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行为概念和作品概念

发布 2023-08-22 08:58:09 阅读 4060

摄影是运用光学成像等原理,使真实景物在平面里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的过程。摄影有两个概念体系,其一是摄影的行为概念体系;其二是摄影的作品概念。

体系。摄影的行为概念体系主要对摄影行为和有关活动进行界说。以拍摄所呈现的效果。

不同来划分,分为影视摄影、物化摄影和**摄影等子概念。影视摄影指电影、电视的拍摄行为以及相关活动的总和。

物化摄影指将影像融入实物造型作为审美呈现的拍摄行为以及相关活动的总和。**摄影伴随着摄影术的诞生而出现,是一般意义上的摄影。**摄影指以照相机为主要工具,对现实生活进行平面影像记录或反映的拍摄行为以及相关活。

动的总和。按照第一拍摄目的的不同,**摄影可分为纪录摄影、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纪录摄影,指以记录客观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瞬间影像为第一拍摄目的,对人、事件以及自然风貌进行平面影像真实、客观反映的**摄影。

纪录摄影再。

进一步细化,可以为新闻摄影和资料摄影。

关于新闻摄影,盛希贵在《新闻摄影教程》中这样定义:“新闻摄影的概念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层次的内涵。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用摄影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类;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照相机为工具,以**摄影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 盛希贵关于新闻摄影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层次划分大致不错,但其对狭义的新闻摄影所做的概念定义值得商榷。至少“以**摄影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说法不够准确。狭义的新闻摄影,指以获得传播价值为第一拍摄目的,对人、事件以及自然风貌进行真实影像反映的纪录摄影。

新闻摄影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性,即:新闻的真实性、典。

型性和时效性。

新闻摄影真实性实现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其一,取舍;其二,拍摄;其三,制作;其。

四、解读(尤其是标题和解说)。前三部分一般由作者完成,最后部分可以由作者,也可以由编者或读者完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要求作者在拍摄时追求a级写真度,不得低于c级写真度;在制作时追求a级原像度,不。

得低于c级原像度。

资料摄影指以获得资料价值为第一拍摄目的,对客观生活进行平面影像反映的纪。

录摄影。艺术摄影指以表现创作主体审美情感或艺术情趣为第一目的,运用摄影造型手段。

对社会生活进行平面视觉效果艺术反映的**摄影。

商业摄影指以获得利益为拍摄第一目的,运用摄影造型手段,对客观景象或人物。

进行平面影像记录或反映的**摄影。进一步细分,商业摄影分为商业人像、广。

告摄影和工艺摄影等。

商业人像也称“人像摄影”等,指照相馆、影楼等摄影经营企业以获利为第一目的,以出资求照者指定的人为被摄主体进行平面影像反映的商业摄影。商业人像还可以细分为婚纱照(摄影)、艺术照(人像)以及标准照(人像)、纪念照等。广告摄影指以推销(或推广)的物品或形象为被摄主体,以引导受众进行某种行为为主要目的商业摄影。

广告摄影遍及**和商场、宾馆、车站等公共场所,是对公众影响最大的商业摄影种类。需要强调的是,广告摄影的主体既可以是。

物品(产品),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单位(企业)的形象等。

工艺摄影指以可卖性为拍摄第一目的,通过摄影造型手段,对社会风貌进行平面影像反映的商业摄影。工艺摄影作品常见于挂历、台历、**题图或插画、

室内装饰等。

按照作品制作过程改变原始影像的程度不同,摄影的行为概念又分为纯摄影和。

泛摄影;按照摄影主导目的不同,摄影又分为本摄影和亚摄影。

所谓纯摄影,指摄影创作过程中原像度不低于c级的摄制行为。纪录摄影都属。

于纯摄影,部分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也属于纯摄影范畴。

所谓泛摄影,指摄影创作过程中原像度低于c级的摄制行为。纪录摄影都不属。

于泛摄影,部分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属于泛摄影范畴。

所谓本摄影,指以摄影目标主导的摄制行为。纪录摄影属于本摄影,部分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不属于本摄影。所谓亚摄影,指以非摄影目标主导的摄制行为。

纪录摄影不属于亚摄影,部分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属于亚摄影。例如,艺术摄影中的观念摄影,就属于亚摄影范畴。以使用设备及拍摄材料的不同来划分,**摄影还可分为胶片摄影和数码摄影;以使用设备及拍摄胶片大小的不同来划分,**摄影还可分为小画幅(135)摄影、中画幅(120)摄影和大画幅摄影等。

对摄影的行为概念体系进行系统的定义,是**摄影为什么拍、以什么技法拍,以及摄影创作规律等诸多理论问题的前提。摄影的作品概念体系,是对摄影的拍摄结果进行理论的系统界定。摄影的结果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摄影作品,其二是摄影资料。

摄影作品指具有独创性和社会展示意义的摄影结果。反之,不具有独创性,没有社会展示意义的摄影结果,就是摄影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有这样的定义:

“摄影作品,是指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者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这个定义缩小了摄影作品的外延,只规定了摄影作品中艺术作品的部分。而事实上,摄影作品包。

含大量的非艺术作品。比如,新闻摄影作品。

以呈现方式不同来划分,摄影作品主要分为:影视摄影作品、物化摄影作品和图。

片摄影作品。影视摄影作品指以摄影为主要创作手段摄制的电影作品和电视作品。物化摄影作品指以摄影为主要表象造型手段摄制的雕塑、装置等非平面实物作品。

**摄影作品指以照相机为主要造型工具,对现实生活进行平面影像记录或反映的,具有向社会展示(或传播)价值的摄影作品。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照相机为主要造型工具,对现实生活进行平面影像记录或反映的,没有向社会展示(或传播)价值的,一般称为**。例如,个人身份**、刑事案件**、医院体检**等。

以画面的第一价值取向来划分,**摄影作品可分为纪录摄影作品、艺术摄影作品及商业摄影作品等。

纪录摄影作品指在摄制过程遵循真实性原则,其新闻价值或史料价值重于审美价值或商业价值的**摄影作品。纪录摄影作品可分为新闻摄影作品和史料摄影作品等。

新闻摄影作品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有效的真实记录和有影响的展示(**报道)这两个方面。针对这样的价值取向,不同地域,不同**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2001年荷兰世界新闻摄影大赛确定的五项标准是:

一、题材重大;二、瞬间动人;三、技艺完美;四、拍摄艰难;社会效果显著。当然,真实性是这些标准的前提。史料摄影作品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有效记录典型的人物、事物方面。

史料摄影作品的社会展示(或传播)价值,一般存在于拍摄之后的另一个时代。艺术摄影作品指审美价值重于新闻价值、史料价值或商业价值的**摄影作品。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个性、艺术风格以及表现方式的创新性等方面。

按照表现风格的不同,艺术摄影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艺术摄影作品、浪漫主义艺术摄影作品、现代主义艺术摄影作品和后现代艺术摄影作品等。现实主义艺术摄影作品,指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现实的本来样式,对现实进行再现式表现的艺术摄影作品。德国评论家普朗什在1833年最先把对现实进行细心观察而创作的艺术称为现实主义。

在中国,百多年来现实主义艺术摄影作品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浪漫主义艺术摄影作品,指按照主观希望的样子对客观世界或现实生活进行适度夸张,在表现时强调主观感受的艺术摄影作品。现代主义艺术摄影作品,指受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潮影响,反对理性压抑,重视直觉与潜意识活动,注重表现内心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追求表现梦境或神秘瞬间感觉的艺术摄影作品。

后现代艺术摄影作品,指主张解构现实,将空间与时间进行混同、变化,在表现中常将想象内容与现实影像做并存处理的艺术摄影作品。例如,观念摄影作品。现代主义和后现代艺术摄影作品在后期制作时,常对原始的影像做较大改变。

如果说摄制方面的原像度改变还有底线,就在于画面主体符号必须是作者本人通过摄影手段获得的影像。这是因为,如果连作品主体符号都不是作者通过摄影手段获得的影像,比如是电脑绘画获得图像,那么,这样的作品就不属于摄影作品,应该称为绘画作品。

商业摄影作品指经济价值明显重于审美价值或传播价值的**摄影作品。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满足买方利益这一方面。其评价标准,有特殊性,也有相对共性。

特殊性一般体现在买方的具体要求方面;相对共性则指迎合大众审美情趣的表现方面。商业摄影作品一般分为商业人像作品、广告摄影作品和工艺摄影作品三大类。

以上,提纲式地串联定义了摄影的行为概念体系和作品概念体系。需要强调的是,某种行为概念的摄影结果不见得都是同类。例如,纪录摄影的结果,有可能是艺术摄影作品;艺术摄影的结果,有可能是商业摄影作品;商业摄影的结果,也有可能是纪录摄影作品。

摄影的行为概念与作品概念是两个范畴的体系,确定、澄清这两个体系的界说,将避免长期以来概念使用上的混乱,这是摄影创作理论研究,尤其是摄影作品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

法的概念和本质

第三节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 一 法这种规范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意志 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分不开。二 法这种规范总是与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三 法这种规范总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 义务来确认 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这一点说明,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法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第四节法的定义 一 ...

管理会计的概念和职能

管理会计是指 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 决策 规划 控制 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是将现代化的管理与会计融为一体,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提供管...

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

行业资料 单位。部门。日期 年 月 日。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在潜意识或有意识 有针对性地探索和掌握安全文化。概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身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认识 把握和实践过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 意愿和氛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断提高,持以人为本 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

抓概念本质促概念理解

抓概念本质,促概念理解。李朝辉。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即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抓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概念,而有些概念往往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

完善概念意象理解概念本质

作者 张所滨。江苏教育 2015年第21期。摘要 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一道关于 分数 判断题的答题情况引发了广泛思考 形式上的不平均分,为什么会对分数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通过科学选取三至六年级部分学生为样本,采用书面测试和访谈的形式,学生对于 平均分 理解上的偏差,并分析产生这种偏差的原因,其中学材...

关于家的概念

和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的社会,时常会让你觉得很无力,人情淡薄。走到哪,时常多会感到寒冷,温暖的地方好像越来越少。我今天在 上看文学社时,在 雨落尘埃 文学社的大厅里看到一个名为 有多少人能把文学社当作家 这样一个帖子。不说帖子内容,就这样的题目,让我不禁思考,家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为何现在 ...

非线性规划的概念和原理

非线性规划的理论是 性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1年,库恩 和塔克 等人提出了非线性规划的最优性条件,为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遍使用,非线性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军事,经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工程设计和产品优化设计等方面都有着重...

法的概念 本质和基本特征

第六部分法律 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第六部分法律。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 法的概念 本质和基本特征。知识点二 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知识点三 法的制定和法律解释。知识点四 法的功能和效力。知识点一 法的概念 本质和基本特征 建议关注法的类型 本质 基本特征。一 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