023-10-17 04:50:15 阅读 2025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3、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是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4、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5、燃烧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

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分: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助燃物(氧化剂):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引火源(温度):常见的引火源有下列几种:

明火;2、电弧、电火花;3、雷击;4、高温;5、自燃引火源。

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链式反应的形式扩散,也称游离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一、 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类。

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

1、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引火源接触既能引起燃烧,并在引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

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

2)、自燃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2、**: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汽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

1、燃烧物按燃烧物形态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

一)、气体燃烧: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其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

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联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补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预混燃烧是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火焰在预混气中传播,存在正常火焰传播和爆轰两种方式。按照混合程度不同,预混燃烧还可分为部分预混式燃烧和完全预混式燃烧。

特点: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在可燃混合气体中引入一火源即产生一个火焰中心,成为热量与幻雪活性粒子集中源。

二)液体燃烧:易燃、可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并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气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1、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溶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引**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点则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沸溢:以**为例,其黏度比较大,并且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以乳化水和水垫两种形式存在。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像“跑锅”一样,这种现象叫沸溢。

沸溢形成的三个条件:

1)、**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

2)、**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

3)、**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3、喷溅: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三)、固体燃烧。

根据可燃固体的燃烧方式和燃烧特性,固体燃烧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五种,其燃烧各有特点。

1、蒸发燃烧:硫、磷、钾、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燃烧现象也可看作是一种蒸发燃烧。

2、表面燃烧: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称之为异相燃烧。

3、分解燃烧: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4、熏烟燃烧(阴燃):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

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胶乳橡胶等,都能发生阴燃。

5、动力燃烧(**):指可燃固体或其分解析出的可燃挥发分遇火源所发生的**式燃烧,主要包括可燃粉尘**、炸药**、轰燃等几种情形。

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阴燃、表面燃烧等形式。

三、闪点、燃点、自然点的概念。

一)闪点:1、定义: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发挥的蒸发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2、闪点的意义:闪点是可燃液体性质的主要标注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常见的集中易燃或可燃液体的闪电。

3、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代销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用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型:闪点<28℃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二)燃点:1、定义: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2、常见可燃物的燃点。

3、燃点与闪电的关系。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并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三)自燃点 1、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在这个一温度时,物质与空气(氧)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发生燃烧。

2、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

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

常见可燃物的自燃点单位:℃

3、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

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燃烧产物。

燃烧产生的物质,其成分取决于可燃物的组成和燃烧条件。

一、 燃烧产物的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由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之分。

完全燃烧产物。

完全燃烧产物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co2(气)、h被氧化生成h2o(液)、s被氧化生产so2(气)等,而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二、三类常见材料的燃烧产物。

一)高聚物的燃烧产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主要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得,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塑料、橡胶、纤维是人们熟知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高聚物的燃烧过程复杂,包括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主要分为受热软化熔融、热分解、着火燃烧等阶段。其中,热分解是其燃烧的关键阶段,高聚物的燃烧主要是分解产物中的可燃性气体的燃烧。

二)木材和煤的燃烧产物木材、煤等是典型的固体可燃物质。

1、木材的燃烧产物

2、煤的燃烧产物。

三)金属的燃烧产物。

金属燃烧通常热值大、温度高,某些金属燃烧时火焰具有特征颜色,金属燃烧的难易程度与比表面积关系极大,其燃烧能力还取决于金属本身及其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其中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熔点和沸点对其燃烧能力的影响比较显著。根据熔点和沸点不同,通常将金属分为挥发金属和不挥发金属。

三、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员中的大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火灾的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 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汽油,煤油、**、甲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例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例如:钾、钠、镁、钛、锆、锂等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火灾。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类。

依据***2023年4月9月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级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相应地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消防安全技术实物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1章燃烧基础知识。第1节燃烧条件p1单选。1 第一句话。2 第二段第四句话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燃烧的类型 p3 5单选。1 倒数第二段闪点的定义。2 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看例如。3 第四页最后一段第二句话。第3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p5 7单选。1 闪燃第一句话。2 熏烟燃烧整...

消防安全技术实物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 或其他 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成为可燃物。2 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 和 按其所处的状态分为 和 3大类。3 凡是能与 结合能导致和 的物质,称为助燃物。4 凡是能引起 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5 常见的引火源有和 6 燃烧的条件有。...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7,分数 54.00 1.甲 乙 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等,宜设置在城市 分数 2.00 a.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c.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d.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解析 2.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