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技术实物

发布 2023-10-17 04:45:15 阅读 4089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或其他()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均成为可燃物。

2、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和(),按其所处的状态分为()、和()3大类。

3、凡是能与()结合能导致和()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4、凡是能引起()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5、常见的引火源有和()。

6、燃烧的条件有。

7、燃烧按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和()

8、着火分为()和()

9、自然分为()和()

10、自然点是()发生自然的最低温度。

11、化学自然常见的有()。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的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

12、燃烧按燃烧物形态分类可分为()、和()

13、气体燃烧方式可分为()和()

14、液体能发发生燃烧与液体的()、和()等性质密切相关。可燃液体会发生()的现象。

15、可燃液体的沸程宽,密度相差大,含乳化水,粘度大会发生()现象。

16、固体燃烧依据燃烧方式和特性大致分为和()

17、常见的燃烧固体中属于蒸发燃烧的有()、属于表面燃烧的有属于分解燃烧的有()、属于熏烟燃烧的有()、属于动力燃烧的有()

18、遇引火源能够闪然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19、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有关,饱和蒸汽压越高,()越低。

20、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依据闪点的高低可分为甲类闪点()、乙类闪点()、丙类闪点()3类。

21、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22、一般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用()来判断,固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用()来判断。

23、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然的最低温度,称为()

24、气体、液体可燃物,其自然点受()、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有关。

25、固体可燃物的自然点与可燃物()、和()等因素有关。

26、燃烧产物分为()和()两大类。

27、几种典型的燃烧产物有:高聚物的燃烧、木材和煤的燃烧以及金属燃烧。

其中属于分解燃烧的有()

28、常见的燃烧产物有氰化氢、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其中主要的燃烧产物是()和()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1、火灾是指在()和()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2、火灾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为a()、b()、c()、d()、e()和f()6大类。

3、火灾按照事故造成的损失分为()、和()4类。其中死亡人数区间为(),重伤人数区间为(),财产损失区间为()。判断类别的依据是就高原则。

4、火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危害生命安全、破坏文明成果、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和()

5、火灾蔓延的机理主要有()、3中传热方式。

6、建筑火灾烟气的扩散路线主要有:①着火房间。

着火房间→()着火房间→()3种。

7、建筑火灾烟气的驱动力主要有()、和外界风的作用三种。

8、建筑火灾蔓延的途经有:孔洞开口蔓延、()闷顶内蔓延和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四种。

9、建筑火灾发展的3个阶段分别为()、和()。其中由初期增长阶段进入到充分发展阶段的标志是(),衰减阶段一般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时算起。

10、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和化学抑制灭火四种、其中窒息灭火一般氧气浓度低于15%和水蒸气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干粉和七氟丙烷灭火属于()

第三章**基础知识。

1、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省()、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

2、**分为物理**和(),化学**又分为炸药**、()和()。

3、粉尘**是指悬浮于空气重的可燃粉尘接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现象。可燃粉尘**应具备3个条件即:可燃粉尘本身具有()、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其()处于一定的范围、有足够引起粉尘**的()。

4、影响粉尘**的因素有:粉尘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环境条件、可燃气和惰性气的含量和其它。

5、气体和液体的**极限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甲烷在空气中的**极限的下限()上限(),在氧气中**极限的下限是()上限是()。一氧化碳在空气重的**极限的下限是()上限是(),在氧气中**极限的下限是()上限是()。

6、除助燃物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其**极限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火源的能量;②(初温对**极限的影响;④(干燥的co2和空气的混合物,随压力的上升,其**极限范围缩小。

7、生产、储存**下限小于()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存**下限大于或等于()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

8、常见的**点火源有:机械火源、()电火源和()

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1、易燃气体分为两个级别:

一级:**下限<()或无论**下限如何,**极限范围≥()个百分点。

二级:**下限在≤10%和<13%,且**极限范围<()个百分点。

2、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易燃易爆性、()可缩性和膨胀性、()腐蚀性和毒害性。

3、易燃性液体分为三类:

一级:初沸点≤()

二级:闪点<()并且初沸点>35℃;

**:23℃≤闪点<()初沸点>35℃;

4、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易燃性、()受热膨胀性、()带电性和()。

5、燃点低于()的固体叫做易燃固体,燃点高于()的固体叫做可燃固体。

6、危险品是指由**、()毒害、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身**和财产损失而特别防护的物品。

7、闪点≤()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

8、**品的主要危险性是**性和()。

9、易于自然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遇空气自燃、()和积热自燃性。

注:1、自燃引火源是指在无明火又无外来火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如白林烷基铝在空气重会自行**;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等。

2、固体可燃物的自然点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3、对主体为耐火结构的建筑来说,造成蔓延的主要原因有:未设有效的防火分区,火灾在未受限制的条件下蔓延;洞口处的分隔处理不完善,火灾穿越防火分隔区域蔓延;防火隔墙和房间个情未砌至顶板,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采用可燃构件与装饰物,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4、硫磺、铝粉、松香、有烟粉尘可能发生粉尘**。

5、热传播的形式与**点、建筑材料、物质的燃烧性能和可燃物的数量等因素有关。

6、有机过氧化物的火灾危险性可以归结为:易燃性、分解**性、伤害性。

第二篇建筑防火。

第一章概述。

1、建筑火灾的原因有:生产作业类火灾、生火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和自然、雷击、静电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火灾。

2、建筑火灾的危害有:危害人员声明、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等。

3、建筑放火常用的技术方法有: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防火、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散、防排烟、建筑防爆盒电气防火。

4、总平面布置要考虑:①合理选择建筑物位置;②合理划分功能区;③设置防火安全距离;④考虑消防通道、消防水源、消防扑救面。

5、建筑材料放火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有:①控制建筑材料中可燃材料的数量;②受条件限制或装修特殊要求必须使用可燃材料的,应当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

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④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疏散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

6、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

水平防火分区指在同一水平面内,利用防火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及防火水幕等分隔物,将建筑平面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防火单元。

竖向防火分区指上、下层分别用耐火的楼板等构件进行分隔,对建筑外部采用防火挑檐、设置窗榄墙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内部设置的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中庭以及管道井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

7、安全疏散的目标是保证建筑内人员疏散完毕的时间必须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

8、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离。

9、建筑安全疏散的基本要求是:①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②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货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制;③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④需用合适的疏散楼梯,且楼梯间入口设置可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保护;⑤地下室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间相连,如需相连应设置防火隔墙,通过防火门出入;⑥疏散通道应有足够的宽度,保证部出现拥堵。

10、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适的防烟、排烟方式;

11、放排烟系统科分为排烟系统和防烟系统。

12、电气火灾主要由于用电超负荷、电气设备选择和安装部合理、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引起的。

第二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极限和自然点;除此之外还和气体的比重、扩散性、化学性质活与否、带电性以及受热膨胀性等有关。

2、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闪点和自然点;除此之外还和液体的**温度极限、受热蒸发性、流动扩散性和带电性也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的标志。

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熔点和燃点;除此之外还应从其反应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性、腐蚀性及放射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3、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分为5类:甲、乙、丙、丁、戊。

4、甲类生产火灾危险性有:

闪点小于28℃的液体;

**下限小于10%的气体;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然或**的物质;

常温下遇水或空气中水蒸气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的物质;

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剂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的强氧化剂;

受撞击、摩擦或氧化剂、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的物质;

消防安全技术实物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1章燃烧基础知识。第1节燃烧条件p1单选。1 第一句话。2 第二段第四句话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燃烧的类型 p3 5单选。1 倒数第二段闪点的定义。2 闪点在消防上的应用看例如。3 第四页最后一段第二句话。第3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p5 7单选。1 闪燃第一句话。2 熏烟燃烧整...

消防安全技术实物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1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 发光和 或 发烟现象。2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3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是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4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5...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27,分数 54.00 1.甲 乙 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等,宜设置在城市 分数 2.00 a.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b.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c.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d.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解析 2.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