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技术

发布 2023-08-11 10:44:17 阅读 8028

防灭火与防爆。

1火灾:指失去控制蔓延成灾的燃烧现象或指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通常造**员和财产的损失。

2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火灾**的特点:严重性、复杂性、突发性。

4火灾**事故的一般原因:人的因素、设备的因素、物料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火灾原因分为7类:

放火、生活用火不慎、玩火、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违反电器安装使用安全规定、设备不良、自燃。

5燃烧学说和理论:燃烧素学说、燃烧的氧学说、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活化能理论、过氧化物理论、链式反应理论。

5燃烧的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助燃物(氧或氧化剂)发生的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

6燃烧的分类:根据可燃物状态的不同,燃烧分为气体燃烧、液体燃烧和固体燃烧三种形式。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燃烧分为扩散燃烧、预混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和表面燃烧。

根据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种形式。

7闪燃:液面上少量的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遇着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t<5s)的燃烧现象。闪点:

可燃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与火源接触时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闪点越低 ,越易发生闪燃,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点是衡量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闪点的测定:开口式测定器和闭口式测定器。开杯闪点、闭杯闪点。

闪点随水溶液浓度的下降而升高——用水灭火的原理之一。

8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在不需要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热——氧化产生的热量、靠近热源、散热受阻等。

自燃点:引起物质发生自燃的的最低温度。自燃点越低 ,越易发生自燃,火灾危险性越大。

自燃的分类:根据热量**不同,可分为:受热自燃、自热自燃受热自燃原因:

接触热量大或温度高物体;熬炼或热处理过程中,温度过高;机器发热部位,产生大量的热量;放热的化学反应;气体压缩过程。自热自燃: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的自燃现象。

特点,不需要外来热量,因而火灾危险性更大。

9着火:可燃物质与火源接触而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热——氧化产生的热量、靠近热源、散热受阻等。着火点: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

9饱和蒸气压:在密闭容器中,液体蒸发的蒸汽达到饱和后,饱和蒸气所具有的压力。

9液体的燃烧速度:①以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烧掉的液体质量来表示,叫做液体燃烧的质量速度;②以单位时间内烧掉液层的高度来表示,叫做液体燃烧的直线速度。

10燃烧热:1mol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j;热值:

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时(冷却到18℃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j/kg,j/m3

10完全燃烧: 有机可燃气体燃烧,可燃气体分子中所含的碳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氢全部氧化生成水,这样的过程称为完全燃烧。

理论燃烧温度:是指可燃物与空气在绝热条件下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全部用于加热燃烧产物,使燃烧产物达到的最高燃烧温度。

11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化剂、着火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着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含量;一定的着火源能量;相互作用。

12火灾分类:gb4986-1985《火灾分类》:a、b、c、d---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往往指有机物;b类火灾:液体火灾与可溶化固体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

金属火灾。

13火灾原因分类;放火;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违反电气适用安全规定;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玩火;自燃;自然原因;其他原因或原因不明。

14防火技术基本理论从燃烧三要素入手,采取措施,防止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消除着火源(明火、摩擦和撞击、电气设备、静电放电);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扩大。

15一个完整的火灾发展过程分为如下四个阶段:(1)酝酿期--此阶段呈没有火焰的阴燃;(2)发展期--火苗窜起,火场很快扩大;(3)猛烈期--易燃物全面着火,火场扩大蔓延;(4)衰灭期--灭火措施见效或易燃物烧尽,因而火势逐渐衰落,终至熄灭。灭火原理: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缺一不可。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因缺少条件而终止。

基本的灭火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抑制法。

16灭火器的选用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选:水型、泡沫、abc干粉。b类火灾醇、酮、酯、苯类等有机溶剂选:

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油类可用,但水溶性可燃液体不能用)。c类火灾可燃气体火灾选:干粉、二氧化碳。

带电火灾选:干粉、二氧化碳。d类火灾选:

金属专用灭火剂或干泥砂掩盖。

17**: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现象一般具有如下特征:

(1)**过程进行得很快(2)**点附近瞬间压力急剧上升(3)发出声响(4)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到破坏。

18**的分类:按**能量的**分类,**可分为物理**、化学**、核**三类。化学**按参加物质的反应类型,分为简单分解**、复杂分解**和**性混合物**。

化学性**按**传播速度,分为轻爆、**和爆轰。根据**物的物理状态,**分为气相、液相、固相**。**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碎片冲击、**作用、造成二次事故。

19**极限: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源就会燃烧或**。这个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的浓度范围,称为**极限。

遇火源能够发生燃烧或**的浓度范围。

20感应期:可燃物质的温度在达到自然点或着火点之后,并不立即发生自燃或着火,其间有段延滞的时间,称为感应期。

21预防**的基本原则:预防形成**性混合物;控制着火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弱**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检测报警。

22预防形成**性混合物:设备密闭、正压操作,如对**危险度大的可燃气体以及危险设备和系统,在连接处尽量采用焊接接头,减少法兰连接;厂房通风,如控制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在**下限的五分之一一下;惰性气体保护,如当厂房内充满可燃性物质而具有危险时,应向这一地区放送大量惰性气体加以冲淡;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如四氯化碳可用来代替溶解脂肪、沥青、橡胶等所采用的易燃溶剂;危险物品的储存,如氯酸盐与可燃的金属相混时能使金属着火或**。

23防爆安全装置:阻火装置(安全液封、阻火器、单向阀)、泄压装置(阀型、断裂型、熔化型和组合型)、指示装置(压力表、温度计、水位计)。

24安全阀:(1)分类:重锤杠杆式、脉冲式、弹簧式。(2)特点:动作灵敏可靠和密封性能良好、结构紧凑、调节方便等,适用于介质比较洁净的气体。

25爆破片:(1)分类:平板型爆破片、普通正拱型爆破片、开缝正拱型爆破片、反拱型爆破片。

(2)特点:密封性能好,泄压反应快;长期高压下,元件寿命短,无法重复使用;动作压力不易控制等,适用于压力容器的介质不洁净、易于结晶或聚合。

26 危险化学品定义: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伤的化学品。分类:

(gb6944-05)1**品2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 8腐蚀性物质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27可燃气体:燃烧形式:扩散燃烧、动力燃烧、喷流式燃烧。

分类:一级可燃气体:**极限小于10%:

氢气、甲烷、硫化氢等。二级可燃气体:**极限大于等于10%:

氨、一氧化碳等。影响气体**极限的因素:温度:

混合物原始温度增加,**下限下降、上限增高;氧含量:氧含量增加,**下限下降、上限大幅增高;惰性介质:惰性介质浓度增大,**下限微升、上限大幅降低;压力:

压力增加,**极限明显变化、上限大幅增高;

压力下降到一数值,不可爆;**的临界压力:**极限范围缩小为零;容器:直径越小,**极限范围越小;能源:能源强度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极限范围越宽。

28最小点火能:指能引起**性混合物的最小火源所具有的能量。

29评价气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极限、**危险度、传爆能力、**压力和威力指数、自燃点、化学活泼性、相对密度、扩散性、可压缩性和受热膨胀性。

30最小传爆断面:**性混合物的火焰尚能传播而不熄灭的最小断面。

标准自然点: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完全反应浓度的自然点作为标准自然点。

31可燃液体:液体的燃烧形式:沸溢火灾:储罐内液体粘度大、沸点高、含有一定水分。

喷溅火灾:沸腾温度低于侧壁温度、对流传热、沉积水层。喷流火灾:

处于压力下、速度快、火焰传播迅速、冲力大。评价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饱和蒸气压、**极限、闪点、受热膨胀性、沸点、相对密度、流动扩散性、带电性、分子量。

32可燃固体: 甲、乙、丙、丁、戊;固体物质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其熔点、燃点、自燃点、比表面积及热分解性等。

32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伤的化学品。

分类:1**品2气体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7放射性物质 8腐蚀性物质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33燃烧和**的关系

燃烧的主要特征是发光和发热,与压力无特别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压力的急剧上升和**波的产生。燃烧和化学**本质上都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二者反应速度、放热速率和火焰传播速度都不同,前者比后者慢得多。

燃烧和**关系十分密切,有时难以将它们完全分开。在一定条件下,燃烧可以引起**,**也可以引起燃烧。在很多火灾**事故案例中,火灾和**是同时存在的。

34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试题

1.存放化学纤维和毛织品等物品的仓库属 类火灾危险性储存。a.甲b.乙c.丙d.丁。2.油品罐的安全附件主要有呼吸阀 阻火器 放水阀 排污阀。a.泄压阀b.止回阀c.安全阀d.报警器。3.液化石油气管道的日常管理是每 检查一次管道的连接件,每 检查次管道的腐蚀情况。a.年b.月 日c.日 月d.日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单项选择题。1 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物质是 a 氧化反应。b 放热的氧化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 a 着火。b 闪燃。c 火灾。d 自燃。3 液体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 氧化分解一燃烧一气化。b 燃烧一气化一氧化分解。...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

1 氧气瓶要有防震胶圈,瓶嘴有安全帽,禁止沾染油脂,要轻搬轻运,不得碰撞。2 使用氧气 乙炔两瓶之间安全距离不小于3米,两瓶距明火水平距离不小于10米,并禁止放在高压线下使用。3 锅炉 风包 气包必须有安全阀 压力表。茶炉禁止充压使用,高低压蒸汽禁止连通混合使用。4 凡属安全设施,如防爆门 人孔 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定

1 氧气瓶要有防震胶圈,瓶嘴有安全帽,禁止沾染油脂,要轻搬轻运,不得碰撞。2 使用氧气 乙炔两瓶之间安全距离不小于3米,两瓶距明火水平距离不小于10米,并禁止放在高压线下使用。3 锅炉 风包 气包必须有安全阀 压力表。茶炉禁止充压使用,高低压蒸汽禁止连通混合使用。4 凡属安全设施,如防爆门 人孔 切...

加油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加油 气 站危险化学品安全培训试题。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 高耒明 一 单选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燃烧的必要条件 d a 可燃物b 氧化剂。c 着火源d 火源能量。2 燃烧的充分条件要有一定的 c a 可燃物b 含氧量。c 火源能量d 相互作用。3 加油站和加气站一般不存在 d 火灾。a a类b b类...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和 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 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机电装置,特别是电气装置 成灾的事例是很多见的。引 灾的电气原因是仅次于一般明火的第二位原因。一 引燃源 一 电气引燃源1.危险温度。电气设备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产生危险温度。1 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1 短路。发生短路时...

建筑施工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施工现场的可燃物质较多,如冬季施工取暖的炉火 电 气 焊的火焰及高温铁渣 雷击放电等,因而施工现场失火的危险性是很大的。1 火灾危险性分类 贮存易燃 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2 19。表2 19贮存易燃 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工艺装置及内部的设备 机械 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见表2 20...

溶解乙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必须每两年自主选择由评价资质的机构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现状进行安全评价,对提出的整改意见逐项落实整改完善。2.溶解乙炔生产企业应根据场所火灾和 危险等级划定禁火区,设置明显标志,严禁烟火,严格管理。3.乙炔生产装置 设备及厂房的防雷设施,应在雷雨季节前每年至少定期检测一次。4.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