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与安全

发布 2023-09-12 16:33:28 阅读 1990

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与安全。

作者:张琼。

**:《海峡科技与产业》2023年第03期。

林大全,2023年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知名的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专家,享受***特殊津贴。曾任四川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人机系统及仿生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兼任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仿生辐照人体模型系列的创始人,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模拟人之父”,并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美国名人传记学会授予“世界杰出成就人物”的称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生命及价值达到了空前的爱惜和重视;只要人类前行的脚步不辍,那么作为社会进步的推进者,其个体生命就难免接触诸多的困惑和危险。在此种矛盾中,“模拟人”的研发技术应运而生——这是人类善待自身最伟大的智慧和广泛的科技实践!

要通过科学技术让“模拟人”代替人去进行有危害和有危险的活动,对人类智慧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而要使模拟人技术不断发展以应对各种严苛环境条件,对创新者而言,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业。如果放在人类安全和健康这个宏大背景来考量,那么倾心于模拟人科技的林大全教授,倾其一生所进行的则是一件虽微小但何其伟大的事业。

**人体模型。

—危险实验的“人体替身”与“智能仪”

林大全教授介绍,只要有人类生存、工作,生活的地方,只要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命与安全的场所,都有**假人这个“万死不辞的替身”的悲壮身影!当今,**假人己广泛应用在医学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军事工程及其它高科技领域,正形成全新兴产业。

**人体模型是人体—机器—环境系统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形态高度人型化,结构功能仿生化,对外部环境反应智能化的“人体替身”;是各种物质波(辐射、振动、超声、微波、热力学等)作用的“稳定受体”;是危险场所替代人体的“实验工具”;是具有自传感、自调节、损伤程度自我评价的“智能测量仪器”;是人类认识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工具”,无疑要动用理、工、医交叉学科广阔知识,更需要现代医学、化学、物理、制造、信息先进技术的支撑!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安全警示教育片有感。在全国掀起第十二个 安全生产月 活动之际,经理部内部也掀起了 安全警示教育片的热潮,将以往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经验教训真实的放映在我们面前以作为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借助经理部这一集体学习活动,通过对以往典型事故的剖析分解,让我对安全生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安全生产关键还是要做到以人...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近期生产任务繁重,安全事故频发。对此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陈总说过,安全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才是生产。安全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它是生产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安全知识的匮乏和安全意识的淡薄总是让我们看见一幕幕血的教训。前车之鉴,后路之师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有道是...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正所谓 人命关天 安全生产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是每个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员工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主导力量,是安全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只有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