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发布 2023-09-25 03:11:13 阅读 5588

一、某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结构+情感。

开头段:1.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2.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3.渲染气氛 4、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结构上中间段:1.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2.为下文写、、、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结尾段:1.总结全文 2.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3.照应前文或者照应文章标题。

情感上: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等)

例1】详见《雨夜的灯光》第5题。

5.选文多次写“马灯的光亮”有什么作用?(4分)

参***:充当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同时“马灯”也象征着打马灯男人美好的心灵,突出灯光带给“我”的温暖与安慰。

2、分析字词。

1.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有什么作用?

1)代词,“这”“那”“此”——就近原则,一般往前找答案。

例如(《生之喜悦》片段)下文中加点字“这”具体指什么?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2)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人物形象、品质等)

3)叠词,强调突出xx

解题步骤:本义——句意——情感。

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3、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例如:(2013广东中考,凌鼎年的《天使儿》)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分析:“惊呆”有震惊、讶异之意,生动地表现出商未央被震撼的神态,突出画作的感染力。

答题步骤:(1)解释加点词意思,一般写近义词;(2)联系句子分析;(3)表现人物情感或事物特征。即“xx”是xx意思,在句子生动地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某种情况下的心情(情状、心理、性特征)或事物的某种特征】

三、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xx情感。

2)拟人: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xx特点,表达了xx的xx情感。

例题详见《雨夜的灯光》第3题。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参***:运用比喻,把马灯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夜里马灯的明亮。

四、描写手法。

1)人物描写:正面(动作、神态、语言、肖像、心理);细节、侧面。

作用:突出xx的xx性格特点/精神品质;将xx与xx进行对比,强调了xx,为xx下文作铺垫,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答题步骤:说具体描写方法——找相应词语分析——表现人物情感。】

例题详见《雨夜的灯光》第4题。

4.选文第(15)段为什么要细致描写“打马灯男人的脸”?(3分)

参***:“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突出打马灯男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表达“我”对他的同情和感激。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场面描写)。

作用:交代故事背景;渲染xx气氛;烘托xx的xx情感;推动故事发展,为xx作铺垫。

例题详见《雨夜的灯光》第2题。

2.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分)

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

参***:环境描写,交待云多雷响的天气,预示大雨将至;烘托“我”焦急的心情;为下文走路艰难作铺垫。

五、人物形象。

常见题型: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分析。

答题步骤:(1)用书面字词概括人物具有的精神、品质、性格;(2)结合文章分析。

答题模式:xx是一个……的人,从文中……可看出。

例题详见《雨夜的灯光》第1题。

1.结合文章,试分析打马灯男人的形象。(4分)

参***:打马灯男人是一个善良淳朴、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从他雨夜打马灯送我们,更是背“我”走出山林可看出。

六、记叙顺序及作用

顺序: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一种叙述方式,作用是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插叙:指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其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使……人物形象丰满!

倒叙:指先交代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然后回过头来再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1.记叙文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2.描写手法: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鉴赏一直是一个受命题者青睐的设题角度,对这类问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不同修辞手法各自的作用,如: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揭示本质,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使词句有**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在人物传记中:印证作者观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更好的突出人物的特点,凸显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其中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为高考常考)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七、总结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4)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八、结构型:

1)提问方式:文章的内容是如何逐层深入的?

答题模式:(1)划分文章层次,(2)归纳层次层意(记叙文:归纳清楚(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

归纳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归纳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么样——用什么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3)过渡连缀层意(可以借助“之后、然后、以及、最后”等词语)

2)提问方式:文章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文章是怎样谋篇布局的?

答题模式:(1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结构是如何安排的?(2这样安排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

(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前后照应,使得文章首尾勾连,结构圆合,浑然一体;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有很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提问方式:文章已经写了……(写作重点),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内容)”?

答题模式:(1)看位置(与写作重点相关、相似的内容)(被问对象在写作重点之前,则是为了形象地引出写作重点对象,更利于人们接受;为下文做铺垫;烘托写作对象;被问对象在写作重点之后,则是为了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深化文章主旨。)(2)看手法(与写作重点相反、相对的内容)(对比、反衬。.

突出、强调等手法。)

例: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分)

例: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4分)

答: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

例:文中写了“炉火”,为什么还写“火箱”“篝火”?请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5分)

答:这样写可以丰富“炉火”的意蕴,“火箱”和“篝火”不仅给人带来温暖,还给人以启示与希望、力量和勇气从而深化了主题,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阅读选文时要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如果阅读时对文章中的中心句 过渡句 关联词 指代词 表示事物特点的句子等作圈点勾画,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的阅读与答题技巧。摘要 阅读题是语文考试中一种重要的题型,它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手段,涉及到的语文知识比较广范,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容易丢分,很多学生在语文考试中都怕做这类题。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难度 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关键词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3 理清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层次是弄清文章结构的重要一环。4 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要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那么回读原文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呢?1 找准了原文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