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教案

发布 2023-08-18 01:29:55 阅读 5254

学情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向人们展示了他不求名利,甘于贫困,期望以诗、酒自乐的情怀。学习本文,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所以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也成为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

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领悟陶渊明的情感。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积累优美的文言词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三种爱好,领会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学重点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步骤:一、导入。说起五柳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

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我们还欣赏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铮铮铁骨。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课文朗读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1、教师组织学生反复诵读文字,疏通文义。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3、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四、小结。五、作业。

1、背诵课文2、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了解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五柳先生”,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了解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预习:试背课文(齐背)。

三、深入**课文。

1、学生朗读读文,分小组**:(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

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因为他不追求荣利,他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他没有志趣。读书、饮酒、写文章就是他的志趣。

2)教师提问:他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2—3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

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

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

3)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赞语的含义?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两句话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

5)再次熟读课文,画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填空。

1)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

2)读“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隐者心境的五柳先生。

3)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4)读“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即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5)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晏如也”,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6)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五柳先生是怎样读书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读书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这位隐逸者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相信同学们一定在做人方面有所领悟。

六、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 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生2 五壮士决心很坚定,力度大,有两个带着。师 非常好,你关注了两个 带着 同学们,这儿有两个句子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1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2 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师 哪一句使你更感动,为什么?生1 第一句。生2 带着仇恨。师 你读出了憎恨。师引导...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 老舍先生是怎么人

教育资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参考 老舍先生。是怎么一个人。我想了好久。想出了五句话。第一句是 他是北京人。自古以来江南多才子。北京虽是北方重镇和六朝亩都,有三干多年的建城史,但拿得出手的北京文化名入却不很多。数来数去,不过关汉口即 李汝珍 曹雪芹和老舍寥寥几位而已。不过,北京这个籍贯对老舍先生...

五年级美术下册上传教案

五年级美术下册13 电脑美术 教学设计。后韩小学韩业娥。一 课题 电脑美术 二 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 三 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的使用鼠标,运用windows画图板中的绘图工具,表现草图中的造型。2 指导学生采用windows画图程序电脑美术进行复制 粘贴,创造出轴对称图形,并且添加背景。3 有余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