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工作计划

发布 2019-07-09 11:58:37 阅读 2341

舒市疾控发【2012】7号。

关于印发《舒兰市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

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街卫生院、市直医疗单位: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为促进我市疾控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舒兰市疾控中心根据2012年省及吉林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全省疾控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具体情况,制订了《舒兰市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现印发给你们,供制定本单位年度疾控工作目标时参考。

附件:舒兰市2012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主题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通知。

抄送:舒兰市卫生局吉林市疾控中心。

舒兰市疾控中心办公室2012年3月12日印发。

共印40份)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舒兰市疾控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一轮的工作要求和2012年省卫生厅、吉林市卫生局、舒兰市卫生局工作会议精神及疾控工作要点,继续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中心,认真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提高疾病预警**工作,全面提高疾控机构公共卫生履职履则能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指导工作的作用,协助各乡镇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考核评估工作,努力做好基层传染病、慢病防治、预防接种等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一是加大网络直报、传染病诊断标准等薄弱环节的培训,促进传染病防治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情网络直报率、报告质量及传染病诊断、监测、预防、处置能力得到提高。

二是充分发挥疾控机构对基层慢性病管理的指导作用。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培训工作。

三是完善基层预防接种实施工作。要以常规免疫为基础,以规范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安全接种、有效接种和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建设等工作。

四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艾滋病、出血热等重大、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全力做好卫生应急工作。

2012年疾控应急工作要坚持加快发展、平战结合、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疾控应急工作理念。已落实机构、健全机制为基础,以有效应对为中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疾控应急组织与队伍建设。

不断完善疾控应急组织机构建设,疾控中心要落实应急专业人员。要完善疾控应急领导组织、专家组织、工作组织、机动队伍建设和工作机制。

二)做好疾控应急准备工作。

组织修订疾控应急技术预案,全面开展疾控应急演练,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继续加强疾控应急物资储备,组织制定各级应急物资储备标准,继续做好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

三)规范应急处置与风险评估工作。

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制度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工作。规范应急信息报告与处置工作,做到报告及时、信息畅通、分级准确、处置得当、评估科学、撰写规范、结案及时。

三、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

2012年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是保证疫情信息系统灵敏、积极开展监测预警、有效应对并处置好暴发疫情。

一)疫情报告管理

1、进一步健全疫情网络系统,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率保持100%,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95%以上。

2、开展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督导检查,采取地区互检方式,进一步提高网络直报工作质量。

3、开展甲、乙、丙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督查指导和医院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加强医院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督导,提高医院网络直报能力。

二)重点传染病监测。

1、手足口病、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监测。

1)手足口病监测工作,继续按照省市手足口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每月完成5份病例采集标本工作。

2)霍乱监测工作,按照省市关于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控监测工作要求,每年5—10月份为霍乱监测期,对饮用水源、自然水体、水产品、腹泻病人,进行采样、化验,并上报监测结果和工作总结。

2、流行性出血热为重点的自然疫源传染病监测。

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工作继续执行吉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11年版)。及时开展病人和宿主动物的采样工作,分析、评估疫情。

三)重点传染病防制。

1、肠道传染病防制以手足口病为重点,按照早部署、重落实的思路,坚持降低发病率、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防控原则,调查处理遏制疫情蔓延。

2、呼吸道传染病防制以流感、猩红热、腮腺炎为重点,在做好监测的基础上,及时预警,同时做好应对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的疫情准备。对猩红热、腮腺炎疫情高发地区要专题调研分析,有效处置暴发疫情。

3、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防制以流行性出血热为重点,全面落实疫苗接种、灭鼠、宣传教育、加强培训和督导工作等措施,新发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和实验室诊断率要达到100%,使我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继续下降,控制在全省最低水平。

四、继续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按照《全国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考评方案》要求,加强信息系统报告管理、重点人群的监测和监测、高危人群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以及性病、丙肝的防治活动,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

一)加大监测工作力度,扩大监测监测覆盖面。

健全艾滋病和梅毒免费咨询、检测体系,扩大检测咨询覆盖面,保证咨询检测转介环节的有序衔接,提高检测可及性;指导医疗机构、妇幼保健、采供血等机构做好艾滋病筛查和高危人群检查工作;加强哨点监测工作。

二)继续扩大高危人群预防性综合干预覆盖面。

掌握娱乐场所及高危人群的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扩大干预覆盖面。鼓励、扶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间组织、性病诊疗机构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三)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管理工作。

建立完整医疗服务网络。县级确立1—2家医院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覆盖率达到85%以上。定期进行流调、随访和相关检测,并做好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

四)完善艾滋病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完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网络建设。按照《艾滋病监测管理办法》对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妇幼机构等hiv筛查实验室进行质量评价工作,指控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性病防治工作。

加强性病监测,逐级开展专题培训,普及性病诊断标准,提高病理诊断、报告水平。

六)加强丙肝防治工作。

对丙肝高发地区丙肝发病、感染报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高发因素。开展预防丙肝健康教育等干预活动。

五、认真落实免疫规划工作。

2012年全市免疫规划工作以常规免疫为基础,以规范预防接种单位为重点,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麻疹、脊灰疫苗等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5%以上,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辖区内适龄儿童建证、建卡率100%。

接种率报告覆盖率100%。

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按要求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继续对高危地区、人群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继续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控制工作,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完成8月龄—6岁儿童麻疹查漏补种工作。

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和接种管理。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辖区预防接种门诊进行审核,辖区合格接种单位覆盖率≥90%。确保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安全规范接种。

健全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系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实施覆盖以县和乡为单位均达到100%,完成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输入工作。

六、积极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

2012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控制工作将以新医改为契机,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全国及省市慢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我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慢病监测和项目工作质量。

一)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工作。

以省市下发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为依据和标准,通过培训和指导,加强对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的规范化管理,协助做好慢病相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督导、评估。

二)慢病监测。

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开展死因报告工作,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网络报告覆盖率达到100%,具有网络直报能力的医疗机构全部按照《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开展死因报告工作,报告覆盖率达到80%。中心卫生院达到100%。

三)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进一步扩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内容及覆盖范围,以“和谐我生活,健康吉林人”为主题,按照省卫生厅、吉林市卫生局要求,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1、我市按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要求培养50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核心信息,组织推广成熟的专项技术指导方案。

2、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示范单位、示范社区、示范食堂(餐厅)创建工作,推进以“健康宣传栏”、“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等形式的支持性环境建设工作。

3、全市各地要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每年9月1日)开展全国同步的健康宣传主题活动,2012年开展以健康运动为主的宣传活动。要利用在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9月1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等选择活动的主题,宣传活动至少4次,每次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至少50人。

七、病媒生物防治和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

一)继续做好病媒生物防治重点工作。

根据省、市2012年重点抓好出血热防控工作的要求,开展病媒监测、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规范处置等工作,配合爱卫会开展“除四害”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出血热高发地区开展灭鼠工作,降低全市出血热发病率。

二)做好消毒与感染控制指导工作。

全市各地区应有计划地开展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场所质量监测,并做好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及上报工作。通过此项工作掌握辖区各级各类机构消毒与传染病控制薄弱环节,开展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培训,加强辖区传染病医源**染和医院感染、重点行业与场所消毒指导工作。